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抉择与逻辑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研究
马列主义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
38.73
6.6折
¥
5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吴亚南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836435
上书时间2024-08-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 商品描述
-
从启蒙主体到人民大众主体的构建,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主体观在中国的历史问题语境中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性内涵。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通过重视作家的思想改造、革命伦理意识、道德修养以及注重个体责任与人民性的价值尺度等方面,表现出它在政治伦理层面有其独特的民族性特征。可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将文学看作是人民大众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政治伦理活动。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亚南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33870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1页
-
字数
2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历史抉择与逻辑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研究》以实践范畴为核心,将实践概念置于中西方的比较论域中进行历史考察,揭示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性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出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三种向度,即认识论、主体性和政治伦理三个批评范式,试图从批评形态的逻辑结构层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特征进行理论阐释和演变分析。
- 【作者简介】
-
吴亚南,男,1980年10月生,安徽省濉溪县人。201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为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基金项目1项。
- 【目录】
-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研究价值
二 课题的当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 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
第一章 西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西方实践观的理论述评
一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实践观探讨
二 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代实践观
第二节 实践观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根本变革
一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变革
二 理解马克思实践思想内涵的三个维度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苏联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阐发
一 卢卡奇与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
二 阿尔都塞与哈贝马斯的实践观
三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的论述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生成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历史形态的初步确立
一 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思想的萌生
二 革命文学运动时期实践观内涵的初步确立与转换
第二节 人民本位实践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思想体系的成熟
一 人民本位实践观的确认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 政治实践与文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理论的提出
三 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入学思想的演进
第三节 实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
一 话语的实践逻辑
二 革命伦理与人民本位的话语实践观
三 批评的政策性话语与实践逻辑的演变
第三章 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认识论特征
第一节 实践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核心
一 以《实践论》《讲话》为代表的实践的认识论批评范式
二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文学批评模式
第二节 从反映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一 从反映论到辩证的反映论、审美反映论
二 从审美反映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第三节 实践认识论批评范式反思
一 认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体系建构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 经验化倾向的实践认识论批评
三 从实践认识论到实践生存论
……
第四章 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体性问题
第五章 政治伦理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价值取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