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识课:认为和需要仪式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牛津通识课:认为和需要仪式

正版图书保证质量 七天无理由退货让您购物无忧

16 5.0折 32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8.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巴里·斯蒂芬森著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71111380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R_11380754

上书时间2024-02-14

评价199好评率 99.66%

  • 发货速度快 36
  • 包装仔细 34
  • 物流很快 34
  • 品相不错 33
  • 非常满意 32
  • 服务态度好 26
  • 物超所值 26
  • 值得信赖 25
  • 品相超预期 24
  • 价格实惠 23
查看全部评价

陶情逸轩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商品描述
 《牛津通识课:人为何需要仪式》 引言 仪式,像语言、工具使用、象征和音乐一样,是构成我们所谓的“人文”的要素之一。人类的文化记录揭示,仪式持久而广泛地存在着。考证据表明,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仪式已存在。生物学证据则证明,仪式化(ritualization)是动物行为的一项基本特征,其影响化的过程。因此,思考仪式,也是在反思人类的本质、社会和文化。 我们无法避开仪式。对特定人群、社会、团体而言,某些仪式可能更为重要或没那么重要。一名虔诚的天主每天都要做弥撒,霍皮人每年都会郑重地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在仪式活动上。可是,即使我们自认为不热衷于仪式,也不觉得我们的社会以仪式为基础,但我们的一是要与仪式打交道,这如同日升日落般不可避免。婚礼、葬礼、生日、入学典礼、毕业典礼、节庆、游行、礼拜,以及礼物交换——仪式在我们的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世界中到处可见。仪式塑造了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各自体验着种种仪式和典礼,有令人振奋或无聊的,有的是剥削或赋权,有的富有创造或垂死挣扎。思考仪式,是在探索它在我们生命和社会中的地位、力量和潜能。 对于在现代和后现代西方工业社会中成长的人来说,仪式已在文化和知识生活中处于边缘的位置。从历看,新教和启蒙思维的影响导致人们开始质疑仪式。与科学、理和市场相比,仪式常常被贬低为一种相对来说不那么有效的干预世界的方式。但另一方面,人们对现代的本质及其影响的探讨中,仪式又有些重回聚光灯下的感觉,人们重拾对仪式的创造力、批判和潜在变革力量的兴趣。因此,思考仪式也是在反思构成现代叙事基础的种种立场和假设。 一本关于仪式的书,不论多么薄,都必须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仪式是什么?但在刚开始探索这个概念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也是许多研究领域都面临的问题。多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仪行了研究,因此,仪式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审视、被定义。一篇发表于1968年的论仪式的文章被广泛阅读,其内容涉及仪式的各个方面。这篇文章的作者——人类学家埃德蒙·利奇(Edmund Leach) ——下了一个多少让人觉得沮丧的论断:“‘仪式’一词该如何使用,以及人们该如何理解仪式中的表演,可能是众说纷纭的问题了。”在当时,人们仪式是什么或仪式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它真的具有用的话),还没有达成共识。到现在,体上变得越发复杂。蜜蜂上下飞舞与神父行屈膝礼,足球赛与办公室茶歇的衣着颜色,在医院分娩与在议会发言,看电视与照料花园,在威奇塔 的某个公交车站等车与在东京看歌舞伎表演,生日派对与七月四日游行——这些以及其他种种现象,都曾被构想和界定为仪式并被分析。如此看来,在我们周围仪式无所不在。众多颇有影响力的人文、社科学者,也都曾深入地思考过仪式的本质能及其在社会、文化和中的地位。 若加以宽泛的界定(这也是本书采取的方式),“仪式”并不是指某类具体的行动,而是众多行为都可能潜在具有的一种行为特。仪式作为一种元范畴括了的和非的、传统的和新生的、约定俗成的和即兴创造的、人类的和非人类的,并与一系列其他的文化领域交错叠加在一起,如游乐、比赛、演出和戏剧。如果说仪式是一种行动的话,那它同样也是一种概念——一种我们赖以思考的概念。我们接下来的探讨会在这两个维度之间来回穿梭。 仪式首先应该是“做”(doing)。像理解烹饪、游泳或政治一样,我们也是通过“做”来了解仪式是什么的。但除了仪式行动,人们还会倒回去思考、撰写和阅读仪式——这正是我们此刻在做的。这并不是要把行动和思考两极化割裂,虽然在仪式研究中这样的做法屡见不鲜。仪式是一种思考和认知的方式。这的很简单,即我们对仪式的观念和感知不仅是由仪式本身形成的,同样也被文本和其他媒介所塑造。例如,《旧约含了规范的仪式文本,详细地列明了如何敬拜、献祭,含对这些仪式的社会和道德价值的批判反思。儒家典籍,尤其是《礼记》,连篇累牍地谈论了仪式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游记、传教士报告、士兵的日记、学术史,以及其他文本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人们对他者仪式的迷恋、鄙视或困惑。文学作品,以及更出现的电影,往含了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来的仪式场景。有些文学种类甚直接采用了仪式的形式,如乔叟(Chaucer)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Canterbury Ta )是一场虚构的朝圣之旅。文学理论家巴赫金(Mikhl Bakhtin)认为,这部现代小说吸收了中世纪狂欢节的特点,而狂欢节在现代欧洲曾普遍受到压制。 本书介绍了人们在过去大约一个世纪里对“仪式”的思考轨迹,这个广阔的研究领域有时被宽泛地称为“仪式研究”(ritual studies)。仪式研究作为一个有正式名称的研究领域出现在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建立于在此之前的动物行为学、人类学、社会学、史及现象学的研究成果之上,并受到新兴的跨学科研究兴趣(如表演、化身、、权力和创造力等)的影响。仪式研究中的基础问题是较为清楚的:仪式是什么?仪式做些什么?仪式有什用?仪括哪些种类?仪式是受传统束缚的、保守的,还是充满创造力和变革力的?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多种多样,有时还互相矛盾。本书的任务是要廓清仪式研究领域的边界,并希望读者读完本书能够有兴趣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