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规划理论与实践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规划理论与实践丛书

园林艺术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31.86 5.4折 59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国平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583675

上书时间2024-02-22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回顾了靠前外关于村俗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成果,梳理了相关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并对靠前外村俗文化的相关保护实践进行了剖析和对比研究,以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研究案例,对文化生态资源进行现状分析与价值评估,明确其具体保护对象与保护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方式与保护措施,指出村俗文化合理利用的方式,对文化生态标识系统进行了研究。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熊国平 著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7
  • 版次 1
  • ISBN 9787564168483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7页
  • 字数 35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规划理论与实践丛书
【内容简介】
  《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规划理论与实践丛书》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村俗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成果,梳理了相关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村俗文化的相关保护实践进行了剖析和对比研究,以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研究案例,对文化生态资源进行现状分析与价值评估,明确其具体保护对象与保护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方式与保护措施,指出村俗文化合理利用的方式,对文化生态标识系统进行了研究。
  《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规划理论与实践丛书》可供从事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乡村建设等人员使用,亦可供相关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熊国平,男,1973年出生于湖北赤壁市,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199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建筑学系城市规划专业,2001年、2005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进入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2005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8年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执教,2011年任昆明规划局副局长(挂职),201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主持90余项规划设计项目,获国家及部省奖10余项,中标10余项,负责项目获建设部一等奖,国家银奖1项,获山东省优一等奖1项,河北省优一等奖1项,河北省优三等奖1项,江苏省三等奖5项,参与项目获建设部一等奖,国家铜奖1项,江苏省二等奖2项。在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市奖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1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参与课题1项,主持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主持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1项,主持厅局级科研基金5项,参与2项。出版专著《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新转型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渔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等,出版译著《塑造城市——历史·理论·城市设计》,作为编委参与《城市规划资料集·控规分册》、教材《城市规划与设计》《详细规划》的编写工作,主要专业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
【目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
1.1.2 现代化给村俗文化带来冲击
1.1.3 村落旅游开发对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不足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村俗文化的保护研究
2.1.1 国外村俗文化的保护研究
2.1.2 国内村俗文化的保护研究
2.2 村俗文化的利用研究
2.2.1 国外村俗文化的利用研究
2.2.2 国内村俗文化的合理利用研究

3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3.1 概念解析
3.1.1 村俗文化
3.1.2 村俗文化生态
3.1.3 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
3.2 研究对象
3.3 理论基础
3.3.1 乡村规划学理论
3.3.2 乡村地理学理论
3.3.3 乡村旅游学理论
3.3.4 乡村文化学理论
3.3.5 村落文化生态学理论
3.3.6 民俗学理论
3.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4.1 研究思路
3.4.2 研究方法

4 国内外村俗文化生态保护案例借鉴
4.1 国外村俗文化保护案例
4.1.1 韩国江陵民俗村
4.1.2 新西兰毛利村
4.1.3 日本阿寒湖阿伊努文化村
4.1.4 北欧民俗文化村
4.1.5 法国生态博物馆
4.1.6 印度斯坦族服饰文化
4.1.7 加拿大印第安陶斯古村
4.1.8 美国俄亥俄州德国村
4.1.9 意大利西西里
4.1.10 德国陶努斯黑森公园
4.2 国内村俗文化保护案例
4.2.1 山西运城阎景村
4.2.2 山西临汾师家沟村
4.2.3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
4.2.4 江西安福塘边村
4.2.5 江西景德镇严台村
4.2.6 湖南岳阳张谷英村
4.2.7 湖南祁阳龙溪村
4.2.8 江苏南京窦村
4.2.9 江苏南京湖熟村
4.2.10 浙江斯宅古村
4.2.11广西龙脊平安壮寨
4.2.12 广西南宁缸瓦窑村
4.2.13 云南弥勒可邑村
4.2.14 新疆哈密阿勒屯村
4.2.15 内蒙古呼伦贝尔鄂伦春
4.3 案例借鉴与启示
4.3.1 案例总结与评析
4.3.2 案例借鉴与启示

5 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分析
5.1 地理与历史
5.1.1 地理环境
5.1.2 历史沿革
5.1.3 文化资源
5.2 遗产现状分析
5.2.1 非物质文化遗产
5.2.2 物质文化遗产
5.2.3 自然遗产
5.3 特点与价值评估
5.3.1 文化生态特点
5.3.2 价值评估

6 保护对象与保护内容
6.1 国家、省、市、区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重要保护项目
6.1.1 水文化名录
6.1.2 儒家文化名录
6.1.3 节庆文化名录
6.1.4 傩文化名录
6.1.5 其他名录
6.2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主要保护对象
6.2.1 水文化类名录传承人
6.2.2 儒家文化类名录传承人
6.2.3 节庆文化类名录传承人
6.2.4 傩文化类名录传承人
6.2.5 其他类名录传承人
6.3 文化生态空间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6.3.1 水文化生态空间
6.3.2 儒家文化生态空间
6.3.3 节庆文化生态空间
6.3.4 傩文化生态空间

7 保护范围与重点区域
7.1 保护格局
7.1.1 评价方法
7.1.2 确定格局
7.2 重点区域
7.2.1 核心区
7.2.2 文化线路
7.2.3 文化节点
7.3 重点项目
7.3.1 民间艺术之乡
7.3.2 民俗文化村
7.3.3 重点项目基地

8 保护方式与保护措施
8.1 保护方式
8.1.1 抢救性保护
8.1.2 群体性保护
8.1.3 生产性保护
8.1.4 整体性保护
8.2 保护措施
8.2.1 保存
8.2.2 保护

9 合理利用
9.1 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9.1.1 生产性保护利用
9.1.2 文化创意产业
9.2 与文化旅游相结合
9.2.1 儒家文化展示线路
9.2.2 水文化展示线路
9.2.3 傩文化展示线路
9.3 与节庆相结合
9.3.1 与传统节庆相结合
9.3.2 与现代节庆相结合

10 文化生态标识系统规划
10.1 村落整治
10.1.1 金陵民居概述
10.1.2 整治措施
10.2 标识系统规划
10.2.1 水文化空间
10.2.2 儒家文化空间
10.2.3 傩文化空间
10.2.4 节庆文化空间
10.3 环境整治
10.3.1 绿化美化
10.3.2 小品设置

11 结论与展望
11.1 主要研究结论
11.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