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9787513414548 任万平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51.84
5.4折
¥
96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任万平著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14548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6元
货号11390781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腊月辞旧
腊月初一皇帝开笔书福
食腊八粥
活佛“送岁”
观冰嬉
封印放假
二十三祭灶
上灯
放爆竹
扫尘
悬挂椒屏岁轴
“贴”门神
“贴”春联
挂宫训图
袷祭斋戒
恭奉神位至堂子
跳布扎与唪经
馈岁
礼佛敬神祭亲
保和殿筵宴朝正蒙古王公
赐后妃、公主筵宴
踩岁与熰岁
除夕守岁
正月迎新
子正皇帝开笔书吉语
浏览时宪书
拜神佛与祭祖先
皇帝吃吉祥饽饽
早膳——家宴
行庆贺礼——拜年
筵宴王公大臣——国宴
晚膳——宗亲宴
皇太后设筵慈宁官宴女眷
抄写《心经》
吟诗寄情抒怀
看戏
乾清官曲宴廷臣
重华宫茶宴
皇帝躬侍皇太后家宴
初七人日挂庆成灯
初九天诞日拈香念经
上元节前宴宗亲
再赐蒙古王公筵宴
皇太后再宴公主王妃
上元节后再宴朝官
赏灯与观烟火
御制元宵灯词
后记
内容摘要
《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大体上按照从腊月到正月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逻辑。古人如何过年?古代皇宫里如何过年?清代以前,历史留给我们的文献与实物比较有限,我们要明晰各个细节并非易事。清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具有对历代文化集大成的特点,文献丰富,而且距离现今只有一个多世纪,文物遗存亦较多。所以,《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切入的时间点主要落在了清代,并且落在乾隆朝的居多,也因为这一时期明确形成定制的较多,影响了一个王朝时代;空间上,更多地穿行在宫城红墙之内,这里是传统文化的汇集地与融合场,是古代家国情怀的同频区。尽管深宫较之民间,相同的习俗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致的精神,转而又凝结升华为庄重的典礼,但它们都是同一种文化之根,绽放出了多姿华彩。清朝是满族执政的王朝,宫廷过年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体现出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特点,为我们展示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一座紫禁城,两代帝王家,而我们主要“穿越”到了清代,对明代的观照较少。为此,我们切不可狭隘,切不可大汉族主义。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即使清王朝由满族执政,但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沿袭的仍是中华民族历代相继的礼仪习俗。各民族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也不能偏颇地理解帝王之家代表的唯有皇权至上、骄奢淫逸、奢靡腐化。当我们拨开各种夸张的礼俗形式,仍可触摸到蕴含其中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充满尊老敬贤的人文情怀,追求崇德向善的积极精神;而承载礼俗的各种节物,则汇聚了工匠的智慧创造,凝结了先民的审美情趣。当跨越时间的流逝,冲破空间的藩篱,消弭尊卑的隔阂,传统礼俗在不断继承、发展、融合中萃取的积极成分终成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血脉,这才是根本、经久的文化基因。
历史渐行渐远,先人的社会文化样貌,后世的我们在不断发掘、追寻。文字的描述固然能给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但历史更需要还原真实。而如果文字佐以历史图像,就更能给人以直观、形象,甚至活灵活现的生动认识。所以该书不止于文字的描述,而是图文并茂,不仅有单一节物的形象,而且有繁复场景的定格。书中采用的图片绝大多数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少量辅以其他机构的藏品。
精彩内容
《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大体上按照从腊月到正月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逻辑。古人如何过年?古代皇宫里如何过年?清代以前,历史留给我们的文献与实物比较有限,我们要明晰各个细节并非易事。清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具有对历代文化集大成的特点,文献丰富,而且距离现今只有一个多世纪,文物遗存亦较多。所以,《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切入的时间点主要落在了清代,并且落在乾隆朝的居多,也因为这一时期明确形成定制的较多,影响了一个王朝时代;空间上,更多地穿行在宫城红墙之内,这里是传统文化的汇集地与融合场,是古代家国情怀的同频区。尽管深宫较之民间,相同的习俗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致的精神,转而又凝结升华为庄重的典礼,但它们都是同一种文化之根,绽放出了多姿华彩。清朝是满族执政的王朝,宫廷过年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体现出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特点,为我们展示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一座紫禁城,两代帝王家,而我们主要“穿越”到了清代,对明代的观照较少。为此,我们切不可狭隘,切不可大汉族主义。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即使清王朝由满族执政,但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沿袭的仍是中华民族历代相继的礼仪习俗。各民族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也不能偏颇地理解帝王之家代表的唯有皇权至上、骄奢淫逸、奢靡腐化。当我们拨开各种夸张的礼俗形式,仍可触摸到蕴含其中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充满尊老敬贤的人文情怀,追求崇德向善的积极精神;而承载礼俗的各种节物,则汇聚了工匠的智慧创造,凝结了先民的审美情趣。当跨越时间的流逝,冲破空间的藩篱,消弭尊卑的隔阂,传统礼俗在不断继承、发展、融合中萃取的积极成分终成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血脉,这才是根本、经久的文化基因。
历史渐行渐远,先人的社会文化样貌,后世的我们在不断发掘、追寻。文字的描述固然能给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但历史更需要还原真实。而如果文字佐以历史图像,就更能给人以直观、形象,甚至活灵活现的生动认识。所以该书不止于文字的描述,而是图文并茂,不仅有单一节物的形象,而且有繁复场景的定格。书中采用的图片绝大多数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少量辅以其他机构的藏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