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上下册)
正版书,内容偶儿有阅读笔记划线,见图片实物拍照。
¥
39.8
7.5折
¥
52.8
八品
仅1件
作者黄家英 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家英 编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7
-
版次
2
-
ISBN
9787040295412
-
定价
52.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5页
-
字数
8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内容简介】
-
《自动控制原理(上册第2版)》是一套改革传统体系、将控制理论的两部分基础内容: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即状态空间法基础)有机结合而编写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体系教材。全书从现代控制系统的本质特征(即必须在干扰和不确定性条件下可靠和有效地工作)出发展开讨论,不仅定性而且定量地分析反馈控制的作用并阐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和构建高精度控制系统的基本思路,规范线性定常(连续与离散、单变量与多变量)系统的零极点的定义,建立统一的线性定常(连续与离散)系统理论框架和线性系统“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有机结合的新体系。使读者在对比中认识“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用统一的观点建立对控制理论基础知识的总体概念,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以现代控制科学的观点和新的视角审视、理解和阐述经典控制理论的有关内容,并将线性离散系统理论放在主要地位来介绍,而在具体内容和方法上仍保持“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各自表达方式和系统性。在内容的组织上注重理论上的基础性和工程上的实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系统优化意识,引人国际流行的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并增大教材的灵活性和可用性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教学和读者自学的需要。《自动控制原理(上册第2版)》符合国际控制理论教材发展趋势,体系新颖、内容系统、分析详尽、例题丰富,例题数量比第一版增加了一倍多,达370多道,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以及在职人员的自学创造条件,并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按需组织教学提供灵活选择的空间。
全书分上、下两册。《自动控制原理(上册第2版)》以经典控制理论为主,内容包括:绪论、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分析法;下册以现代控制理论为主,内容包括:频率响应综合法、线性系统的结构分析、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综合法、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上册第2版)》可作为自动化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和在职人员的自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以及有关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作者简介】
-
黄家英,福建永春县人。195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现为四川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荣誉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在教学研究方面,积极改革“自动控制理论”传统的教学体系,探索和构建将其两部分基础内容——线性系统的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即状态空间法基础)有机结合的新体系。1991年出版新体系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上、下册)。在世纪之交,承担多项四川省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在国内外会议和刊物上发表有关新体系论文10余篇。
- 【目录】
-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
1.2.1开环控制系统
1.2.2闭环控制系统
1.2.3智能化发展趋势
1.3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1.3.1反馈控制与顺馈控制
1.3.2复合控制
1.4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1.4.1连续控制系统与离散控制系统
1.4.2线性控制系统与非线性控制系统
1.4.3定常系统与时变系统
1.4.4恒值控制系统与随动控制系统
1.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5.1基本要求
1.5.2典型输入信号
1.6历史的回顾与全书的体系结构
小结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第2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2.1引言
2.2拉普拉斯变换
2.3输入输出描述法
2.3.1输入输出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求解
2.3.2传递函数与传递函数零点和极点
2.3.3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2.3.4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阵
2.4数学模型图示法与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4.1结构图
2.4.2信号流图与梅森增益公式
2.4.3状态变量图
2.4.4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4.5应用MATLAB求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5状态空间描述法
2.5.1状态与状态空间
2.5.2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2.5.3线性定常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2.5.4系统零极点及其与传递函数零极点的关系
2.5.5应用MATLAB求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2.6传递函数(阵)描述与状态空间描述之间的相互转换
2.6.1由状态空间描述转换为传递函数(阵)
2.6.2由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描述
2.6.3应用MATLAB进行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求零极点
2.7工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2.7.1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2.7.2典型机电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
2.7.3典型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与相似性原理
2.7.4典型液面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
2.7.5热力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
小结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第3章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
3.1引言
3.1.1分析的出发点与基本内容
3.1.2线性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
3.2线性控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3.2.1基于输入输出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3.2.2基于状态空间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3.2.3状态转移矩阵与线性时变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3.2.4应用MATLAB求控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3.3线性控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3.3.1基于输入输出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3.3.2基于状态空间描述线性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3.3.3应用MATLAB求控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3.4控制系统运动的稳定性
3.4.1内部稳定性
3.4.2外部稳定性及其与内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3.4.3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
3.4.4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
3.5线性控制系统的暂态响应特性
3.5.1单位阶跃响应与性能指标
3.5.2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特性
3.5.3二阶规范系统的暂态响应特性
3.5.4添加零点对二阶规范系统暂态特性的影响
3.5.5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特性
3.6线性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3.6.1跟踪稳态误差
3.6.2扰动稳态误差
3.7反馈控制的作用与闭环系统的基本控制律:PID控制
3.7.1反馈控制的作用与控制系统灵敏度的分析
3.7.2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律:PID控制
小结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第4章根轨迹法
4.1引言
4.2根轨迹的基本原理与绘制方法
4.2.1辐角条件与幅值条件
4.2.2根轨迹法的一般步骤
4.2.3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4.2.4参数根轨迹
4.3应用MATLAB绘制根轨迹和对系统进行分析
4.4零度根轨迹
4.5根轨迹族
4.6根轨迹综合法
4.6.1校正的基本方式
4.6.2添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形状的影响
4.6.3校正装置
4.7串联校正的综合
4.7.1串联超前校正的综合
4.7.2串联迟后校正的综合
4.7.3串联迟后一超前校正的综合
4.8局部反馈校正的综合
小结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第5章频率响应分析法
5.1引言
5.1.1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概念
5.1.2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
5.1.3频率特性与零极点的关系
5.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2.1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
5.2.2积分环节与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
5.2.3惯性环节与一阶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
5.2.4振荡环节与二阶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
5.2.5非最小相位环节的频率特性
5.3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5.3.1控制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5.3.2控制系统幅相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5.3.3应用MATLAB绘制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图
5.4闭环频率特性
5.4.1应用MATLAB绘制尼科尔斯图
5.4.2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特点
5.5频率特性函数的若干重要性质
5.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6.1映射定理
5.6.2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6.3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对数坐标图形式
5.7控制系统的稳定裕量与鲁棒性
5.8控制系统的暂态性能与稳态性能的分析计算
5.8.1应用频率特性计算二阶规范系统的暂态性能
5.8.2应用频率特性估算实际控制系统的暂态性能
5.8.3应用开环频率特性计算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
5.9应用频率响应实验法确定传递函数
小结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附录上册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