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 新闻史学界泰斗、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方汉奇 信札
¥
23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年代建国后 (1949至今)
页数1页
上书时间2019-04-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方汉奇 编辑 讨论
方汉奇,中共党员,1926年12月出生于广东普宁。1950年毕业于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
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至今。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人们不称他教授,亦不称老师,而是尊称“方先生”。 [1]
2017年9月28日,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2] 12月24日,方汉奇宣布捐出100万奖金,助力新闻史研究工作。 [3]
中文名 方汉奇 国 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普宁 出生日期 1926年12月 职 业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毕业院校 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两次获吴玉章奖新闻学一等奖 代表作品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目录
1 人物经历
2 研究风格
3 主要贡献
▪ 学术成果
▪ 专著教材
▪ 论文
▪ 主要著作
4 获奖记录
▪ 一般奖项
▪ 学术奖项
5 成长故事
人物经历编辑
1950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后并入苏州大学)新闻系。
1950年至1953年任上海新闻图书馆研究组馆员,同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讲授新闻史专题。
1953年调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1954年被评为讲师,1958年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
1972年至1978年再度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
1978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
1979年被评为副教授,1983年被评为教授。
1984年11月14日入党,
方汉奇
方汉奇
1985年月11月14日转正
1985年起任博导. [4]
社会任职: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三S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学会常务理事、首都新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编委兼"中国新闻事业"部分主编、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辽宁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等十六所大学新闻传播院系的顾问、兼职教授、课程教授、首席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吴玉章奖基金会委员兼吴玉章奖新闻学评审组召集人。现为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顾问。
研究风格编辑
方汉奇
方汉奇
方汉奇还在《略谈关于新闻史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关于新闻史研究的几点体会和建议》等文章中对新闻史学的研究问题作了论述。在这些文章中,他阐述了自己对新闻史研究工作和有关新闻史的一些学术问题的看法:
他认为新闻史属于历史科学中的文化史的范畴,是交叉于新闻学和历史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新闻史的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既要反对“左”的也要反对右的思想影响。
在反对“左”的思想影响方面,他主张新闻史在写作上应该史论结合,不能以论代史;在体例上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不能雷同于一般的政治史、党史和思想史;在研究范围上,应该突破一些禁区,以我为主,兼及敌我;在对待新闻史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上,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乱贴政治标签,不搞唯成分论,不以偏概全。
在反对右的思想影响方面,他认为新闻史的研究,除了总结新闻工作的历史经验之外,应该以继承和发扬进步报刊和革命报刊的优良传统为主要目的,不能数典忘祖。
在新闻史研究工作应如何开展这一问题上,他还提出了加强重点报纸的个案研究,加强新闻史人物的研究,加强报刊业务史的研究,加强地方新闻史的研究,加强建国以来新闻史的研究,加强重大宣传战役的研究,以及加强新闻史料的搜集、甄别、整理、出版工作等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