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契文集第六卷: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下)(增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冯契文集第六卷: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下)(增订版)

中国哲学 精心校勘旧版内容 参照年出版文献增添引文出处 搜集散落各处作品整理为第十一卷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33.41 4.9折 68 全新

库存10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契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201346469

上书时间2023-02-09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暂无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冯契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36548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4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冯契文集
【内容简介】
1996至1998年间,冯契先生的著作、论文、讲演录和哲学通信等汇集成十卷本的《冯契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近20年来,冯契的哲学思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为了给学术界研究冯契哲学思想提供更好、更完备的文本,2014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发起并承担了文集增订版的整理工作,对前十卷精心校勘,订正错漏;并搜集、整理了原先没有收入文集的有关作品,编为第十一卷,除哲学著作外,还包含了先生早年创作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冯契文集第六卷: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论述宋至清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哲学发展过程。宋代以降,儒学主要以理学的形式重新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在这总趋势下,存在着不同学派的争论。这些不同学派的争论,是围绕着这一时期哲学论争的中心“理气(道器)”之辩和“心物(知行”之辩而展开的。
【作者简介】
冯契(1915-1995),原名冯宝麟,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早年师从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等。经过一生的沉思,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代表作有“智慧说三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哲学史两种”(《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目录】


第二篇 秦汉――青代(战争以前)(下)
第八章 理学盛行与对理学的批判
节 理学的兴起与哲学论争的发展
第二节 正统派理学的奠基
一、周敦颐的宇宙论以及“主静”说
二、邵雍的先天象数之学
三、程颢、程颐的天理观与“复”说
第三节 张载对“有无(动静)”之辩的结――以气一元论阐发对立统一
一、保守的理学家和勇于追求真理的学者
二、“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
三、张载和二程的“理气(道器)”之辩
四、“变化之理须存乎辞”
五、“知礼成,变化气质”
第四节 王安石“荆公新学”与理学的对立
一、反对复古主义和天人感应论
二、“耦中有耦”――运动变化的源泉
三、在“心物(知行)”、“天人()”之辩上反对先验论
第五节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科学方法
第六节 朱熹:正统派理学的完成――客观唯心主义的理一元论体系
一、“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二、“理在气先”
三、“理一分殊”与“物无无对”
四、“”、“命”的双重涵义与“复”说
五、“即物穷理”与“铢分毫析”
第七节 朱陆之争与陆九渊的心学
第八节 朱陈之争与陈亮、叶适的事功之学
一、朱陈“王霸”、“义利”之辩
二、叶适:“物之所在,道则在焉”;“以物用而不以己用”
三、叶适论“势”
第九节 王守仁的“致良知”说――主观唯心主义的心一元论体系
一、破“功利之见”,倡导“狂者”学风
二、“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三、“知行合一”,“格物”即“格心”
四、“理一而已”,展开为过程
五、种树之喻和“人要随才成”
六、泰州学派的异端倾向
第十节 王廷相:“元气之上无物、无道、无理”
第十一节 李贽的异端思想
第九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结阶段
节 封建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古代哲学的结
第二节 王夫之对“理气(道器)”、“心物(知行)”之辩的结――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统一的气一元论体系
一、“均天下”的社会理想与反“孤秦、陋宋”的批判精神
二、从气一元论出发结“理气(道器)”之辩
三、从气一元论出发结“心物(知行)”之辩
四、揭示“名”(概念)、“辞”(判断)、“推”(推理)的辩证质
五、“言、象、意、道”的统一
六、“微言以明道”――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七、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八、“生而成”的人论
九、“成身成”与“循情定”的“之道”
第三节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与历史主义的方法
一、《明夷待访录》的思想
二、“心即气”的泛神论
三、“工夫所至,即其本体”――关于认识过程的理论
四、历史主义的方
五、理想人格(豪杰)的精神及其表现
第四节 顾炎武以科学方法治经学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为“修己治人之实学”提供认识论的基础
三、科学的治学方法
第五节 元论“行”
第六节 戴震论“知”
第二篇小结
一、以社会实践为根源来察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
二、这一时期哲学的主要论争与认识发展的环节
三、这一时期哲学发展的积极成果
四、两个重要的理论思维教训
五、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现实意义
后记
本卷征引文献要目
索引
初版整理后记
增订版整理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