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脉 中国言实出版社 978751714124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血脉 中国言实出版社 9787517141242

全新正版书籍,书友们可以放心购买。如图片与标题不一致以标题为准,如不了解的可以联系客服。

14.6 2.1折 69.8 全新

库存156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樊俊利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41242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8元

货号11743994

上书时间2024-08-08

湘财特价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樊俊利,笔名一帆,男,汉族,1967年9月出生,山东利津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胜利油田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出版诗歌散文集《回家的河流》、纪实文学集《荒原,今夜星光灿烂》《荒原作证》、诗集《守望》、散文集《雪花那个飘》等。现供职于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

目录
引言 国家血脉与地球颤抖

第一章 雕刻在荒原上的激情岁月

 根基

 石油“脊梁”

 追寻王为民

 孤东记忆

 把生命根植于荒原

第二章 从华八井再出发

 大海与钢铁

 旭升荒原

 泪别

 勇立潮头

 孤岛“鲁班”

 胜利新“长征”

 “石油花”开香万里

第三章 端牢饭碗 踏上新征程

 回家的路有多远

 胜利“新路”

内容摘要
     根基 1935年,刚从瑞士留学回国的黄汲清先生两眼盯上了华北这片神奇的土地。通过一番调研,他认为渤海湾和东北、西南、西北等地一样都可能有石油。 科学的预见带来希望的光芒。 1945年,另一位地质专家谢家荣在冀东地区野外地质调查时见到了油苗。 一定要揭开这些沉睡地域的神秘面纱! “独臂将军”余秋里成为共和国的石油工业部部长后,对科学家们的发现十分关注,誓言在华北找出石油。 196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在松辽平原开展石油大会战。4月29日,于萨尔图草原上举行万人誓师大会,5万石油大军云集萨尔图,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盛大的石油大会战全面打响! 会战热火朝天,捷报频传。坐镇松辽指挥战役的余秋里将军却独自静静地站在巨幅共和国地图前,他把眼光投向了渤海湾,凝视着、沉思着…… 1955年石油地质普查工作在华北平原展开,一些外国专家断言:华北平原没有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海相沉积,不可能有石油。但中国的地质专家却认为,过去这里是一片汪洋,随着地壳的运动,巨大的海盆里沉积着丰厚的资源。 可为什么没见到石油呢? 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联手在华北平原作战,第一口基准井——华1井未见到石油。随后,在山东、河南境内打出的华2井至华6井,都相继给人以失望。 难道“老外”的判断是正确的? 就在徘徊之时,渤海海面发现了漂浮的油苗——在苍茫浩瀚的黄河北岸,常常发现一些黑色的漂浮物,随着潮起潮落时隐时现。 太好了! 这些油苗就像希望的火苗,在共和国地质部、石油工业部决策者心中熊熊燃起。 1958年秋天,由地质部牵头,成立了渤海湾油苗调查组,从大连出发,行程1000多公里,沿着海滩查找油苗:荣成海岸线有油花在退潮时出现,潍坊白银河也有踪迹,沾化沿海也曾发现黏稠如油状的物体……最终他们获得了黑色凝固物的标本,经化验证实为石油!这些油苗来源于渤海湾的地下断层,渤海湾有油! 1960年初,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开始钻探华7井。虽然没见到油,却发现济阳坳陷,坳陷就是盆地,是产生石油的理想地质条件。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证明:渤海湾是聚集石油的有利地带! 余秋里将军像每次战役打响之前一样沉着和冷静,他在狭窄的土坯房内走来走去,突然停下了脚步,“咚——”,一记重拳砸在简易的木桌上,震得电话机晃了几晃,尘灰四起。 这是1960年下半年的一天,余秋里部长亲自批准了钻探华7井的32120钻井队移师一个叫东营的小村庄,打下编号为“华8井”的勘探井。 1 队长李仲田是第一个从商河赶到东营的,与他乘一辆车来的还有技术员贾慧中。这是1960年11月的一天。 那天,太阳还没露头,他们从井队上装了一车的零碎部件和办公生活用品,急匆匆地向东北方向一路进发。绿色的解放牌大卡车像一头老牛吼叫着、颠簸着,“吱呀——吱呀——”,好像不堪重负,车厢一个劲儿地叫唤。初冬的冷风横扫着,大地上的绿色早已被刮得无踪无影,窗外的树枝和野草不住地颤抖。穿着蓝色杠杠棉工服,戴着棉帽,李仲田和贾慧中却感觉得一阵阵凉风直往脖子里钻,越走心里越凉:村庄稀少,树木少见,一片肃杀和冷寂。 说起这李仲田,还是一个传奇人物哩。他祖籍河南安阳,生下来两个多月时母亲病逝,撇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活下去,父亲把女儿送给别人当童养媳,还打算把李仲田送人。得到消息的姑姑心疼侄儿,发誓只要自己有口吃的绝不能饿着他,把侄儿抱回了自己家。李仲田15岁的时候,姑姑离世,李仲田跟着比自己大几岁的表哥生活,两年后,为了填饱肚子,他到地主家当长工。1947年,李仲田报名参加了王震领导的晋绥军区野战第二纵队,被编入第三军57师。1952年,他所在的连队集体转业到玉门油田,他也随队担任排长。他在甘肃钻井队打油,住在老乡家里,结识了本地姑娘甘玉兰,随后两人结婚,跟随井队过着四海为家、漂泊不定的生活。 过了广饶县城,车灯亮起,像一位老人浑浊的眼神,在漆黑空旷的黑夜中摸索着前行。窗外,打卷的狂风卷起一些灰尘和树叶,忽上忽下,敲打着车窗。 “队长,会不会有野狼啊?”小贾的声音有点发抖。 “哈哈,平原上哪儿来的狼哩?别怕,有我呢。”其实,到底有没有狼,李仲田也不知道。但他内心着实一点不害怕,当年迎着枪林弹雨都过来了,还害怕这黑夜和冷风? 绿色“老牛”又哼哼唧唧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从车上下来,四周一片漆黑,野风叫得更欢。不远处三三两两萤火虫般的灯光在寒夜中抖动。有灯光的地方肯定有人家嘛!他们朝前走了几百米,灯光前站着一个黑影。 “是石油大哥吧?”原来是公社的秘书,专门候着接待他们。 进了一间四处通风的草棚里,三个人草草地填了一下肚子,在草棚地上铺了一张草席,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醒来时,太阳已经老高,实在是太累了,这觉睡得真香!“嗨,这村里咋没有

精彩内容
《血脉》是一部描写石油精神诞生、赓续、发展的长篇报告文学,书写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直到现在,广大石油儿女秉承石油精神,高歌“我为祖国献石油”,胸怀祖国、勇于担当、为国找油、为国献油的一系列动人故事,情感饱满、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石油工人在探油、采油历程中的甘苦,用质朴的语言呈现几代石油工人不惧困难、甘于奉献的品质。字里行间满是细节,真情流动,诚挚感人,深度呈现了石油赤子一腔滚烫情怀,奏出感天动地的磅礴交响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