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探索:显微镜下看海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深海探索:显微镜下看海洋

少儿科普 深海,海洋微生物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12.6 4.2折 30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维 著;刘传联、汪品先 编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960932

上书时间2023-02-17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维 著;刘传联、汪品先 编
  •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4
  • 版次 1
  • ISBN 9787558902246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页
【内容简介】
  对于人类来说,深海总是个谜。地球表面的主体,其实是深海不是陆地:水深超过2000米的深海,占据地球3/5的面积,可是人类进入深海,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几千年来,都以为深海没有光线,没有运动,没有生命,只会有鬼怪。几十年来才知道,黑暗的深海既有运动,又有生命。海底的火山比陆地多好几倍,深海的地壳运动和地形起伏都胜过陆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两千多米。
  那么海洋深处,哪里来的能量?来自地球的内部。地球内部的核裂变产生着巨大的能量,而大洋地壳薄,这种能量容易从深海海底释放出来,或者通过岩浆作用从海底溢出,或者把渗入地壳的海水加热以后再喷出来。喷出来的物质和能量滋养着古怪的生物群,它们见不得阳光、碰不得氧气。所以地球上有两种生物圈、两个食物链:你我生活靠的是有光食物链,靠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里的核聚变,也就是氢弹的原理;而深海海底里的“黑暗食物链”,依靠细菌的化学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源头是地球内部的核裂变,也就是原子弹的原理。
  于是人类发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尽管是一团漆黑的深海,却照样有海水流动、生物繁衍,只是和我们在地面、海面看到的大不相同。这还不算,海底下面还有水流、有生命,甚至于玄武岩石头里也有微生物长期生存,它们的新陈代谢极慢,是真正“万寿无疆”的老寿星。深海资源如何利用现在并不清楚,不过有些海底下的宝藏已经在开发,首先是石油天然气。世界上新发现的大型油气田,主要都在深海;还有天然气水合物、金属硫化物,以及深海稀土矿等等,深海矿产的、勘探方兴未艾。所以说,海洋开发的重心正在下移,从海面推进到海底。
  不过人类是陆生动物,开发深海又谈何容易。海水每加深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力,人类如果以自己的肉身凡胎进入深海,不但淹死,还会压扁。因此深海从探索到开发,完全得依靠高科技。当前探索深海的技术手段,可以归纳为“三深”:深潜、深网、深钻。乘坐深潜器潜入深海,是人类直接探索深海的起步点,同时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无人深潜设备,进行更多、更广的“深潜”。“深网”是在海底铺设观测网,对深海进行不间断的实时观测,向上观测深层海水、向下观测地球深处,相当于把“气象站”、“实验室”放到了海底。“深钻”是用钻井船向海底下面打钻,探索海底下面的地壳,向地球的深部进军。近年来,我国在这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重大进展。
【作者简介】
  汪品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专长古海洋学和微体古生物学,主要研究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的发展。1999年在南海主持实施了中国首次大洋钻探。
  
  刘传联,博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随科考船到大西洋、太平洋、南海等海区考察,是颗石藻等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领域专家。
  
  黄维,博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深海探索馆馆长,长期从事海洋地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曾担任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分册副主编。
【目录】
小的更美
海洋的真正主人
小即是美
绚丽多彩的海水
显微镜下的漫游
没有最小,只有更小
沧海桑田变迁的“见证者”
“雕塑大师”放射虫
海洋微生物界的冠军
“超微化工厂”颗石藻
最小的最大——原绿球藻
无处不在的细菌
海洋中有病毒吗
看不见的森林
海洋“生物泵”
海洋酸化的牺牲品
“海雪”奇观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