当代西方共识民主理论研究
¥
38.01
5.6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寇鸿顺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2库 12-12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寇鸿顺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41749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4页
-
字数
34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识民主理论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利普哈特在汲取当代西方的精英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合作主义民主理论的精华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西方民主理论、比较政治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理论不仅在新兴民主国家的宪政建构得到应用,而且在国际联盟(欧盟)也得到应用,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以多元社会政治共识与制度整合为主题,以共识民主理论的形成发展为主线,从对共识民主理论的理论背景分析多元共识的主题,梳理西方政治理论关于多元共识之理论及其关系,分析资本主义多元社会的内在矛盾;通过对利普哈特从协合民主到共识民主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内在逻辑的论证,揭示出从协合民主到共识民主与制度的互动;分析论证协合民主、共识民主原则与制度变量之间的关系,讨论协合民主与共识民主各个变量的适用条件及其理论的应用。对于批判和借鉴西方民主制度,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特别是基层民主制度,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
寇鸿顺,许昌学院教授,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华中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曾于民大学获哲学硕士、于天津师范大学获政治学博士。
主持完成社科项目1项,民委、河南省社科项目4项,翻译出版化的进程(广东出版社2013年版),在道德与文明、河南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学术2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摘、转载。
- 【目录】
-
导论
一、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及其对民主理论研究的影响
二、卢梭难题与利普哈特的共识民主理论
三、研究的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概述
五、研究主旨、基本观点、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
第一章多元社会的民主困境与共识民主的回应
一、政治共识与政治整合: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政治共识与现代民主社会
(二)政治共识与政治整合
(三)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整合
二、多元与分裂: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现实
(一)后工业社会的历史现实
(二)社会分化与后现代哲学
(三)自由与多元:自由主义悬而未决的问题
(四)西方社会的社会分裂和社群问题
三、矛盾与悖论:多元社会的民主困境
(一)多元社会的民主悖论
(二)多元社会民主的困境
四、异中求同:多元社会政治共识的可能性
(一)价值多元与多元价值的不可通约
(二)从“重叠共识”到“暂定协议”:多元社会政治共识的可能性
五、政治共识:共识民主理论对多元分裂社会的整合
(一)多元社会及其政治分歧的影响因素
(二)政治整合与政治共识的形成
(三)多元社会民主与政治共识的制度设计
第二章共识民主的概念理念和模式
一、共识民主:概念、理念和模式
(一)共识民主的概念
(二)共识民主模式
二、共识民主理论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当代西方民主理论
(一)共识民主对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的综合
(二)共识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联与区别
(三)共识民主中的多元合作与政治稳定
(四)共识民主理论中的制度主义与宪政主义
(五)共识民主中的选举与政党理论
三、从“协合”到“共识”:利普哈特民主理论的发展逻辑与轨迹
(一)利普哈特民主理论对西方民主理论的整合与稳定民主的追求
(二)从协合民主到共识民主:利普哈特的对多元社会民主整合
(三)协合民主与共识民主的比较
(四)协合民主与共识民主的经验支持
四、“共识民主”对“多数裁定原则”的反思与超越
(一)西方学者对多数民主的反思
(二)共识民主对多数民主的反思
(三)共识民主对多数民主的超越
第三章共识民主国家权力要素的配置及与多数民主的比较
一、政党制度:多党制相对两党制的比较优势
(一)两党制是多数民主的典型特征,多党制则是共识民主的典型特征
(二)对两党制理论的批判
(三)有效政党数目的计算方法
(四)36个民主国家的政党制度
(五)党派冲突的问题维度
(六)政党与民主
二、内阁:行政权力的集中与分享
(一)联合内阁的三种类型
(二)少数派内阁的类型及其联合内阁理论
(三)组建少数派内阁和超大型内阁的诱因分析
(四)总统制内阁与特例内阁
(五)内阁制度与政党制度及内阁首脑的权力
三、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权力优势与平衡
(一)议会制政府与总统制政府权力分配方面的差别
(二)权力优势和权力平衡的程度
(三)君主政体与共和政体的比较
四、选举制度:过半数制、相对多数制与比例代表制
(一)选举制度七个方面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二)选举的非比例性程度的测量与36个国家的非比例性程度
(三)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
五、利益集团:多元主义与合作主义
(一)对合作主义衰落论的批评
(二)36个民主国家的多元主义与合作主义程度
(三)利益集团与政党制度和内阁类型的关系
六、联邦制和单一制: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的差异
(一)联邦制和分权——36个国家分权程度测量
(二)联邦制、民族自治与制度实验
七、议会和国会:立法权的集中与分割
(一)议会的种类:一院制、两院制
(二)两院的差异
(三)36个民主国家两院制的强弱分析
(四)立法机关的结构与联邦制和地方分权的程度之间的关系
八、宪法修改程序与司法审查
(一)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共识模式与多数模式的区别
(二)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宪法的刚性谱系
(三)司法审查:宪法地位与宪法的刚性
九、中央银行:独立性与依赖性
(一)中央银行的职责与权力
(二)36个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综合性指数的测算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与民主国家的制度之间的关系
十、国家权力构成要素与民主的二维概念图
(一)两个维度10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二)民主的概念图及其解读
(三)概念图位移现象:20个经合民主国家的民主变化
第四章共识民主中国家权力的配置机理与特点
一、权力分享与对称性制衡:共识民主国家行政权的配置
二、合作与包容:共识民主的利益联盟
(一)政党制度与国家权力配置
(二)选举制度与国家权力配置
(三)利益集团制度与国家权力配置
三、刚性宪法:共识民主的宪法形式与修宪限制
(一)刚性宪法中的修宪权
(二)刚性宪法中的修宪程序
第五章共识民主的绩效与品质
一、共识民主的绩效评估
(一)对传统观点的批驳
(二)共识民主成功的宏观经济管理与控制暴力
(三)共识民主在联邦制——单一制维度上的表现
二、“更宽容、更温和”:共识民主的民主品质
(一)达尔指数与万哈宁指数
(二)36个国家的共识民主程度和民主品质的分析与检验
(三)民主满意度
(四)政府与选民的亲近度
(五)责任与腐败
(六)密尔假设与民主品质
(七)共识民主的宽容性和温和性
第六章制度整合与设计:共识民主与政治发展
一、民主设计与宪政工程:制度设计的可欲性探讨
(一)民主政治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
(二)政治设计是人类政治自觉活动
(三)民主与制度建构
(四)民主与宪政设计
二、协合民主的制度考量
(一)荷兰经验:协合式民主的行为主义而非制度主义的分析
(二)《多元社会的民主》:协合民主的制度主义分析
三、共识民主:制度的聚合性与优越性
(一)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的制度聚合性
(二)制度的优越性
四、民主与宪政工程:协合民主与共识民主条件及基本制度
(一)协合民主的适用条件
(二)共识民主的建设条件
(三)民主的宪政工程
第七章贡献与局限:利普哈特民主理论的评价
一、利普哈特民主理论的主要贡献
(一)协合民主的理论意义
(二)共识民主的贡献
二、缺陷与局限:利普哈特民主模式建构中的不足
(一)理性与规范的紧张
(二)规范与事实的紧张
(三)方法论上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