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破平静: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吹破平静: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

音乐理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21.15 4.7折 45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振涛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558684

上书时间2024-02-21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一支唢呐连同常年与之搭配的乐班,连同常年如藤绕树的乡村仪式,在一方区域延续着一种记忆。它一出现,文化记忆就被激活,从具体的关于春节、丧葬、娶媳妇,到抽象的家乡、亲情、文化,构成了一长串与唢呐和唢呐牌子有形有声的记忆,而且如影随形,终生相伴。本书介绍了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乐队新组合;双面鼓——鼓匠与阴阳;吹破平静——滑家乐班;年节文化与社火精神;旋棺与旋律;宫调与曲目等。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振涛 著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43577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5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一支唢呐连同常年与之搭配的乐班,连同常年如藤绕树的乡村仪式,在一方区域延续着一种记忆。它一出现,文化记忆就被激活,从具体的关于春节、丧葬、娶媳妇,到抽象的家乡、亲情、文化,构成了一长串与唢呐和唢呐牌子有形有声的记忆,而且如影随形,终生相伴。《吹破平静: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介绍了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乐队新组合;双面鼓——鼓匠与阴阳;吹破平静——滑家乐班;年节文化与社火精神;旋棺与旋律;宫调与曲目等。
【作者简介】
张振涛,1955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主编。1987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该院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助理研究员(200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际评委(2005)、“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2006)、国家新闻出版署“政府奖”评委会委员(2007)、全国社会科学基金文艺学项目评委(2009)。
著有:《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诸野求乐录》、《风声入耳》,发表论文百余万字。
【目录】
致谢/001
绪论追寻唢呐——晋北鼓吹乐的平叙与深描/001
(一)主题:记录变迁/003
(二)已有的区域研究成果/007
(三)研究方法——国家在场/012
(四)叙述方式/015

第一章乐队新组合/019
第一节重新命名的“国家”背景/022
第二节史地背景/031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背景/031
(二)经济现状/038
(三)走不出的土堡与走出土堡/039
第三节乐队革命——难以命名的组合/043
(一)新一轮文化交融/046
(二)电子时代/052
(三)颠覆文化身份/056
(四)真声假声/058
第四节响器新规格——体现国家/061
(一)体现国家/061
(二)新规模和新使命/067
结语/069

第二章双面鼓——鼓匠与阴阳/073
第一节乐班生活录/076
(一)乐队组合的等级归属/076
(二)乐班分布与传统学艺方式/079
(三)颠覆传统的学艺方式/084
(四)活动时间表/086
(五)参与春节花会/088
(六)参与庙会/090
(七)生存状况/092
(八)女人眼中的鼓/098
(九)新定位“音乐人”与新的评价体系/100
(十)行话/102
第二节女乐手与女唱家/108
(一)性别视点——一个前景的阐明/108
(二)核心与边缘/111
(三)替补外出打工的男人/113
(四)贞元殿前的女唱家/121
结语/125

第三章吹破平静——滑家乐班/129
第一节家族乐班/132
(一)家族成员/132
(二)炉火纯青的技术/139
(三)独占庙会——地位象征/141
(四)流行音乐表演/143
第二节出国演出/145
(一)天上掉馅饼/145
(二)美国“丝绸之路”艺术节/148
(三)出卖乐器/151
(四)荷兰“中国艺术节”/152
第三节稿费与分账/155
(一)录音稿费/155
(二)分配方式/161
(三)版权意识/163
(四)围攻外乡人/165
(五)用老外的耳朵听自己/168
结语/171

第四章年节文化与社火精神/177
第一节年节仪式/180
(一)年节精神/180
(二)从迷信活动到民间艺术/182
(三)张灯结彩/184
(四)怀仁县“迎宾广场”/188
(五)文化广场与表演场地的矛盾/190
第二节燃烧的年节——旺火/193
(一)传统的火炬——旺火/193
(二)点燃“旺火”仪式/198
(三)“旺火”寻踪/204
第三节政府行为/210
(一)组织机构和参演内容/212
(二)指导方针和参演人数/215
(三)活动时间/219
(四)游行路线/220
(五)表演记录/221
(六)彩车/226
(七)保障机制和应急预案/229
(八)云中镇的力度/230
(九)评奖/231
(十)2005年的记录/232,
第四节各县年节仪式/234
(一)应县木塔广场与政府门前/234
(二)应县游行表演/236
(三)繁峙县政府门前/239
(四)三县比较/240
第五节阐释游行/241
(一)服装的仪式感/243
(二)挑战等级制的“官服”/245
(三)挑战性别禁忌/246
(四)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身份辨别/249
(五)镜头的力量/250
结语/254

第五章庙里庙外——空间秩序/257
第一节文化空间与音乐级序/260
(一)乐班位置/260
……
第六章旋棺与旋律
第七章乐器
第八章宫调与曲目
尾声一支唢呐,一种文化的象征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