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李济生【巴金胞弟】上款:著名记者、编辑、作家、美食家:车辐 毛笔信札 尺寸28.8*25.3cm
¥
16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车辐
年代不详
页数1页
尺寸25.3 × 28.8 cm
上书时间2018-05-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车辐 (著名记者、编辑、作家) 编辑
车辐 Che Fu (1914.8—2013.01.22)笔名杨槐,车寿周、瘦舟、囊萤、黄恬、半之、苏东皮等。汉族,属虎,成都市人。著名记者、编辑、作家、美食家。著有《川菜杂谈》《锦城旧事》《锦水悠悠》等。
中文名 车辐 笔 名 杨槐 出生时间 1914.8 逝世时间 2013.01.22
目录
1 个人成就
2 人物生平
3 个人作品
▪ 《锦城旧事》
▪ 《chefu叙旧》
▪ 《川菜杂谈》
4 社会评价
▪ 爱好写作
▪ 善于幽默
▪ 钟情美食
个人成就编辑
1930年代创办文艺刊物《四川风景》,以记者、教书为主,抗日战争起后,为“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会员,后选为理事;四川漫画社社员;《四川日报》、《民声报》、《星艺报》记者、编辑。1940年代初,任教于西川艺专、岷云艺专,后入《华西晚报》,任采访部主任。长期从事写作,除小说外,多为散杂文,文艺评论及戏曲研究。在《大公报》、《新华日报》、《人物杂志》、《天下文章》、《笔阵》等报刊发表作品。解放后在四川省文联、省曲协工作、写作。编写《贾树三竹琴演唱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张大章的扬琴唱腔艺术》(中国曲协研究部)、《川菜杂谈》(重庆出版社),以及长篇小说《锦城旧事》《锦水悠悠》等。 [1] 职称:研究员。 [2] 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员 [3]
人物生平编辑
车辐先生,是活跃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位著名「老记者」,他与郭沫若、巴金、老舍、刘开渠、李劼人等大批名人多有交往,以往运动中都受过冲击。 车辐出身于成都城东的一个破落世家,车家是苦读成名的车胤的后代。车辐年幼时就读于全国最后一家孔孟私塾--大成中学,整天诵读四书五经、穿长衫马褂,逢初一十五还得拜孔圣贤……然而,天性顽皮的他难于被礼教束缚,不待学业期满就辞学归家。后自研习西学,加减乘除仅能进行二位数运算,英语却十分了得,于是「生吞活剥」了一大批译文本或英语本世界名著,什么梅里美的《卡门》《高龙巴》、哈谢克的《好兵帅克》,以至《资本论》等,至今烂熟于心。
二十来岁的车辐在报馆谋得一职,适逢抗战爆发,他和那时的所有热血青年一样,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成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他成天骑著「洋马」(自行车),穿梭于街头巷尾,搜集整理民众的抗战新闻。一次,日机轰炸双流机场,他不顾安危,第一时间骑车赶到二十里外的现场,采写新闻,并收集到日军炸弹弹片和被击落的日机残骸碎片,至今仍藏于家中,警示后人。 扛青菜头探望巴金 随著北方战事吃紧,很多名人纷纷南迁重庆、成都大后方,送往迎来,车辐与他们建立起联系,除共同研讨抗日救国大事外,闲暇时,他还如同「土地爷」一般,陪同异乡客泡茶馆、听川戏、品川菜,结交甚广,凡有聚会,他「十处打锣九处在」。
前些年出版的一本文集,详述了这一时期他的经历和听闻,什么「刘开渠成都塑王铭章像」、「吴祖光水阁凉亭上写《林冲夜奔》」、「王朝闻造汪精卫夫妻跪像」、「方敬
大怒出版社」、「《流民三千万》救亡戏遭禁」等等。一些川籍本土作家也与车辐交情甚厚,如:李劼人、艾芜等。巴金每次回川,都要找寻车辐小聚,除彼此相识外,还有很多共同的川籍朋友,如原华西协中校长吴先忧等。车李两族祖辈就有关联,成都西东大街天恩店车氏老屋,就曾大当给李家(巴金家里的一族)。他们的友情跨越世纪,前些年,已八十多岁的车辐还专程往上海看望九十高龄的巴金,并肩扛背驮去三十多斤青菜头和扁豆泥,他深知这是巴老特别喜爱的家乡菜。 五六十年代运动纷至,复杂的经历背景使车辐成了「美国五角大楼特务」,先后收过监、进过「五七」干校,后被下放到安宁河畔挑石、放牛、守蔗田。沉重的精神打击和艰苦的生活压力压垮了不少文化人,他却心胸开阔。在监室里,他能吃能睡,还做体操,不久从尿桶中映照出自己已长胖的面容,于是悄悄写下打油诗一首:「精神已摧垮,灵魂已压扁(四川音bia),物质尚存在,一身肉尕尕(音ga)」。 [4]
个人作品编辑
《锦城旧事》
他受故友李劼人
车辐
车辐(4张)
写《死水微澜》的启发,用诙谐生动的成都方言,将上世纪二十年代至解放前夕一位女艺人遭遇写成小说,内容中的陈年往事大多来源于日记,文中原型为四川清音名伶李月秋。车辐称,这在时间断代上,刚好与李劼人所写三部曲衔接。此构思是在「文革」期间就已进行,近年完成,车辐对此秘不示人,后来患脑溢血后,家人在帮助整理文稿时,才发现这一部奇书。
本书描写了旧时成都的方方面面,有袍哥大爷、文人骚客、旧时官僚、底层贫民的市井生活,对旧时大烟鬼的描摹令人震惊:一些染上鸦片毒瘾的穷人为过鸦片瘾,无钱买鸦片,就去买别人盛鸦片的土碗,然后捣成碎末吃;更有甚者,去挖亡故多年的鸦片鬼的坟,盗出股骨敲烂磨成粉,然后吞下肚去「倒瘾」…… 整部小说全采用方言,车辐在小说在叙述中尽可能使用成都方言,这是这部小说的特色。由于方言难懂,一些「黑话(袍哥语言)」连川人也摸不著边,因此,书中有大量注解,由四川民族出版社的一位专家担纲注释,注释条目达八百多条。这样,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又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4]
《chefu叙旧》
《车辐叙旧》这本书是车辐在大半辈子的时间里用笔和相机记录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诸多历史事件以及与国内文化名人、大家交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实录。书中记录了车辐老人在 “过去的成都及其他”、“食者与成都美食”、“我和戏剧曲艺界朋友”以及“我眼中的文化名人”中的珍贵记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和首次公开的名人手迹及照片,车辐抗战时期创作的进步漫画,更是车辐老人大半个世纪以来的珍藏。
“率真、风趣”构成了车辐老人一辈子的可爱;“热情,正直”写满了车辐老人的一生 [4] 。
《川菜杂谈》
90岁的车辐推出了他的20余万字的《川菜杂谈》。书中自称为“好吃嘴”的车老,不仅把他多年来总结下来的川菜绝活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们,而且还收录了不少车老写的名人谈川菜的文章。该书分为“川菜历史文化”、“川菜杂谈”、“名人谈川菜”等部分。书中将车老早年发表过和未曾发表的关于川菜的文章收入其中,用川菜表现老成都的文化。在“名人谈川菜”中,提到,艾芜老对家乡新繁泡菜情有独钟。在他家乡,媒婆去说媒,首先要看泡菜坛子和大姑娘的泡菜手艺。而李吉力人对吃川菜更是在于会吃、会做,难得的是他还喜欢将吃到的川菜精到处用文字记载下来。诸如此类的小故事,把名人的“小隐私”一一“揭发”。 [4]
社会评价编辑
爱好写作
著名老作家何满子说过:在成都,不认识车辐,就如同没有真正认识成都一样。早在抗战时期即为四川“名记”的车辐,是成都的一块老字号招牌,他的身上被赋予了太多的名分:9旬笑翁,资深老报人,记者作家,美食家,老顽童,策划人,搞笑大师。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称他是“成都的土地爷”。魏明伦则说:“黄宗江是北京的老活宝,车辐是四川的老活宝”。
坚持写作、写日记是车辐半个多世纪的爱好,他说,写东西相当于“吃零食”,不经常嚼着一点,心头不安逸。车辐自我评价:我一直坚持写日记,近70年来写的日记已有近千万字,从文字数量上看,不逊于巴尔扎克。满92岁的车辐仍没服老,想写的照样要写,这不———继《锦城旧事》之后,他的《川菜杂谈》前不久又问世了。在这本书中,他把一生的食经、食道、食谱、食趣,一起有滋有味地装进了此书。他说,只要写得动就还要写。
善于幽默
2003年9月,人体艺术摄影家姜商波在成都会展中心举办人体摄影展,第一个观众被轮椅推着来了,来者是年近9旬的车辐。他幽默地说,我建议成都人都来看看这个展览,特别是老年人,更应该抓紧时间了解一下前卫文化,不然,这一辈子眼睛就太不划算了。问他的观后感时,他眨着眼睛笑嘻嘻地说,原先听好多人说,人体摄影“黄”得很哦,我来瞅了一下,倒是看到镜头整出来的颜色红红绿绿的。要我说啊,同样是人体,这里的人体肯定比澡堂子里的好看得多。
80多岁的时候,看到他的一个年轻记者朋友,兴致勃勃地煽动人家:走,哥们,明天我们到非洲去耍!吓得年轻人一愣一愣的。那年,成渝高速路刚刚修好,有人看见一个老人在路中间跳舞,时而国标,时而摇滚,当然,那老人就是车辐
友人流沙河揭发,当年他被打成黑帮的时候,他们几个人被弄去拉架架车,沙河先生拉中杠,人走霉运,羞于见人,只顾埋头拉车。而我们的车辐,拉飞腕儿,昂首挺胸,到处打招呼,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当黑帮拉架架车了。
有一年,车辐随四川文化考察团到沿海某地区做文化交流,东道主请大家在卡拉OK大厅唱歌,同时也请了几个小姐陪唱。灯光朦胧中,一个小姐大方地想往车辐腿上坐,车辐大叫:使不得,使不得,我是老家伙!你一坐,这把老骨头就会“喀嚓”,回家跟老婆还说不清。
他的朋友说,他热爱生活,很有绅士风度,特别爱称赞人,尤其是女人,见到一个白胖的女性从他身边走过,他会对旁边的朋友悄悄伸出大拇指:此乃国色也!朋友哈哈大笑,说他是好色之徒,但是,要在前面加上一句:关了三年的。
抗战期间,著名电影演员白杨来成都演戏,身为记者的车辐经谢添介绍和白杨见面并采访,地点在成都南虹游泳池。那天,年轻的白杨身着一身漂亮泳装,在游泳池边等候“车记者”的到来,匆匆赶来的车辐在走到游泳池旁见到白杨的那一刻,忽然发现游泳裤的边边开缝了,好在他临危不乱,迅速跳进游泳池,来了个“先下水”为强,巧遮“难言之隐”。
钟情美食
车辐还有一个特大爱好:吃。当年他当记者时,只要省外那些文化、演艺名人到成都来,他就总是请人吃,曾经陪白杨、赵丹、小丁、方成等文化演艺界的人士吃遍了成都的小吃。如今自称业余美食家的他虽已九旬,但自我评价“除了钉子,啥都嚼得动”。夫妻肺片要吃双份,甜烧白也不得虚,轮椅推上街,一路上要买两个蛋卷冰淇淋且行且吃。有几次看电视睡着了,手里还拿着半边桃酥,醒来又接着吃。
据说80岁的时候,车辐有一次生重病,被送进医院。当时他张嘴都有些困难。成都晚报的一位老友去看他,手里提了一些吃的东西。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的他忽然眼睛一亮,说兄弟,你提的啥子好吃的东西,莫藏到藏到的,拿点来吃嘛!一句话,惹得看望他的众人大笑。老伴调侃丈夫:我呀,也就是没他会写,没他能吃,除此之外,哪样都比他强,你说,他还绷啥子名人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