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移、创新链和创新政策研究
¥
34.48
5.6折
¥
6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林敏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2库 11-12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敏 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4191868
-
定价
6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7页
-
字数
2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创新的本质是新知识的创造,从微观层面探索知识是如何通过知识型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活动实现新知识的创造和转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知识转移、创新链和创新政策研究》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研发人员的知识交流网络进行研究,分析了研发人员知识交流网络具有的小世界特性,即较大的集聚系数和较短的交流路径。
另外,《知识转移、创新链和创新政策研究》实地调研了中航集团某企业的产品研发团队,将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对研发人员的知识交流具有对象选择的偏好性进行提炼和总结。探讨了各种知识交流对象的选择偏好,即就高选择、就近选择、工龄选择及合作选择,对知识交流成效的影响。
《知识转移、创新链和创新政策研究》通过构建知识交流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对团队内部知识交流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就高选择机制是促进团队成员知识交流的积极因素,而普遍接受的工龄选择机制反而会导致扎堆现象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妨碍知识交流。
《知识转移、创新链和创新政策研究》通过构建知识转移网络模型,研究了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这4种典型复杂网络上的知识转移过程,通过对比不同结构网络的知识转移成效发现,无标度网络结构更有利于促进团队的知识转移。
- 【目录】
-
第一部分 创新的微观视角:研发团队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知识管理
1.1.2 研发团队知识的有效转移、创造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1.1.3 如何促进研发团队知识转移面临许多困惑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认知心理学理论
1.5.2 需要层次理论与成就需要理论
1.5.3 企业知识理论
1.5.4 社会网络结构理论
1.5.5 非正式组织理论
1.5.6 博弈论
1.5.7 复杂网络理论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知识交流的影响因素研究
2.1.1 知识特性
2.1.2 个体的知识转移动机和意愿
2.1.3 知识传授能力
2.1.4 信任
2.1.5 知识距离
2.1.6 知识吸收能力
2.2 知识创造机制与模型研究
2.2.1 SECI模型
2.2.2 知识转移五阶段模式
2.2.3 知识转移的情境模型
2.3 知识转移动机研究
2.4 基于网络视角的知识创新研究
2.5 知识共享博弈研究
第3章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结构分析与中心性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小世界现象及WS网络模型
3.3 基于社会关系视角的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特征分析
3.3.1 知识交流关系的非正式性
3.3.2 知识交流对象选择的偏好性
3.3.3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的小世界特性
3.4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调研及结构分析
3.4.1 调研情况
3.4.2 知识交流网络结构分析
3.5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的社会网络分析
3.5.1 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的节点中心性分析
3.5.2 知识交流网络的派系分析
3.6 结论与启示
第4章 基于个体选择的知识交流的稳健性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团队内部知识交流特性分析
4.2.1 非正式交流的大量存在
4.2.2 知识交流的社会性
4.3 知识交流网络模型
4.3.1 模型表示
4.3.2 知识交流成效的衡量指标
4.4 交流选择机制对团队知识交流成效的影响研究
4.5 知识交流对关键员工离职的稳健性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
5.1 网络研究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
5.2 复杂网络模型及其构造算法
5.2.1 “小世界”网络模型:WS模型和NW模型
5.2.2 无标度网络模型:BA模型
5.3 复杂网络与知识转移模拟研究
5.3.1 模型说明
5.3.2 统计参数
5.4 模拟结果及分析
5.4.1 知识增长速度和扩散速度
5.4.2 知识存量差异性
5.4.3 知识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
5.5 本章讨论和小结
第6章 基于复杂网络与随机稀释机制的演化博弈研究
6.1 囚徒困境
6.2 空间囚徒困境
6.3 复杂网络上的演化博弈模型
6.3.1 网络模型
6.3.2 演化博弈模型
6.4 仿真与结果分析
6.5 本章结论
第7章 基于知识差异性的组织内知识共享演化博弈研究
7.1 模型
7.2 模拟结果和讨论
7.3 本章结论
第二部分 创新的中观视角:产业技术追赶研究
第8章 技术轨道理论研究
8.1 技术轨道的概念和性质
8.1.1 连续性
8.1.2 有限性
8.1.3 系统性
8.1.4 排他性和多样性
8.2 技术轨道的形成机理
8.2.1 技术维度
8.2.2 经济维度
8.2.3 环境维度
8.2.4 企业维度
8.3 技术轨道理论对后发追赶者的启示
第9章 广义轨道理论探讨
9.1 技术轨道理论的意义
9.1.1 已有研究综述
9.1.2 技术轨道理论的应用:后发者的追赶机会
9.2 轨道理论扩展:必要性与可能性
9.2.1 从技术创新的覆盖面看
9.2.2 从创新的覆盖面看
9.2.3 从指导实践角度看
9.2.4 向多维度扩展的可能性
9.3 广义轨道理论:初步设想
9.4 广义轨道理论的应用:对后发者的启示
9.5 广义轨道的研究框架
第10章 打通创新链的模式研究
10.1 创新链
10.2 创新链面临的挑战:创新链的断裂
10.3 打通创新链的模式
10.3.1 正向推进
10.3.2 逆向推进
10.3.3 中间突破,向两端推进
10.3.4 瓶颈诱导,互动推进
10.4 本章小结
第11章 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相互关系研究
11.1 产业链的概念和内涵
11.2 价值链的概念和内涵
11.3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系
11.4 创新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11.5 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关系
11.5.1 IBM的价值链调整
11.5.2 价值链调整对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11.6 “三链”关系
11.6.1 “三链”的主要议题
11.6.2 “三链”的关系框架
第三部分 创新的宏观视角:政策支持
第12章 发达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12.1 发达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概况
12.1.1 对企业技术创新实施立法保护
12.1.2 金融政策
12.1.3 税收和财政政策
12.1.4 有效的产学研协作支持体系
12.1.5 政府采购
12.2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特点
12.3 美国和英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分析
12.3.1 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12.3.2 英国和美国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的重点和措施特点
12.4 我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特点
12.5 研究启示
第13章 基于创新链的发达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13.1 政策工具
13.2 创新链
13.3 各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比
13.4 各国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