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刻本】《通志堂经解:论语集注通证》(16开 线装 -存1册)精写刻本 少见◆ [国学古籍十三经 四书五经 研究收藏文献:学而时习之 儒家儒学思想 修身齐家 //可参照“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何晏 论语集解、注疏、正义、程树德 集释、译注、孟子 大学 中庸”]

1280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存中 编;[春秋鲁]孔子 及弟子 原著语录;纳兰性德 原校订

出版人不详(据:纳兰容若、徐乾学 通志堂刻本)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四部分类经部>四书类

尺寸25.2 × 16.6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18-09-15

绿苹书屋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本书为《论语集注通证》为清代刻本,属《通志堂经解》之一种;现存1册(内容从卷上“序说、学而篇”到“色斯举矣章”)。本册封皮为后换,版心下方标明“通志堂”,但从版刻印刷看,可能并非原刻、而是翻刻本,具体请书友看图片判断。
商品描述
私家藏书。年代久远,封皮为后换,见图。

内页自然泛旧,部分页面有水迹(见图14、15)和破损(13),无字迹、划线、印章。
(本书为筒子页,共37叶、74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本书为《论语集注通证》为清代刻本,属《通志堂经解》之一种;现存1册(内容从卷上“序说、学而篇”到“色斯举矣章”)。本册封皮为后换,版心下方标明“通志堂”,但从版刻印刷看,可能并非原刻、而是翻刻本,具体请书友看图片判断。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