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璇琮信札一通一页 1985.7【无信封】
¥
680
八品
仅1件
作者傅璇琮
年代改革开放 (1977-1989)
页数1页
货号002
上书时间2016-08-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傅璇琮,(1933年-2016年),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奠定学术基础。后因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因在政治运动遭受错误批判,被调至中华书局接受改造,并由此走上学术道路。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2008年3月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1958年调至商务印书馆,度过了几个月的悠闲清静的“就着斜阳余晖,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学林漫录〉琐忆》)的读书生活。旋调中华书局任职,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等。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了《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与文学》、《唐才子传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一系列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导夫先路的著作,合作主编了《全宋诗》、《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古籍整理类总集与丛书,扶持和培养了一大批古代文学研究的生力军,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和崇高的学术声誉。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
傅璇琮先生对其母校清华大学感情深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期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与已故著名学者、清华校友王瑶等一起支持清华中文系的复建和发展工作。
2008年3月20日,傅璇琮正式调入清华大学工作,任中文系教授,并担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为相关学术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
出于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傅璇琮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它:从1958年进入中华书局后,傅先生便开始了他整理古籍、梳理古代文学的漫漫长路。 1912年成立的中华书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长期担负着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图书及相关的学术著作、通俗读物的出版任务,并承担着国家级古籍整理的基本项目。傅先生在中华书局经历了人生的大半辈子,从一名普通的古籍编辑,到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主要工作就是整理、出版古籍。
他不仅对整理古籍有着浓厚兴趣,而且还喜欢研究古籍,经过他整理的古籍,往往焕发全新的面貌。他对唐代文学就特别有研究,研究著作及论文如《李德裕年谱》、《唐诗论学丛稿》、《唐代诗人考略》都曾在学术界引起过强烈反响,并且担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的会长。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他与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合作编著<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傅先生担任主编,他凭着扎实的古籍研究功底,另辟蹊径,为全书构筑了一个创意十足的框架,“一般古代文学史,都是通过作者或作品按年代顺序进行介绍,但这部作品有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历史本身,其次是从社会文化背景看文学发展,最后是各个时期的文献资料”。傅先生的同仁说,这部书或许又将给古代文学研究带来一股新风。
主编<续修四库全书>之后,2002年6月18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把傅先生请到了“东方之子”栏目。傅璇琮先生的大名不再是学术界的“专利”,而被更多的普通人所记住。 傅璇琮主编《续修四库全书》,他说“那段时间,我天天都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大家知道,《四库全书》是官修,而《续修四库全书》则完全是民间行为。如果没有专家们的无私付出,没有中国100多家藏书单位的倾力协助,那真是个‘想也不敢想的文化工程’。”
所谓“盛世修书”,于清乾隆年间修编而成的<四库全书>汇集了此前所有的古代文献,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从清朝到20世纪初,在近200年的历史上,中国的学术成果同样取得了飞速发展,因此早在20世纪初便有学者提出续修《四库全书》,但由于当时社会不稳定而只好不了了之。
“我是搞古籍整理的,能够续修《四库全书》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傅先生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社会上再次出现“《四库全书》热”,涌现出一批编辑《四库全书》存目、《四库全书》禁毁书的学者和出版社,于是他们在1993年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单位开始策划《续修四库全书》的事。
1994年7月4日,在北京成立了“续修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和编纂委员会”,由此拉开续修大幕,傅璇琮先生和顾廷龙老先生被双双推举为主编。到2002年3月,《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全部完成。“与《四库全书》相比,《续修四库全书》所涵盖的时间往后延伸到了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同时对《四库全书》中原本遗漏的部分进行了补充。修成后的《续修四库全书》有1800册,把每套书竖立起来排的长度有70多米呢。”
1、《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2、《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
3、《中国诗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4、《续修四库全书》,1995年。
5、《中国藏书通史》,傅璇琮、谢灼华主编,宁波出版社,2001年。
6、《唐代文学研究》第1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7、《唐代文学研究》第2-9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002年。
8、《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9、《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0、《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1、《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12、《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3-199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13、《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5-199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5、《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8)》,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6、《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中国古籍研究>第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9、《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先秦两汉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20、《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魏晋南北朝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21、《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唐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22、《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宋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23、《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24、《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唐宋词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25、《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词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26、《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散曲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27、《中国古代小说珍秘本文库》,三秦出版社,1998年。
折叠三、论文(略)
折叠四、杂著
序《纵横论王维》(修订版)
折叠五、相关研究
1. 秋禾: 嗣响“浙东学派”的傅璇琮
2. 董乃斌: 论文学史范型的新变
3. 胡可先: 古籍整理的途径、规范与方法
4. 一部高品位的学术著作—— <唐翰林学士传论>
5. 李德辉: 一心为学,静观自得
6. 陶文鹏张剑: 评傅璇琮<唐宋文史论丛及其他>
7. 吴怀东: 学术理性与文学精神的会通
8. 杨庆存: 傅璇琮的学术境界
折叠编辑本段学术评价
傅璇琮先生是一位以人格魅力和学术建树赢得学界敬佩并享誉海外的著名学者。傅先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的“斯文自任”的使命意识、文化建设的国家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令当今学人敬仰。 “斯文自任”是古代华夏学人传承千载的优良传统。“斯文”与“学术”密不可分。很多志向高远的学人都试图通过“斯文自任”的途径,实现经世济世的报国理想和奉献社会的个人价值。傅璇琮先生可以说是当代学人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传统的典型代表。他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把研究当事业,视学术为生命,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学术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傅璇琮说:“中国学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扬光大我们自身的学术传统,向世界展示中国学术的优势,为世界学术作出贡献。”(陈良运《周易与中国文学·序》)他称扬学术大师陈寅恪关于“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的观点(《理性考索所得的愉悦》);赞誉顾颉刚先生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特殊背景下欣然接受翻译《尚书》的任务,“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自己民族文化高尚的责任感和理性的使命感”(《启示》)。傅璇琮乐于奉献而不求回报,他相信庄子的话“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坎坷的经历与纯真的追求》),执著于学术事业而又淡泊名利,明确表示“我们许多古典文学的研究者是准备献身于我们所从事的这一项事业的”(《“岂无他好,乐是幽居”》)。这些都反映出先生事业上入世入俗而思想上超世脱俗的不凡境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根本,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是学术研究,献身于学术研究,就是献身于国家的文化建设,也是具有强烈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傅璇琮正是站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高度来认识学术发展的意义,并通过努力工作来推动学术事业健康发展的。他在中华书局组织策划和出版了一大批学术品位高、社会影响大的著作;在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秘书长、副组长职务期间,积极策划和推动古代典籍的整理,并担任《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主任。他与任继愈先生一起担任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的编纂委员会主任,与顾廷龙先生一起主编了1800多册的《续修四库全书》;他策划并组织撰写《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这一收入2000多种典籍的大型图书;他参与主编了72巨册4000多万字的《全宋诗》——所有这些,都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
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更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傅璇琮一方面积极呼吁“力求务实创新,切忌急功近利”,大力倡导新学风;一方面躬行实践,努力探索学术创新的路子和规律。傅璇琮说“就科学的意义上说,研究客体是无所谓重要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破与创新的程度”(《一种开拓的胸怀》)。傅璇琮早在1991年就一力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与研究》,显示出全球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他与蒋寅共同承担200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通论》,组织了中国近60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4年,形成了300多万字的成果。而这项成果则是“多角度地宏观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尝试,同时也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探索”(《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总序》),极具开创性和建设性意义。傅璇琮说,“我们民族的学术发展必将应上古代学人的一句名言:日新之谓盛德”(《从一本书看一种学风》),对学术创新充满了信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