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

经济理论、法规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38.94 6.6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爱慧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079303

上书时间2024-02-21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马爱慧编著的《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在评述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的原则,运用福利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依据土地资源配置很优和解决外部性的方案,寻求生态补偿理论的支持,从社会公平和效率、利益主体福利均衡的角度,提出了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此同时,研究试图对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核心问题――耕地生态补偿的额度进行量化,为构建耕地生态补偿制度和国家确定合理补偿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本书适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资源环境专业研究生及其相关领域的研奔人员阅读学习。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爱慧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36764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44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山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系列
【内容简介】
  《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在评述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的原则,运用福利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依据土地资源配置最优和解决外部性的方案,寻求生态补偿理论的支持,从社会公平和效率、利益主体福利均衡的角度,提出了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此同时,研究试图对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核心问题——耕地生态补偿的额度进行量化,为构建耕地生态补偿制度和国家确定合理补偿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耕地资源数量逐年减少
1.1.2耕地资源质量不断下降
1.1.3耕地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1.2问题提出
1.2.1耕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1.2.2建立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
1.3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第2章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实践
2.1生态补偿主要研究领域
2.2农地生态补偿国外实践经验
2.2.1美国生态补偿实践
2.2.2欧盟生态补偿实践
2.3国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分析
2.4耕地生态补偿国内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
2.4.1国内耕地生态补偿实践探索
2.4.2国内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2.5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3章耕地生态补偿内涵与理论基础
3.1耕地生态补偿相关概念界定
3.1.1耕地生态服务功能
3.1.2耕地非生态服务功能
3.1.3补偿与生态补偿
3.1.4耕地生态补偿
3.1.5耕地生态产品产权界定
3.2耕地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3.2.1外部性理论
3.2.2公共产品理论
3.2.3生态服务价值理论
3.2.4资源价值理论
3.2.5产权理论
3.2.6利益均衡理论
第4章耕地生态补偿利益主体界定及博弈关系分析
4.1耕地生态补偿利益主体界定
4.2耕地生态补偿对象(客体)与主体明晰
4.3利益主体间博弈关系分析
4.3.1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博弈
4.3.2政府间的博弈
4.4耕地生态补偿博弈路径选择
第5章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算方法及实验设计
5.1条件价值法
5.1.1条件价值法介绍
5.1.2CVM偏差
5.1.3经济模型
5.2CVM实验设计与抽样调查
5.2.1抽样调查
5.2.2调查目的与内容
5.2.3调查问卷设计
5.2.4问卷预调查与修正
5.3选择实验
5.3.1选择实验法介绍
5.3.2选择实验步骤
5.3.3经济模型
5.4CE选择实验方案设计
5.4.1耕地生态补偿项目调查情景
5.4.2问卷内容与设计
5.4.3属性水平的确定
5.4.4武汉市问卷形成
5.5调查实施与调查结果
5.5.1调查实施
5.5.2调查结果
第6章基于不同方法的耕地生态补偿额度确定
6.1居民耕地生态服务认知和行为态度调查分析
6.1.1耕地保护状况及保护政策认知
6.1.2耕地生态效益认知分析
6.2居民参与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6.2.1居民参与耕地保护支付意愿调查情况
6.2.2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分析
6.3基于外部效益的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算--CVM的应用
6.3.1调查样本支付方式
6.3.2CVM受益群体不同假想市场思路设计
6.3.3市民耕地生态正效益WTP和负效益WTA、WTP估算
6.3.4农民耕地生态正效益WTA、WTP和耕地负效益WTP
6.3.5CVM估算结果确定
6.4基于保护属性的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算--CE的应用
6.4.1问卷调查结果
6.4.2模型变量
6.4.3模型结果估计
6.5CVM与CE比较与结果确定
第7章跨区域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测度
7.1跨区域耕地生态补偿理论分析
7.1.1空间外部性
7.1.2跨区域耕地生态补偿的总体框架
7.2耕地生态补偿效益转移测度
7.2.1效益转移法
7.2.2效益转移法优缺点及其步骤
7.2.3效益转移区域选择
7.2.4模型设计与结果
7.3跨区域生态补偿转移量的测度
7.3.1空间生态转移量
7.3.2跨区域生态补偿分配及转移
第8章研究结论与讨论
8.1研究基本结论
8.2研究讨论
8.3政策建议
8.4不足与展望
8.4.1研究不足
8.4.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