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平信札一通一页
  • 王正平信札一通一页
  • 王正平信札一通一页
  • 王正平信札一通一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正平信札一通一页

260 八品

仅1件

浙江金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正平

年代改革开放 (1977-1989)

页数1页

货号002

上书时间2016-08-02

新承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王正平(1921.1~1996.2),安吉递铺人。1946年暨南大学史地系毕业后在上海被服厂工作。1947年至1953年先后在杭州中正女中、惠兴女中、杭州高级中学任教。1954年至1957年为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1955年至1956年任浙江教师进修学院历史科主任。1956至1961年任杭州师专历史科主任,后改杭州师范学院。1961年至1987年先后任原杭州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51年3月加入民革。曾任浙江省政协五届常委,民革浙江省委会第六、七届常委,八届顾问,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民革省委会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等职。

  乱世艰难的求学路

  王正平先生是在八年抗战动荡岁月里读大学的,获得知识的代价是,磨难、苦涩,乃至生命的付出。

  1942年初夏,在金华,适逢浙赣战役,一片混乱,好容易挤上最后一列火车,到江山就不开了。他与两位伙伴南下福建,在仙霞关古道,遭到日机空袭,“敌机飞得很低,连那太阳旗徽也看得清楚,肆无忌惮地狂扫机枪,粒粒火舌在我们周遭乱窜乱跳,我们这条小命似萤火虫般在山道草丛间飘忽,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下就消失了。草丛中有很多尸体,发出阵阵恶臭;还有重伤者躺着,呻吟呼号。真是惨不忍睹!”

  王正平等三名青年在大雨中从廿八都挣扎到枫树岭,夜幕已落下,见前方有一楹小屋,人是疲倦极了,就投奔进去,倒地就睡去了。第二天,被辘辘饥肠逼醒,爬起来想去弄点吃的,却发现这家五口人都已死在堂间,他们逃出这家,去找另外几家,不是没有人,便横尸屋内。不久,发现路旁墙上贴有纸条:“鼠疫猖獗,切勿停留!”王正平说,我们已经知道,日寇在浙西、赣东、闽北散布带有鼠疫病菌的小麦、粟米、豆类,企图制造成百上千个无人村,现在终于身历其境。要为民族复兴而求学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几经折腾,王正平一行三人到达闽北建阳,寄寓“流亡学生收容所”,一日吃两顿吊命。但其中一位吴君因患痢疾,夭折建阳。剩下他二人巧逢暨南大学二度招生,被录取,得以入学。

  王正平就读暨大史地系,1946年毕业。王先生说,暨南是名校,虽然流亡在闽北武夷山小山村童游,生活极其艰苦,但学习、学术空气很浓,带着问题学习,恭听名师讲座,自由研讨,蔚成风气。何炳松校长邀请周宪义、许杰、盛叙功、陈守实、戚叔岩、黄宾虹、潘天寿、沈练之、俞剑华等著名学者来校任课,礼聘王亚南先生来作讲座,都是当时的盛事。

  学生受名师熏陶,得益终身。

  忆及点滴生活,回味颇浓。王先生说,校里没有自修室,山野旷地便是读书好地方,还有山泉、鸟鸣作伴呢。入夜,一片漆黑,寝室里仅有一盏桐油灯,工友拎把壶,每天来加油,还给你两根灯芯。于是同学们便围着幽幽闪光的桐油灯看书、做作业、交流心得。一个晚上下来,每人的鼻孔被桐油熏得乌黑,一不留心,被抹成一个大花脸,大家互相取笑,倒是一番乐趣。王先生说,“流亡大学生活艰苦不在话下,是母校暨南大学培养了我踏实学习、认真钻研的习惯。如今,若是我在教学科研上略有成就,饮水思源,还归根于童游四年。”

  教学研究成果丰硕

  “不虚言,我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因为我教过小学,也教过中学,然后教大学,在讲台上走过了我的一生。”这句话,概括了王先生半多个世纪的从教生涯。

  尚在他的中学时代,他曾做过一年制短期小学和普通小学的教师。自大学毕业后,他曾先后在初中、高中、教师进修学院、师专、师院和大学任教。之后,除任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中世纪史硕士研究生导师外,还兼任浙江师大(原金华浙江师范学院)教授和浙江老年大学校务委员。

  他先后开过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学术讨论或批判、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论历史研究、马恩原著方法论研究等十多门课。几十年来的多阶段教育的教学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厚的教研经验,拥有较广博的历史知识。

  他与另两位学者合作编著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曾被40多所高等院校历史系采用为教材,获1982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他还参加编写、主编了《世界历史人物小传》、《世界史大事汇编》等工具书。

  王教授的科研论文厚积薄发,涉及古今中外,显示了他历史研究的广博。90年代起,他把重点放在史学理论和历史比较研究上。他在他的《论一些民族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原因和共同特征》、《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论历史的多层次研究》等多篇论文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某些方面吸收现代科学成果,为发展并丰富现代历史科学理论,作出了他的学术贡献。

  王正平教授经常参加全国性世界中世纪史、史学理论的学术活动。他被邀到各兄弟院校讲学,行踪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他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作学术报告;在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哈尔滨暑期讲习班上,他为该专业的青年教师作专题讲座。他泅游在历史教学、研究的大海洋中,得心应手,直入佳境,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科学的春天,也给了王正平的教学科研注入了动力与热力。尽管已年过花甲,王教授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没有一个学期不开课,而且80年代间,发表的论文相当1976年以前27年的20倍以上。进入90年代后,他已届古稀之龄,表示仍要策励自己,争取每年发表一、二篇论文,隔几年能出一本书,为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出一点微力,尽一个教师的职责。

  教书不忘时代使命

  “文章报国书生志”(毛翼虎诗)。民革的文化人都秉承这一优秀传统,只要主流意识的需要,他们就会运用自己的智识和学术优势,口诛笔伐异端,维持社会稳定。

  1988-1989年,社会上以六集政论电视片《河殇》为代表,无视中国历史事实,流行一种舶来“蔚蓝文明”思潮,全盘否定中华文明,宣传历史宿命论、民族文化虚无论。王正平教授和海内外正直的中国文化人一样,拍案而起:“不能捏造历史!”他说:“《河殇》责怪我们祖先眷恋大陆,始终不能超越土地的限制,走向海洋,说什么‘这是历史的命运’。这是对中国古代航海史的无知!”他引用“蔚蓝”一方权威,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的话反驳说,“中国人被称为不善航海的民族,那是大错特错了”,“中国的海上舰队,在1100-1450年间,肯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专治世界史的王正平还以古印度、腓尼基、阿拉伯的辉煌航海史实,来点穿《河殇》们对历史的无知和可笑吹捧“小池塘地中海”蔚蓝文明。其实质是什么呢?“实质上,它不过是用美丽的词藻编造谎言,突出‘黄河最终要汇入蔚蓝色的大海’的殖民地主题思想而已罢了。”

  一直自称“最普通教师”的王正平教授,在这场维护民族文化尊严的论战中,形象树立起来了。

  弘扬爱国传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王先生的一贯思想行为。在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的活动中,他应邀出席浙江省政协举办的座谈会,并发了言。他借鉴历史事实,公正地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多少爱国的志士仁人也曾先后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其教训却是‘先生总是打学生’。中华民族的生路在哪儿?直至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终于有了希望。” 

  王先生热爱生活,热爱西湖。1996年农历辛亥岁末,他自知来日无多,让孩子们推着轮椅,滨湖行走一圈,沐浴冬日和煦阳光,深情又深情地摄视湖光山色。先生归山之日,恰是农历子年肇始,“千门万户瞳瞳日”的初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