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派”著名诗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罗洛:信札
¥
4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罗
年代建国后 (1949至今)
页数1页
上书时间2024-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罗洛
上海市作家协会原主席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8个义项
展开
罗洛(1927-1998),原名罗泽浦,四川成都人。1945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曾任成都中学执行委员和《学生报》编辑。1946年考入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哲史系,积极投身于进步学生运动和革命文艺活动,参与编辑多种刊物,以笔名罗洛在进步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翻译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军管会轻工处文书、上海《青年报》记者、新文艺出版社编辑。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开除党籍。1958年调至青海,转入科学部门工作。1981年改正并恢复党籍后,历任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图书馆馆员、副所长、副研究员,中科院兰州图书馆馆长等职,撰写的论文《关于青藏高原国外文献的收集和研究》获1982年青海自然科学论文奖。[1][2]1984年调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任上海分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编审。1989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历任第五届理事、常务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为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笔会上海中心书记、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
中文名
罗洛
别名
罗泽浦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27年
快速
导航
主要著作
出版图书
人物生平
罗洛,原名罗泽浦,1927年2月生于四川成都市一个平民家庭。20 世纪40年代初,就读于成都华西协合中学。罗泽浦开始接触大量新文学作品和马克思主义书籍,由此走上革命文学创作道路。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哲史系,并积极投身于进步学生运动和革命文艺活动;开始以笔名罗洛在进步书刊上发表诗歌、散文、翻译作品,先后参加了《学生报》《彼方》《奔星》等报刊的文艺编辑工作。他敢于揭露黑暗,抨击专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追捕。1948年被迫离开成都,蛰居于沪杭一带,以教学为生,继续从事写作与翻译。在中学教书期间,曾向一位懂法语的教师学习法语。[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泽浦先后在上海军管会轻工处、华东团工委、华东局宣传部工作。在此期间,他曾向苏联专家学习俄语,以后调到《青年报》、新文艺出版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1951年他出版了文集《人与生活》,强调作家首先要做一个真诚的人,作品应该表现生活的真实。1952年加入华东作家协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出版诗集《春天来了》,热情讴歌新的生活新的人。1954年出版了《技巧和诗的构思》等四本文艺理论译作。[4]
就在他旺盛的创作高潮来到之际,却因胡风一案受到株连,离开了他热爱的文学创作岗位,先是调上海出版局工作,又于1958年被调往青海,转入科学部门,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青海省科委图书馆工作。1964年,他被调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图书情报资料室工作。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他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在精通英语的基础上,自学了俄语、法语、德语、日语等多门外语;同时钻研、掌握了一些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积极做好图书情报资料为科研服务的工作。1972年,罗泽浦积极提供有关文献,参与翻译、修改译稿,最后经夏武平所长审定后,由罗泽浦负责编辑了《生物学译丛》(共三集),以及《国外高原生物研究资料选译》《高原生物研究动态》等专刊多期,并为不同专业科技人员翻译了近百余万字的科技资料。[4]
粉碎“四人帮”后,胡风冤案尚未得到平反,当时有关部门组织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其中选载了胡风案的编者按语,在注释中依然将罗洛说成是胡风一案中的骨干分子。情报资料室一位同事,将此情况告诉罗泽浦,让他注意。但他坦然处之,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党和国家拨乱反正、回归正轨的光明前景,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积极支持由夏武平所长发起的外语学习潮,主动承担了中级班的英语教师的任务,大家十分亲切地称他为罗老师,在他的脸上终于绽出欣喜的微笑。[4]
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罗泽浦同志得到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和党籍。1980年他加入中国科协,同年以科学家身份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承担了中方专家提供的论文英文翻译的审定工作。[4]
1982年,中国科学院批复罗泽浦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鉴于他在西北地区的长期辛勤劳动和对科技工作的突出贡献,1982年7月,中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党组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3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他“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荣誉证书”, 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也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4]
1984年,罗泽浦调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任上海分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同时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笔会中心书记等职。1987年,罗泽浦任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1988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九届人大代表。1990年, 罗泽浦调任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1997年3月当选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在此期间,他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党的文化政策,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双百”方针,为团结作家队伍、培养青年作家、繁荣上海文学创作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4]
1998年9月11日,罗泽浦因长期超负荷工作,以致积劳成疾,患肺癌在上海不幸逝世。在他弥留之际,正值中国南北大洪水,他念念不忘灾区人民,一再敦促家人代他捐款救济灾民。[4]
主要著作
罗洛的诗歌创作持续了半个世纪,主要诗歌作品有诗集《春天来了》《雨后》《阳光与雾》《海之歌》《山水情思》等。罗洛又是一位学者型的翻译家,译有德国理论家弗内斯的长篇论文《表现主义》、美国作家托马斯·希金森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论文《艾米莉·狄金森》等。他的译诗主要有《法国现代诗选》《魏尔仑诗选》《萨福抒情诗集》等。他研究过中国诗人阿垅、昌耀、绿原、彭燕郊等人,研究过外国诗人狄奈斯库、玛乔莉·皮查、狄谷丰、金良植等人,著有诗论集《诗的随想录》《技巧和诗的构思》以及《传统·现实·自我》《诗之思》《译诗断想》《外国诗之我见》《德国表现派诗歌片论》《读〈白色花〉》《春意盎然的上海诗歌》《当代中国诗歌一瞥》等研究成果。其中论文《险技峻峭,质而无华——谈昌耀的诗》获《诗刊》1982年优秀评论奖。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工作领导者,罗洛编纂并主持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44卷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1卷中译本)、《苏联百科辞典》(中译本),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等书。[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