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理想国译丛03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理想国译丛036)

外国哲学 为什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陷入对天皇和军国主义的狂热之中?为何即使陷入战争的泥沼,日本也无法理性地修正既定目标?理解日本的很好切片,从十五年战争出发,深入探索日本人的思想转变与国家权力。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32.5 5.0折 65 全新

库存16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鹤见俊辅 著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精装

货号1202088405

上书时间2023-02-11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 研究20世纪战时日本人思想脉络的里程碑式作品,提供理解日本的崭新视角。通过对日本人锁国性格、“国体”的认识、教育方针、知识分子的“转向”、日本与朝鲜的关系、神风特攻队、原子弹爆炸等,深入探讨日本人在战争时期对世界的心态和思想转变,并解剖及国家权力设计和文化上的弱点与病理。★ 完整呈现日本政府的对外侵略和国家权力的对内压迫之深层因素,公允地进行批判和反省。解释日本如何从明治、大正时期的开明自由,一变为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的狂热支持者。分析国家权力如何扩张,动用各种强制力量迫使民众改变立场并消除异己声音,却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无力结束战争,只能被动地跟随形势。★ 提出“转向”“十五年战争”“锁国性”等创见,囊括日本政界、军界、知识分子、底层民众、苏联和朝鲜人等多方视角。明确解释知识分子在国家的强制下所产生的思想变化、中日战争在世界史的脉络、一般民众日常的抵抗、殖民地人民的处境等,了解明治以来的历史,掌握战争时期及其后的日本社会的重要动向。★ 朝日新闻社“大佛次郎奖”得奖作品,兼具学术价值与思想开创性。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鹤见俊辅 著
  •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9
  • ISBN 9787547734568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以“国体”之名,让包含殖民地在内的全日本帝国笼罩在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支配下,对战争、天皇、国家极端狂热,进而深化其大亚细亚主义与玉碎思想。通过考察日本人的锁国性格与自卑感、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国家的强制力,以及国家与人民的关系,鹤见俊辅精辟地剖析日本如何从一个在明治时期走向富强,精神思想自由、开放的国家,转变为保守、狭隘,法西斯主义横行的侵略国。他进而解释日本知识分子对国家主义的挣扎、反省、抵抗为何会失败,又如何在受到压迫后屈服“转向”,成为军国主义的“共犯”,最终在国家发动战争时,宣传并正当化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致使日本走向玉碎之路。

 


【作者简介】

鹤见俊辅(1922—2015),日本思想家、文化评论家、社会运动者。曾任教于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同志社大学。与丸山真男、都留重人等人组成“思想的科学研究会”,其主导的刊物《思想的科学》,为战后日本*负盛名的思想杂志。强调“思想·良心的自由”,积极参与反对越战、推动慰安妇赔偿等运动。着有《战后日本大众文化史》《战争留下了什么》《漫画的战后思想》等。1994年因其对现代思想和大众文化论的贡献以及在野思想的确立,荣获“朝日奖”。

 


【目录】

导读 异端之必要/许知远

 

一 向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趋近  

 

二 关于转向

 

三 锁国  

 

四 关于国体

 

五 大亚细亚  

 

六 非转向的形式

 

七 日本之中的朝鲜  

 

八 以“非斯大林化”为目标

 

九 玉碎的思想  

 

十 战争时期的日常生活

 

十一 原子弹的牺牲者  

 

十二 战争的终结

 

十三 回顾

 

后记

 

注释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