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区的抉择:内蒙古一个旗的案例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牧区的抉择:内蒙古一个旗的案例研究

30.36 5.5折 55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婧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2库 11-12

上书时间2024-11-13

齐鲁淘宝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婧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70373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4页
  • 字数 205千字
  • 丛书 环境与社会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 作者为河海大学的博士生,在校期间,曾将到内蒙古自治区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结果会成了本书.作者认为,经过多年的放牧和牧民的农业化,整个草原地区过度放牧,草原已经不能承载现有的放牧规模,如果这种模式继续下去,整个草原就将遭遇极大的破坏.因而目前草原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关系到发展方向的抉择.

【作者简介】

  王婧,1985年生,江西井冈山人。2013年获得河海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师,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移民村落与草场变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南地区生态知识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等,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与“游牧”相关的地方知识
(二)草原环境问题的原因阐释
(三)草原管理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
(一)资料收集方
(二)资料分析方
四本书篇章结构
第二章“逐水草而居”:1949年前的区域生态
一生态环境与人特征
(一)气候特征
(二)三大草原区类
(三)主要的自然灾害
(四)人特征
二传统游牧机制
(一)“大游牧”的迁徙模式
(二)四季轮牧的演变
(三)分群放牧技术
三游牧社会组织与生态适应
(一)“古列延”和“阿寅勒”
(二)清代的游牧组织
四政策变迁下的草原生态
(一)清末之前:两者并存,各位主副
(二)清末以来:农耕制胜,生态退化
第三章“对自然的规训”:牧区农耕化形成
一农区制度的引入与草原生态变迁
(一)改革时期的政策
(二)公社时期的体制与政策
(三)草畜承包制度
二农垦的进驻与成长
(一)农垦的相关背景
(二)“大起大落”创农业
(三)“筑室返耕”办牧业
三农耕民族的草原利用与观念
(一)人变化图与移民分类
(二)农耕民族的草原利用方式
(三)农耕思维与游牧思维的差异
四牧民定居轮牧的形成
(一)公社时期传统游牧的延续
(二)90年代以来的定居轮牧
(三)牧民生态观念的延续和转变
第四章“对资源的汲取”:牧区市场化进程
一牧区的市场化进程与生态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试行期
(二)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三)牧区市场化的双重特征
二社会情境中的“利益群体”
(一)地方的转变
(二)内陆企业的转移
三外来者的经济活动与理特征
(一)草原上的“屯子”
(二)破坏草原的几种经济行为
(三)外来者经济理特征
四牧民生计市场化与观念转变
(一)生计活动的市场化
(二)经济理差异与牧民分化
(三)传统地方社区的瓦解过程
第五章“对生态的重塑”:草原生态治理的困境
一视角下的生态治理
(一)生态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生态治理的机构设置
(三)治理的某些特征
二生态治理的地方实践
(一)难奏效的“草畜衡”
(二)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三)被建构的“生态移民”
(四)低效率的“植树种草”
三地方知识的消解
(一)相关的地方知识
(二)专业技术群体与地方知识排斥
(三)生态精英的退却、断层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一外来影响因素之一:农耕的冲击
(一)农耕与游牧的系统比较
(二)农耕浸润游牧及其生态后果
二外来影响因素之二:现代的扩张
三本书的结语
参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