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通史(隋唐卷上)
美术理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
125.27
6.3折
¥
1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秦序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0645273
上书时间2024-0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 商品描述
-
本卷是《中华艺术通史》第五卷。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进入了它的鼎盛阶段。相继建立的隋、唐两个统一大帝国,结束了西晋南北朝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尤其是唐朝,疆域广阔,国力强盛,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天宝盛世”。在南北文化交流和中外各民族各区文化充分交流融汇的基础上,隋唐文化艺术高度发展,出现了靠前的以歌舞乐为代表的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繁荣高潮。 隋唐乐舞艺术既直接继承了上古以来华夏乐舞文化的悠久传统,又广泛吸收各民族各国乐舞精华,经过不断创新,无论是声乐、器乐、舞蹈,还是曲艺说唱、杂技马戏等,各种艺术门类都呈现百花争艳,生机蓬勃的面貌,充分反映着充满自信、胸襟宽广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体现着人们活泼豪放、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千歌万舞,奏响了环宇回环呼应的盛世乐章。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广大民众的情感无不联系寄托于艺术,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通过艺术反映出来。本卷希望通过对隋唐各个社会层级乐舞生活的介绍,通过对各门类艺术发展演进历程和它们辉煌成就的介绍,能够使读者们深入到那些过去的时代,了解到当时人们与艺术的关系,加深对中华艺术传统的认识。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秦序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3076970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51页
-
字数
77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华艺术通史
- 【内容简介】
-
《中华艺术通史(隋唐卷上)》是《中华艺术通史》第五卷。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进入了它的鼎盛阶段。相继建立的隋、唐两个统一大帝国,结束了西晋南北朝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尤其是唐朝,疆域广阔,国力强盛,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天宝盛世”。在南北文化交流和中外各民族各区文化充分交流融汇的基础上,隋唐文化艺术高度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以歌舞乐为代表的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繁荣高潮。
隋唐乐舞艺术既直接继承了上古以来华夏乐舞文化的悠久传统,又广泛吸收各民族各国乐舞精华,经过不断创新,无论是声乐、器乐、舞蹈,还是曲艺说唱、杂技马戏等,各种艺术门类都呈现百花争艳,生机蓬勃的面貌,充分反映着充满自信、胸襟宽广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体现着人们活泼豪放、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千歌万舞,奏响了环宇回环呼应的盛世乐章。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广大民众的情感无不联系寄托于艺术,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通过艺术反映出来。本卷希望通过对隋唐各个社会层级乐舞生活的介绍,通过对各门类艺术发展演进历程和它们辉煌成就的介绍,能够使读者们深入到那些过去的时代,了解到当时人们与艺术的关系,加深对中华艺术传统的认识。
- 【目录】
-
导言
第一节壮阔舞台:隋唐统一王朝的强盛与开拓
一、社会经济发展和王朝巩固强盛的必要条件
二、贞观之治与开天全盛的出现
三、唐王朝中、后期的政治与经济
第二节壮丽辉煌的隋唐文化与思想
一、隋唐文化概况
二、隋唐儒学与宗教文化
第三节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与辉煌成就
一、隋唐文学的光辉成就
二、繁花似锦的隋唐艺术
三、隋唐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
四、隋唐艺术的深远影响与历史地位
第一章气象万千的隋唐宫廷乐舞
第一节隋唐社会乐舞文化的基本结构与发展大势
一、隋唐社会乐舞文化的多层结构
二、从并立走向融合的胡、俗乐舞
三、表演艺术代表形式的转变和时代艺术重心的转移
四、隋唐宫廷乐舞的分类问题
第二节空前盛大的宫廷乐舞百戏展演
一、隋唐雅乐的新气象
二、空前繁盛的宫廷朝会乐舞百戏展演
第三节唐代朝会宴飨仪式中的坐、立二部伎
一、坐、立二部伎的题材内容与表演形式
二、二部伎的确立年代
第四节隋唐宫廷依次上演的多部乐
一、隋代宫廷的“七部乐”与“九部乐”
二、唐代十部乐的改订与确立
第五节宫廷鼓吹乐、散乐
一、宫廷鼓吹乐
二、宫廷散乐百戏
第六节宫廷、贵戚喜好的其他俗乐
一、宫廷中小规模的胡俗乐舞表演
二、隋唐帝王贵胄对胡俗乐舞的喜爱和参与
第二章规模浩大精华荟萃的隋唐乐舞机构
第一节统一王朝规模浩大的乐舞机构
一、内廷外朝的相对区分
二、隋代乐舞机构的设置
三、唐代国家礼乐机构——太常寺
四、唐代最大的俗乐机构——教坊
五、梨园及小部音声
第二节隋唐宫廷舞伎乐工的身份与地位
一、隋代宫廷乐人的来源与安置
二、唐代“音声人”的地位与身份
三、教坊乐伎与乐工
四、梨园乐工的地位
第三节贵戚高官的府邸乐与私家伎乐
第三章州县军府及文人士大夫的乐舞生活
第一节军镇边关和各州府署的乐舞享乐活动
一、唐代官员、军将的乐舞享乐生活
二、各藩镇军营的乐舞生活
三、百官与地方府署的乐舞生活
第二节众多文人士大夫的音乐生活
一、文人士大夫与蓬勃发展的音乐文学
二、文人士大夫与宫廷贵戚的宴乐活动
三、文人士大夫组织或参与各地府署的饮宴歌舞活动
四、从军文人与使幕中的宴乐歌舞
五、文人音乐与民间乐舞的密切联系
六、琴乐——文人音乐的代表者
七、文人士大夫普遍养蓄伎乐的风习
第四章异彩纷呈的民间乐舞百戏活动
第一节民间节会乐舞
一、上元(元宵)节狂欢
二、上巳、重阳及其他节会
三、各地独特的节庆赛会活动
第二节日常风俗性乐舞与其他民间歌舞
一、民间婚丧嫁娶仪式乐舞
二、民间流行歌曲与流行乐舞
三、普通军士们的音乐生活
第三节影响巨大的隋唐佛、道乐舞
一、隋唐三教并行与佛、道两教相对地位的变化消长
二、佛教音乐
三、俗讲与佛寺音声
四、道教音乐
第四节都市乐舞生活其他场景
一、都市城镇胡风胡乐的流行
二、都市酒肆旗亭中的音乐歌舞
三、青楼妓馆的乐舞服务
四、民间豪富商贾蓄养的私家伎乐
第五章舞蹈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丰富精湛的各类舞蹈
一、宫廷朝会宴飨舞蹈的艺术成就
二、“健舞”、“软舞”的技艺特色
三、歌舞大曲中的名舞——《霓裳羽衣曲》
第二节绚丽多姿的隋唐舞蹈文物
一、敦煌唐代壁画中的舞蹈形象
二、龙门唐窟中的舞蹈形象
三、唐墓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
第三节唐代舞谱
一、“敦煌舞谱残卷”的内容及结构
二、两份重要“舞谱”的初释
三、试释“敦煌舞谱残卷”字组(词)所表示的舞蹈动作
第六章音乐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隋唐歌曲与歌唱艺术
一、谣歌
二、曲子
三、曲子音乐对唐代格律诗兴盛、流行的影响
四、词的产生与音乐的关系
五、歌唱技艺的发展
第二节歌舞乐的艺术成就
一、歌舞音乐种类丰富、规模浩大
二、大曲——歌舞音乐的最高成就
第三节隋唐器乐艺术的成就
一、乐器及器乐合奏的大发展
二、独奏器乐的发展
三、全面发展的隋唐琴乐
第七章散乐百戏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杂技、马戏发展演进的新高峰
一、隋代散乐杂技的盛大演出
二、唐代宫廷、民间并盛的杂技艺术
三、隋唐杂技的艺术特点
四、军旅杂技——中晚唐散乐杂技艺术的中心
五、各民族杂技的融合与中外杂技交流的高潮
第二节曲艺说唱走向兴盛
一、上古以来说唱艺术的萌芽与发展
二、佛教“俗讲”与“转变”
三、唐代民间的“说话”与“唱词”
四、论书等说唱形式
第三节戏曲艺术的萌芽与雏形
一、戏曲的渊源
二、经过长期酝酿逐渐成长的戏曲雏形
第八章乐舞百戏的内外交流
第一节统一帝国南北乐舞的交流融合
一、隋唐的统一强盛与乐舞艺术交流融合的新气象
二、社会乐舞层级间的互动交流与活动中心推移
第二节中原与西域各国乐舞艺术交流
一、十部乐之外的西域诸国乐舞
二、隋唐与印度的乐舞交流
三、基督教赞美诗音乐的传来
第三节吐蕃、南诏与内地的乐舞艺术交流
一、吐蕃与内地的乐舞艺术交流
二、南诏与内地的乐舞艺术交流
第四节隋唐与东亚各国的乐舞百戏交流
一、与朝鲜(高丽、百济、新罗)的交流
二、与日本的乐舞文化交流
第五节隋唐与东南亚诸国的乐舞艺术交流
一、与扶南、林邑等国的乐舞交流
二、与骠国(缅甸)的交流
三、与东南亚诸国的交流
第九章隋唐乐律技术理论与表演艺术理论成鼽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乐律实践与二十八调理论
一、隋唐的旋宫乐议与著名音乐家万宝常
二、龟兹乐人苏祗婆所传琵琶七调理论
三、唐俗(燕)乐二十八调问题
第二节唐代的乐谱及音乐论著
一、隋唐多种乐谱的出现
二、隋唐时期的音乐论著
第三节杨坚、李世民的乐舞观
一、隋文帝杨坚的乐舞观
二、唐太宗李世民的乐舞观
第四节自居易的乐舞美学思想
一、终身喜爱音乐的大诗人
二、白居易前期的乐舞美学思想
三、白居易后期的乐舞美学思想
四、对中国古代乐舞美学理论的新贡献
第五节唐代其他著作中的乐舞美学思想
一、韩愈《送孟东野序》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二、吕温《乐出虚赋》的音乐美学思想
三、薛易简《琴诀》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