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杂志创办人主编、《解放军报》美术编辑、伍修权将军的女婿 洪炉 签名信札,2011年写给扬州市的抗战老兵彭海、毛凤懋,信札提及“谢谢彭老来函,我辈兄弟越来越少尤为珍贵。其实我家也不和谐,所以我常外出找快乐。去年曾去巴黎探望右派林希翎的后人,国内有人要为她在故土树碑立传,以纪念这位历史人物,只是难度很大。看望了合写《向我开炮》的田金波,《英雄儿女》的编剧。”
¥
999
八品
仅1件
作者洪炉
年代不详
页数1页
上书时间2024-03-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相关信息:
洪炉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4%AA%E7%82%89
笔名卢弘。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新四军,从事部队文化宣传和新闻工作约50年。《解放军报》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发表展出大量美术作品,创办主编《炎黄春秋》杂志。20世纪80年代转为文学创作,出版、发表传记、报告文学、小说、电视剧本多部。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我们十八岁》、《王稼祥一生》、《李伯钊传》、《女红军“定国公”》、《从“山大王”到“红太阳”》、《毛泽东亲家张文秋之家》、《我的“祖国”我的“党”》、《右派“活化石”林希翎》、《星辉》、《洋钦差(李德)外传》、《伍修权传》等,曾为老革命家代写回忆录多部。
洪炉_中国作家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hy/member/8748.shtml
从70多年前的那场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伍修权将军一家就与长征结下了不解之缘。70多年来,伍修权将军和他的女婿洪炉、外孙洪云都将自己的足迹印在了长征路上。让我没想到的是,伍修权将军一家三代都走过长征路。70多年前,伍修权将军与许许多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亲身经历了那场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自1974年开始,洪炉多次行走在长征路上;从今年5月起,洪炉的儿子洪云跟随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我的长征”志愿者队伍,开始了新的长征,至今还跋涉在长征路上。
军史回眸:伍修权将军一家三代的“长征缘” _新浪军事_新浪网 http://mil.news.sina.com.cn/2006-09-26/13174011
洪炉笔名卢弘,1931年6月生于江苏泰兴,1944年参加新四军。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和解放杭州、舟山群岛等战役,经历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战争。1994年离职休养,先后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和朝鲜军功章。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理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影《英雄儿女》轰动全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王成的呐喊,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形象,也影响了几代人的价值观。而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就出自洪炉笔下。
抗美援朝战争后,洪炉到北京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再回军队当了30多年的美术编辑,并以记者的身份跑遍了海防边防,南到海南广西、北到黑龙江大兴安岭。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洪炉先后在《解放军战士》和《解放军报》工作,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代表作有《正义的怒潮》《教训侵略者》《张思德》《焦裕禄》《王杰》等。“文化”中,洪炉受到严重迫害,被开除了党籍、军籍,押送回乡劳动改造,后获平反归队,先去了红军长征路,再去新疆走边防,以许多文字和美术作品记录反映了各地军民丰富多彩又艰难困苦的斗争生活,在发表和展出后获得广泛好评。上世纪80年代,洪炉调到总参政治部文化部后又开始了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和出版了《我们十八岁》《王稼祥一生》《李伯钊传》《从“山大王”到“红太阳”》《毛泽东亲家张文秋之家》《我的“祖国”我的“党”》《洋钦差(李德)外传》《伍修权传》等。他主编的《毛泽东故事100则》被列为全国青少年读物。曾为老革命家代写回忆录多部。
抗战时期的新闻战士洪炉 - 军事记者 - 中国军网 http://www.81.cn/jsjz/2015-10/16/content_6725962.htm
1953年7月,在另一场战役中,同属23军的218团通信连步话机员于树昌,同样喊出了“向我开炮”,并在战斗中牺牲。洪炉和战友田金波一起去采访,写出了《向我开炮》一文。《向我开炮》一文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反响巨大,并收入了通讯作品集《志愿军一日》。这篇报道后来被《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和导演武兆堤看到,又结合了英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节,塑造出了经典的人物形象王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