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

农业科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26.53 5.3折 50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姬强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202776393

上书时间2024-11-08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过渡的西北地区,拥有我国一半以上的耕地资源,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空间。土壤结构以及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对土壤整体质量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为管理措施诸如耕作体系、有机及无机物质输入等,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库的平衡、土壤结构状况及作物生长发育。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类型整体上包括:免耕、旋耕、深松及其与秸秆还田(覆盖或耕入土壤)互相配合等模式。秸秆还田与保护性耕作在不同地域的土壤施用后,土壤环境系统与作物所产生的响应差异显著。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转变传统耕作观念,实现科学种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了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施用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生物炭促进作物增产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来实现。生物炭自身的多孔性和高比表面积特性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体持水能力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生物炭对土壤pH值具有调节作用,还可以促进土壤氮磷转化以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土壤中几乎所有的过程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壤微生物活动相关,在土壤中施加生物炭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结构及其活性。生物炭添加能够将土壤调节到碱性微环境,适宜于微生物生长,达到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的目的,生物炭的多孔结构也使其本身可以作为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耕作措施和外源碳的土壤环境效应》可作为农学类专业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土壤改良技术方面的学习参考资料。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姬强 著
  •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 2022-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1657909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6页
  • 字数 153.0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在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项目的支持下,围绕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与外源碳输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开展论述,以期为西北地区耕作模式优化,土壤质地改善,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部分,农田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变化研究。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结构稳定性、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土壤有机碳(SOC)储量、作物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第二部分,生物质炭和秸秆碳等碳量添加条件下对土壤有机碳、酶活性和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第三部分,生物质炭和秸秆碳等碳量添加条件下矿化及周转规律研究。
【作者简介】


姬强,宁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改良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工作。理论上进行土壤有机碳周转、土壤质量演变的机理研究;技术上围绕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退化土壤改良提升技术开展研究工作。
【目录】
1 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研展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切入点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材料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土壤团聚体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及作物生长受耕作模式和秸秆还田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4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结构和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有机碳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5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酶活性及酶动力学的影响

5.1 研究背景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下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特征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7 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库矿化作用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4 讨论

7.5 小结

 

8 土壤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3 结果与分析

8.4 讨论

8.5 小结

 

9 土壤结构指标与生物指标的关系研究

9.1 引言

9.2 材料与方法

9.3 结果与讨论

9.4 小结

 

10结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研究创新点

10.3 研究中的不足

10.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