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怡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尤怡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中医各科 吴门医派代表医家著作,集伤寒温病名家之大成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51.05 5.9折 86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曼 高洁 欧阳八四 黄菲 主编 徐俊华 葛惠男 总主编;欧阳八四 执行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4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202889230

上书时间2024-02-19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学术流派,起源于元末明初,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是吴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在国内久负盛名,世称“吴中医学甲天下”。吴门医派借以“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特征,在我国医学目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广泛。吴门医派学术薪火相传,至今未衰,其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利用。吴门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其传承与发展推动着我国中医学的进步,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吴门医派代表性医家的学术与人文思想的整理与总结,用以指导当今的中医临床实践,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之重要举措。吴中名医辈出,著述洋洋,成就了吴中医学的辉煌。其中医名显著者有薛己、倪维德、王安道、缪希雍、吴有性、李中梓、喻昌、张璐、叶桂、薛雪、柯琴、周扬俊、徐大椿、尤怡、王洪绪、陆九芝、曹沧洲等,吴门医派代表性医家大多出自明清两代。为了传承吴门医家的临床诊疗特色,彰显吴中医学的学术内涵,学以致用,提升当下临证能力,我们选择薛己、吴有性、喻昌、张璐、叶桂、缪希雍、李中梓、尤怡、薛雪、徐大椿、柯琴共11位吴门医派代表医家,汇聚当代学者对这些医家的研究成果,编著《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丛书,分上、下集出版,以冀对当今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贡献。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曼 高洁 欧阳八四 黄菲 主编 徐俊华 葛惠男 总主编;欧阳八四 执行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4
  • 版次 1
  • ISBN 9787547861165
  • 定价 8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32页
  • 字数 250.000千字
【内容简介】
尤怡,字在泾(一作在京),号拙吾,又号北田,晚号饲鹤山人,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医家。尤怡自述“予自弱冠,即喜博涉医学,亦好诗”,他的医学与诗歌成就,在当时即为人称道。尤怡所著《伤寒贯珠集》是《伤寒论》注本中备受推崇的佳作,被视为学习《伤寒论》的津梁,后世学者“由是而进,则义之可疑者始明,理之难晓者自显”,可从而穷本溯源。本书辑录了当代学者关于吴门医派代表医家尤怡的研究文献,以生平著述辑要、医学思想研究、临床证治探讨、疾病诊治应用等为纲要,共收集相关研究文献65篇,评述尤怡生平及其遗存著作,阐述其辨析发明仲景论治伤寒微言大义、深研细讨仲景论治杂病底蕴奥旨、增广发扬内科杂病证治方药等学术思想,探讨其临床诊治及处方遣药特点,以冀全面反映当代学者对尤怡学术思想的研究全貌。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文献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徐俊华,苏州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葛惠男,曾任苏州市中医医院院长、苏州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苏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委员、苏州市劳模。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苏州著名中医黄一峰,在中医内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很深造诣,有吴门医派用药精当、拟方严谨的特点。欧阳八四,苏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主任、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苏州市中医学会副秘书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小儿脑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理事、耳针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促进会医学流派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文献与流派研究分会常务委员。
【目录】
1生平著述辑要

3尤怡生平概述/欧阳八四

6尤怡生平事迹补遗/张宗栋

9“饲鹤山人”与“饮鹤山人”———清代医家尤怡自号之辨析/付笑萍

12尤怡医学著作介绍/欧阳八四

15尤在泾及其《伤寒贯珠集》/竹剑平

20尤在泾与《伤寒贯珠集》/伊广谦 张慧芳

22《静香楼医案》评述/李玉贤

26《金匮要略心典》注释特色探析/李怀芝

30《金匮要略心典》所引“李氏”考/刘宏岩

33医学思想研究

35论尤怡学术思想/欧阳八四

43尤在泾学术思想概论/陈圣华甘密密黎黎昌荣

46尤怡学术思想探讨/安艳秋

50尤怡痰饮证治思想及其学术价值/欧晓波 林昌松

55尤怡《伤寒贯珠集》学术思想浅析/李泽明  郑  冉  程绍民

60《伤寒贯珠集》学术思想探讨/胡志洁  田思胜

64浅谈《伤寒贯珠集》/蓝忠仁  谢茂源  林峻生

68浅谈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沈敏南

74尤怡《伤寒贯珠集》探析/蒋锋利肖荃月  刘曜纶  陈 萌

79浅析《伤寒贯珠集》之特色/肖  莹

83 从《伤寒贯珠集》看尤在泾治伤寒学说的主要学术观点/李惠林

87 尤怡对《伤寒论》注诠的学术贡献/张建文

91 类证为纲,方证为目———《伤寒贯珠集》编排体例新说/张声鹏

95 《伤寒贯珠集》编次体例新识/张仁岗

98 《伤寒贯珠集》六经病阐幽/夏 晨 厉有名 陈韶华

103 尤怡《伤寒贯珠集》厥阴病实质与治法初探/张新悦 周永学

107 试论尤怡对《伤寒论》太阴病的著述/韩维斌 周语平

111 论《金匮要略心典》的学术成就/赵天才 杨景锋

117 浅谈《金匮要略心典》的学术思想/张 瑞 李雪梅 付笑萍

120 试评《金匮要略心典》的学术思想/刘德桓

124 《金匮要略心典》辨治思想探析/丁海涛 王 君

127 读《金匮要略心典》/武重阳

131 读《金匮要略心典》心得/吕志杰

136 《金匮要略心典》对张仲景痰饮理论体系的诠释/欧晓波林昌松

147 触摸医学发展的脉搏———读尤怡《金匮翼》/杨文喆 张再良

153 《金匮翼》论痹思想探要/欧晓波 黄淦波 林昌松

159 浅论尤在泾对《金匮要略》的贡献/顾瑞生 殷苏燕

163 《静香楼医案》调肝思想探析/张云龙 马 超 田思胜

169 临床证治探讨

171 尤怡临证特色述要/关新军 王娅玲

174 尤怡临证经验初探/李振洲

179 尤怡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阐发/欧晓波 林昌松

187 条分缕析,层次井然———论尤在泾“治痰七法”/王祖雄

191 论尤在泾治痰七法/潘桂娟 金香兰

194 “治痰七法”在《金匮翼》其他杂病门的应用体现/欧晓波林昌松

202 浅析尤怡治疗血证三法/朱志华 陈肖霖 陈永健 刘 侃

204 《静香楼医案》血证诊疗思路探微/张佳乐

207 尤在泾养肺阴五法/史欣德

209 尤怡治疗呕吐九法方药特色探析/王 凯 连秋华 孙宏文

215 浅析燠土胜水法/王 伟 巴建全

219 评尤在泾“煎厥即热厥”之误/王鹤龄

221 《评选静香楼医案》脉法特色探析/黄 力

227 疾病诊治应用

229 疾病诊治

229 尤怡论治中风述要/李志刚 祝美珍

234 《金匮要略心典》论痉初探/白 洁 徐光星

238 尤在泾血证治疗特色/李金盈

243 尤在泾治疗血证特色探讨/陈 强 安艳丽 张星平

248 尤怡治疗血证的经验经纬/关新军 顾武军

251 尤怡咳嗽证治初探/方 莉 李 达 李泽庚 童佳兵 杨 程

254 尤在泾辨治咳嗽特色探析/林亭秀 杨钊田 夏小珣 杨卫彬

258 尤怡虚劳病辨治特色探析/王 娟 陈 玉 宋旭东 李姿慧

263 尤怡辨治头痛特色探析/晏蔓柔 席崇程 张耀东 翟双庆 郭 华

270 尤怡治疗肢体疼痛的经验/杜 洋 秦玉龙

275 尤在泾医案选读/黄 煌

283 方药应用

283 尤怡活用六味丸的经验探讨/高荣林

286 尤在泾临证用药方剂计量学研究/李 鹏 周铭心

292 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研究温补学派医家尤在泾传承轨迹的特殊性/李 鹏 周铭心

300 李中梓、马元仪、尤在泾医学传承用药规律研究/王嘉伦王 璞 王培杰

305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