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勒兹“差异”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德勒兹“差异”思想研究

外国哲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40.56 5.2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娱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202781359

上书时间2023-02-12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本书集中研究德勒兹的差异美学,一方面试图探讨德勒兹哲学基础、文学艺术理论,把德勒兹思想看作整体的同时也将其视为动态的、变化的发展过程,注重其思想转折和回溯,试图将他的思想发展和转变梳理清楚。另一方面以德勒兹差异哲学为突破口进而思考整个德勒兹的哲学思想,更进一步旁及法国当代理论的研究,思考当代法国理论思潮中的对话与争锋,对当代法国理论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域、理论背景、思考范式进行梳理。本书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德勒兹对哲学史的梳理,从古希腊哲学到后现代理论,对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差异理论的异同、笛卡尔与康德的自我概念的发展,等等;第二部分重点梳理德勒兹自己的概念体系,即对内在性平面、单义性、情动、繁复体等概念的解读;第三部分是德勒兹差异哲学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德勒兹的强度观念、身体观念,以及通过德勒兹思想对中国文化的重新思考。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娱玉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1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79974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3页
  • 字数 279.0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将德勒兹的“差异”思想视为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厘清其思想的来源、谱系以及影响关系,分析其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独特价值,探讨德勒兹与当代法国理论家的对话与争锋,进而研究当代法国理论的问题意识、思考范式与生产机制。
【作者简介】
吴娱玉,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文学院师资博士后、复旦大学哲学系在职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文论、后殖民理论、文学批评。主持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文化对20世纪欧美文论的影响研究”,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德勒兹差异美学研究”,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德勒兹与法国当代文论”;第58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当代中国”,第6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福柯的文学观——兼论法国当代文论”。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清华大学学报》《南方文坛》《文艺争鸣》,及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Critical Arts等刊物发表文章50多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目录】
绪论1

第一部分德勒兹对哲学史的清理

第一章表象世界的诞生

——《差异与重复》与《词与物》的对读5

第一节世界本源与制造差异7

第二节亚里士多德关于差异的遴选方法11

第三节差异构成表象世界14

第四节福柯《词与物》对德勒兹的影响17

小结20

第二章表象世界与拟像世界

——德勒兹论柏拉图和颠转的柏拉图主义22

第一节柏拉图遴选差异的方法22

第二节德勒兹对柏拉图的局限的揭示30

第三节拯救差异的如何可能:拟像世界35

小结42

第三章未规定、规定、可规定者

——德勒兹从时间维度对“自我”谱系学的梳理43

第一节笛卡尔的“自我”:取消时间44

第二节康德的“自我”:被时间分裂成异己者47

第三节柏拉图“回忆”的时间圆圈:自我是一个繁复体50

第四节何为异己者:从“自我”到“他人”53

小结62第四章时间的改写与重构

——以休谟、柏格森、尼采为主轴64

第一节第一时间综合:以休谟为例64

第二节第二时间综合:以柏格森为例68

第三节第三时间综合:以尼采为例76

小结80

第二部分德勒兹概念体系的设想

第五章对传统哲学的反思

——“概念”与“主体”83

第一节批判同一性的“概念”84

第二节承接与补充:“概念”和概念性人物87

第三节对“概念”的延展:内在性平面89

第四节内在性的体现92

小结94

第六章对表象世界的修补:单义性96

第一节单义性的意义:单义性即存在96

第二节单义性的理论来源100

第三节个体化:对单义性的补充106

小结109

第七章“情动”·“遭遇”·“力量”:建构一种新的主体

——德勒兹对斯宾诺莎的接受和创化110

第一节“情动”与“情状”:解构主体的入口111

第二节“遭遇”反对认知、反对通感、解构主客二分116

第三节力量:设想一个强度世界125

第四节“行为生态学”:建构一种新的主体130

小结134

第八章差异哲学的建构

——理念的繁复体135

第一节对康德理念的延展136

第二节用黎曼流形理论来思考理念:理念是一种繁复体138

第三节理念指向一种学习142

第四节理念肯定游戏与偶然144

小结150

第三部分德勒兹差异哲学的重建及影响

第九章从几何学到物理学

——德勒兹论强度155

第一节强度即差异156

第二节强度的身体:“无器官的身体”161

第三节“感觉的逻辑”与培根的绘画167

小结175

第十章构建一种全新的身体诗学

——德勒兹对斯宾诺莎的理论改写177

第一节力量的产生:从笛卡尔到斯宾诺莎177

第二节样态:绝对差异性183

第三节从样式到身体:由无限的复合物构成189

第四节身体的“增殖”和“游牧”:一种新的身体诗学195

小结202

第十一章德勒兹对黑格尔美学的挑战

——德国古典美学与后现代思潮交锋中的中国美学204

第一节黑格尔美学的内在理路以及对中国的影响205

第二节德勒兹对黑格尔的反思和批判210

第三节后现代理论的视域下中国美学的再发现214

小结219

第十二章中国“时”与西方的“时间”

——中国思想对法国后现代力量的启示220

第一节西方哲学中的时间谱系220

第二节朱利安借由“时”反思海德格尔的时间观228

第三节中国“时”的“变”与“通”234

第四节非本质思维与独异的中国美学237

小结244

结语246

第一节启蒙运动以来想象世界的几种模式:从“钟”到“树”

再到“块茎”247

第二节德勒兹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与当代视野249

参考文献25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