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部扶贫问题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西部扶贫问题研究

经济理论、法规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25.85 4.7折 55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卓 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货号1202317855

上书时间2023-02-17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在世界贫困人数呈上升趋势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三十年来的扶贫成就为世界瞩目。在中国扶贫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始终存在扶贫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也是当下精准扶贫的背景。本书收录了作者自1997年到2016年20年间以贫困为主题的系列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扶贫资金管理的效率,二是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实践与探索,三是贫困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在理论上对中国减贫经验进行了总结,在实践上对政府扶贫政策产生了一些影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卓 著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2
  • ISBN 9787569034875
  • 定价 55.00元
【内容简介】
  贫困陷阱:1956年,发展经济学家纳尔逊(Nelson)提出人口陷阱论,并以此解释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增的问题。人口陷阱也称低水平均衡陷阱(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和贫困陷阱。该理论认为,只要人均收入保持在某一临界水平之下,超过收入增长率的人口增长率总会使经济重新被拉回到低水平均衡陷阱。
  扶贫陷阱:2008年,王卓提出扶贫陷阱论,认为不从根本上解决扶贫机制问题,不仅贫困人口,而且政府也很难跳出扶贫陷阱。扶贫陷阱,就是由于扶贫本身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而产生的一种扶贫与贫困长期共生的现象。
  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特征:主要表现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共存,以相对贫困为主;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以农村贫困为主;家庭贫困与区域贫困共存,两者相互影响;暂时贫困与长期贫困共存;低收入群体与其阶层的关联性强。
【作者简介】
  王卓,1965年生于重庆,1981年起先后在重庆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学习,200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87-1991年在重庆大学任教,1991-2003年在四川省扶贫办工作,1995年受国家公派到菲律宾接受培训。现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国贫困人口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年)、《公民社会与农村社区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灾后扶贫与社区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相对贫困的标准、识别与治理机制研究”、重点项目“彝族长期贫困及代际传递的实证研究”、一般项目“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社会学研究”等。
【目录】
上编 世纪之交的贫困问题
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特征
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
新世纪凉山州彝族贫困地区扶贫问题研究
关于下一阶段扶贫工作的建议

中编 扶贫陷阱
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的实践和可行性
平昌县GB式小额信贷扶贫试点
小额信贷扶贫的实践和思考
低收入人口的信贷需求与供给分析
小额信贷视角下合会的运行机制
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及其需求弹性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社会特征分析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金融影响评价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监管制度的创新路径
扶贫资金政府管理中的“公有地悲剧”
扶贫陷阱与扶贫资金政府管理效率

下编 扶贫多元主体
四川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研究
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网研究
四川乡镇贫困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研究
兰州市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
灾后社区扶贫模式研究
参与式灾后重建的作用和影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