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司法论丛(第7卷)
法学理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
72.64
6.6折
¥
110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闫召华 编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2530935
上书时间2023-0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 商品描述
-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倏忽之间,《刑事司法论丛》已走过了7个年头。在充满希望的2021年,新一卷《刑事司法论丛》又和大家见面了!虽然本卷自征稿到出版经历了大半年时间,但其实真正的组稿时间尚不足两个月。而之所以组稿能如此高效,与持续关注论丛的广大刑事诉讼学人的踊跃投稿有关,与兄弟院校特邀编辑积极负责的荐稿有关,与编辑部成员的共同努力有关,也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科的鼎力支持有关。当然,本卷《刑事司法论丛》能顺利付梓,也离不开中国检察出版社编辑的辛勤付出。在此,一并表示由衷感谢!
本卷《刑事司法论丛》从众多来稿中精选了25篇论文,作者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三峡大学,还有四位是来自实务部门的理论人才。本卷在选稿时依然坚持“不重作者身份,不限论文篇幅,唯重学术质量;立足刑事司法,服务青年师生,培育科研新秀,促进学术交流”的宗旨,33位作者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2人,检察官1人,法官2人,律师1人,平均年龄在30岁。这些作者或只是刚入学途,或已成为青年骨干,或者是师生组合、以老带新,但他们都凭着一份执着和热爱,在刑事司法领域或宏观、或微观的问题上研精致思、求是求真,充分展现出刑事诉讼研究队伍中青年才俊的智识和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本卷至少有5篇论文是在校生的处女作,这些文章在文笔、观点上可能会略显稚嫩,但论文中的某些闪光点足以显示作者在科研之路上迅速成长的潜力和希望。
《刑事司法论丛》是我国刑事诉讼领域也可谓为数极少的连续出版物之一。她顽强的生命力既来自刑事诉讼学人的信任和厚爱,也源于背后强大的团队支撑。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队也是重量教学团队。主办论丛的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则是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而更为重要的,我们的编辑部中还有来自二十多个兄弟院校学养深厚、尽心尽责的特邀编辑。但即便如此,我们并未把办成核心集刊作为首要目标,也并不奢望通过发表名家大作提振影响,而是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致力于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刑事诉讼专业有学术潜力的研究生提供发表机会,为热衷研究刑事司法问题的青年才俊提供交流平台。我们期望通过《刑事司法论丛》这个纽带,发挥多校合力,促进刑事司法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从第一卷到第六卷,我有幸以学术秘书、责任编辑的身份参与了筹划和编辑工作,《刑事司法论丛》陪伴了我的成长,而我也见证了《刑事司法论丛》的成长,这对于我而言,是值得珍藏一生的经历。本卷《刑事司法论丛》是我接任主编后出版的第一卷,感谢孙长永教授、李昌盛教授两位前任主编辛苦打造的良好基础。我与编辑部诸位同仁在本卷选稿及审校中虽殚思极虑,但因时间仓促,能力有限,仍不免心怀忐忑,对于书中的不足与疏漏,敬请批评指正。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闫召华 编
-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0226298
-
定价
11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14页
-
字数
454千字
- 【内容简介】
-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倏忽之间,《刑事司法论丛》已走过了7个年头。在充满希望的2021年,新一卷《刑事司法论丛》又和大家见面了!虽然本卷自征稿到出版经历了大半年时间,但其实真正的组稿时间尚不足两个月。而之所以组稿能如此高效,与持续关注论丛的广大刑事诉讼学人的踊跃投稿有关,与兄弟院校特邀编辑积极负责的荐稿有关,与编辑部成员的共同努力有关,也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科的鼎力支持有关。当然,本卷《刑事司法论丛》能顺利付梓,也离不开中国检察出版社编辑的辛勤付出。在此,一并表示由衷感谢!
本卷《刑事司法论丛》从众多来稿中精选了25篇论文,作者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三峡大学,还有四位是来自实务部门的理论人才。本卷在选稿时依然坚持“不重作者身份,不限论文篇幅,唯重学术质量;立足刑事司法,服务青年师生,培育科研新秀,促进学术交流”的宗旨,33位作者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2人,检察官1人,法官2人,律师1人,平均年龄在30岁。这些作者或只是刚入学途,或已成为青年骨干,或者是师生组合、以老带新,但他们都凭着一份执着和热爱,在刑事司法领域或宏观、或微观的问题上研精致思、求是求真,充分展现出刑事诉讼研究队伍中青年才俊的智识和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本卷至少有5篇论文是在校生的处女作,这些文章在文笔、观点上可能会略显稚嫩,但论文中的某些闪光点足以显示作者在科研之路上迅速成长的潜力和希望。
《刑事司法论丛》是我国刑事诉讼领域也可谓为数极少的连续出版物之一。她顽强的生命力既来自刑事诉讼学人的信任和厚爱,也源于背后强大的团队支撑。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队也是***教学团队。主办论丛的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则是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而更为重要的,我们的编辑部中还有来自二十多个兄弟院校学养深厚、尽心尽责的特邀编辑。但即便如此,我们并未把办成核心集刊作为首要目标,也并不奢望通过发表名家大作提振影响,而是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致力于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刑事诉讼专业有学术潜力的研究生提供发表机会,为热衷研究刑事司法问题的青年才俊提供交流平台。我们期望通过《刑事司法论丛》这个纽带,发挥多校合力,促进刑事司法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从第一卷到第六卷,我有幸以学术秘书、责任编辑的身份参与了筹划和编辑工作,《刑事司法论丛》陪伴了我的成长,而我也见证了《刑事司法论丛》的成长,这对于我而言,是值得珍藏一生的经历。本卷《刑事司法论丛》是我接任主编后出版的第一卷,感谢孙长永教授、李昌盛教授两位前任主编辛苦打造的良好基础。我与编辑部诸位同仁在本卷选稿及审校中虽殚思极虑,但因时间仓促,能力有限,仍不免心怀忐忑,对于书中的不足与疏漏,敬请批评指正。
- 【目录】
-
新形势下的庭审实质化
死刑案件庭审实质化研究
论存疑判决的正当性及其在我国的完善
刑事审判中断的适用及其规制
公诉审查与庭前会议制度的错位与回归
――以《高法解释》第232条为视角
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与庭审实质化的冲突
――三个维度的观察
名师荐稿
“效力确证”与“规范指引”:“一般应当采纳”条款的双重面向
高空抛物行为罪名适用的实践探究与要素分析
论鉴定意见审查中的专家参与
轻罪程序制度构建的比例原则分析
刑事诉讼法中“应当”一词面面观
量刑协商失败及协议约束力消灭后的先前供述可采性研究
侦查阶段认罪协商研究:模式、风险与出路
电信网络犯罪案件中的电子数据取证研究
论电子监控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中的适用
甘孜州人民法庭优化布局改革调研报告
刑法研究
行政犯中“依照规定”的理解和适用
理性回归:刑法对民营企业产权平等保护路径指引
――以“职务犯罪”为视角
刑诉散论
证据裁判原则视域下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研究
刑事证据推理性质的反思与回归
我国台湾地区检察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法官法定”的缘起、内涵及功能
――兼论刑事指定管辖的限缩适用
检察官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主导责任研究
域外法制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运行及发展趋势
德国共犯口供的使用规则及其启示
最差证据原则:证据法逻辑框架的最优假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