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13.02 1.9折 ¥ 67 全新
库存50件
作者段丽娜,马坤主编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46880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7元
货号9018945
上书时间2025-01-02
第1章 导论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1.1 国际贸易的产生
1.1.2 国际贸易的发展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1.2.1 国际贸易与国家
1.2.2 国际贸易与企业
1.2.3 国际贸易与国民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3.1 国际贸易的种类
1.3.2 国际贸易的基本统计指标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实践
第2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2.1 国际分工
2.1.1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类型
2.1.2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2.1.3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1.4 国际分工的制约因素
2.2 世界市场
2.2.1 世界市场的含义与作用
2.2.2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2.3 世界市场的国际价格机制
2.2.4 世界市场价格
2.2.5 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
2.2.6 世界市场的开拓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实践
第3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1 绝对优势理论
3.1.1 绝对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
3.1.2 绝对优势理论的界定
3.1.3 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
3.1.4 绝对优势的衡量方法
3.1.5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3.2 比较优势理论
3.2.1 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
3.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3.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
3.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实践
第4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4.1 要素禀赋理论
4.1.1 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
4.1.2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
4.1.3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4.1.4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4.1.5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简评
4.2 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
4.2.1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4.2.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4.2.3 雷布津斯基定理
4.3 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
4.3.1 里昂惕夫之谜
4.3.2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6章 世界市场与贸易条件
第7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8章 关税
第9章 非关税壁垒
第10章 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
第11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12章 世界贸易组织
第13章 国际服务贸易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19世纪末发生了以电力和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新技术的运用推动了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如汽车、飞机、轮船等制造业相继出现,电报和电话通信业发展起来。第二次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而且使世界的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运输费用的下降,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卷入国际贸易。这一阶段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贸易额增长了3倍。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逐步形成并占据经济的支配地位,通过商品输出尤其是资本输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了世界绝大部分市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此阶段的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首先,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越来越多,但增长速度下降,贸易格局和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世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重工业产品及有色金属、石油等矿产原料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在这一时期,美国和德国迅速崛起,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步丧失。其次,垄断开始对国际贸易产生严重影响。垄断组织不但控制了国内市场,而且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据了垄断地位。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开始输出资本,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不仅控制了生产领域,而且控制了流通领域。通过资本输出,扩大商品出口,占有原料产地,同时排挤竞争对手,确立自己在世界市场的统治地位,以便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法国、德国三国仅资本输出一项,每年就可以获得80亿法郎的超额利润。
3.当代国际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战后经济带来了生机,使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相继兴起,跨国公司大量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入,国际市场范围日益扩大,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而随着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许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这些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也使国际贸易在二战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此间的国际贸易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48-1973年的迅速发展时期、1973-1986年的相对停滞时期及1986年之后的加速发展阶段。二战后,受经济重建、经贸自由化、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等诸多因素的积极影响,全球经济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西方经济学家把1948-1973年这个繁荣时期称为“世界经济的黄金时代”,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此后,由于受国际货币体系动荡、各国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及石油危机、经济衰退等影响,国际货物贸易减慢。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时期,受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及贸易投资自由化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冷战结束,东西方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国际货物贸易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二战后,国际贸易显示出一系列典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规模空前扩大。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相当快,超过了同期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据统计,1900-1937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15亿美元上升至160亿美元,37年间仅增加了45亿美元,而从1950-1989年的39年间,其贸易总额由600亿美元猛增至31000亿美元,增幅为50多倍,而到1998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了6万亿美元,比1989年几乎又递增了一倍之多。2012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5万亿美元,比1998年又递增了3倍之多。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两大类部门间的贸易相对比重的升降上,而且两大部门贸易的内部结构也有了改变。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的比重下降,而资本密集型商品所占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的增长加快,化工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等贸易比重也增长较快。同时,由于战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使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3)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和贸易地位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地理分布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而增长最快的仍是发达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量相对缩减了。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继续保持支配地位,日本和欧洲的贸易地位上升较快。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在加强,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4)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力军。二战后,跨国公司大量兴起和壮大,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据统计,1970年全世界跨国公司仅有7000家,1990年发展到3.5万家,其国外子公司约15万家,1997年则发展到4.4万家,拥有分支机构28万多家。2011年跨国公司达8.5万家,有100多万家子公司。截至2015年,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且拥有全球90%的技术转让份额。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5)贸易集团化趋势增强。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主要贸易国为保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寻求与其他国家联合,通过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不同方式,组建区域贸易集团,实现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如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以下简称欧盟)、东南亚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石油输出国组织、海湾合作委员会等。目前世界各种经贸区域集团己超过100个,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各成员国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己成为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理论,包括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二部分是贸易政策措施,包括保护贸易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的主要政策,以及分析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等政策措施的经济效应;第三部分是国际贸易新发展,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协定、服务贸易等领域的新动向。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专业基础课教材,具有体系完整、理论全面、角度创新和内容丰富等特点,既可以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本、专科各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涉外经济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的重要参考用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