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职业高中困境的历史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县域职业高中困境的历史分析

教学方法及理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30.06 6.1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学军 著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2655608

上书时间2023-02-19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职业教育在西方现代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和西方成熟的工业体系有着良好的适应关系。一国能形成怎样的职业教育体制,与其自身所处的制度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结构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分析职业教育对工作获得、社会流动的作用时,需要考虑它背后的这些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虽为政府大力提倡,但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中的职业教育。本书通过对一个职业高中发展的历史分析,试图深入理解农村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转型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本书考察了转型时期三十年该职业高中发展的三个阶段,探究每个时期它与它所处的教育系统、经济结构、地方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相互关联形成形塑的目前职业教育现实。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学军 著
  •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9910730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8页
【内容简介】
职业教育在西方现代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和西方成熟的工业体系有着良好的适应关系。一国能形成怎样的职业教育体制,与其自身所处的制度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结构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分析职业教育对工作获得、社会流动的作用时,需要考虑它背后的这些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虽为政府大力提倡,但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中的职业教育。本书通过对一个职业高中发展的历史分析,试图深入理解农村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转型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本书考察了转型时期三十年该职业高中发展的三个阶段,探究每个时期它与它所处的教育系统、经济结构、地方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相互关联形成形塑的目前职业教育现实。 
【作者简介】
马学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社会学。个人已在《社会学研究》(含中英文版)、《社会》(含中英文版)、《社会学评论》等国内社会学专业重要期刊独立发表论文。个人独立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获得“第二届费孝通很好论文奖”等荣誉。与商务印书馆签约,正在负责翻译弗兰克《墨西哥的农业,1521-1630:生产模式的转型》一书。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如下:
《把头包工制:近代中国工业化中的雇佣及生产方式》,《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2期;
《自食其力与合群互助:蔡元培“劳工神圣”思想释义》,《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3期;
“转型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异化’:对一个县级职业高中历史和现实的考察”,《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期
【目录】
第一章 导论/001

一、引言/002

二、职业高中:一种处于双重边缘的学校类型/004

三、既有的研究文献综述/009

四、以“县域”作为研究单位/020

五、个案研究与历史分析/023

六、田野概况与资料收集/025

七、本书的章节结构/031

第二章 H县职业高中的历史沿革(1981―1999)/033

一、县域教育布局调整中的“城关高中”(1981年)/034

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农林高中”(1983年)/041

三、县域经济结构变动中的“职业高中”(1987年)/050

四、职业为辅、升学为主的“职业高中”(20世纪90年代)/057

第三章 21世纪初县域教育不公平下的职高招生/061

一、“职业教育面对的是弱势群体”/062

二、县域教育体系变动下的招生困境/066

三、县域社会中的留守儿童/079

第四章 分类、分层与分流的职高教育/089

一、“不是清华北大,胜似清华北大”含义之一/090

二、分数等级下的分类办学/093

三、分层与分流的高中班/098

四、分数至上的A层班“纪律”/101

五、不断下降的高考升学率/105

第五章 以安全管理为重心的职高校风/111

一、“不是清华北大,胜似清华北大”含义之二/112

二、安全管理的校风与勤跟苦守的作用/115

三、安全管理的运作和形成/119

四、重管教和习惯的中专班/130

第六章 从学校到工厂:对“顶岗实习”的分析/135

一、“民工荒”背景下的“顶岗实习”/136

二、工厂与学校:劳动力的短缺与供给/139

三、在工厂劳动中的“学生工”/147

四、顶岗实习带来了什么?/155

第七章 结语/159

一、县域社会变迁中的职业高中/160

二、职业教育与乡村的人才循环/164

三、主要参考文献/169

后记/17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