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与春秋时期语体文学研究
¥
55.62
5.7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吴建国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2库 12-26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建国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9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71582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1页
-
字数
275千字
- 【内容简介】
-
《<国语>与春秋时期语体文学研究》共六章,旨在确立春秋时期语体文学现象的存在,揭示其来源和发展演变及艺术特色。首章首先探讨春秋时期语体文学来源包括宗教神谕等四个方面。其次介绍了春秋时期人们对语言的信仰和形成的理论。第二章介绍春秋时期语体文学繁荣的时代背景,揭示春秋时期城邦社会的特点,民本环境,思想背景,尚文风气,及城邦时代语言意义的凸显,以及当时哲学、历史、文学、科技方面的发展情况。语体文学繁荣的表现为语体分类体式的确立,主要有事语、辩语、论语、对语、寓言。第三章介绍《国语》的编辑和语体文学的示范意义,揭示其编纂目的,分析文本中语体类型,以及对后代语体文学示范意义。第四章主要研究《国语》论说的知识背景和春秋时期士人的心态问题。从《国语》论辩中分析当时人的知识背景和著名思想家思想性格、心理动态。第五章,研究《国语》语言的思想力量和论说艺术。第六章研究《论语》与语体文学的哲学化倾向,主要是对“仁”“礼”“忠”“恕”等思想问题的关注。以《春秋事语》为研究对象,结合《左传》、《晏子春秋》、《韩诗外传》等资料来揭示历史叙述中的语言意义。探讨诸子文学时代与语体文学的转型,由即兴的语录体到自觉的深刻的理论创造,由简单演变为复杂。
- 【作者简介】
-
吴建国,男,1986年9月出生,黑龙江省依安县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2010年6月取得佳木斯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士学位。2013年6月取得哈尔滨师范大学先秦汉魏六朝文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创新项目2项,曲阜师范大学学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曲阜师范大学学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在《文学遗产》《北方论丛》《文艺评论》等杂志发表文章多篇,并多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
- 【目录】
-
绪论
一 本文的写作方法
二 创新之处
三 文章思路
四 研究综述
第一章 从语丛文献到语体文学
第一节 语体文学形式的建立
一 只言片语的警句
二 以议论和对话为主的文学形式
第二节 语的来源
一 宗教神谕
二 君主训话
三 圣贤语录
四 古人有言
第三节 春秋时期语言的信仰和语言的理论
一 春秋时期语言的信仰
二 春秋时期言的理论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历史转折与语体文学繁荣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 城邦时代
二 民主环境
三 思想背景
四 尚文风气
五 城邦时代语言的意义被凸显
第二节 学术背景
一 哲学讨论:春秋时期的理性之光
二 历史讨论
三 文学讨论
四 科学讨论
第三节 语体文学的全面繁荣
一 事语
二 辩语
三 论语
四 对语
五 寓言
第三章 《国语》的编辑与语体文学的示范意义
第一节 《国语》编纂目的――使明其德
一 《国语》的忧患意识
二 《国语》的事君教育
三 《国语》的立场和对历史的阐释
四 《国语》的阐释方式和目的达成
五 《国语》教育内容和经验总结
第二节 文本语体类型分析
第三节 典型的示范意义
……
第四章 《国语》论说的知识背景与春秋士人心态
第五章 《国语》语言的思想力量和论说艺术
第六章 语体文学的发展演变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