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爱智点亮人生 9787570337491 马伟兰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爱智点亮人生 9787570337491 马伟兰主编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0.41 4.8折 64 全新

库存166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伟兰主编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0337491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4元

货号15046012

上书时间2024-12-31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伟兰,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共党员,教育管理学硕士,中小学高级教师,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聘校外导师,山西省督学。

自毕业后就在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工作。30多年来,马伟兰校长深耕基础教育一线,潜心教书、用心办学,是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教育工作者。她把教育事业视若生命,把立德树人视若使命,提出“创新促发展,文化提品质”的学校发展思路,将“做小学中的大学”作为学校发展目标,引领团队构建起以“爱智”为核心的“明理教育”校园文化体系,使学校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马伟兰是山西省首批名校长,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是教育部“双名计划”马伟兰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先后获得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规划课题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坚守篇

学校概况历史沿革

明理教育解读校徽解读

校训解读标解读实施路径爱智管理明理课程

第二章

明理篇

管理有方

明管理之理做爱智教育

涵育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卓越时代英才

一兼论山大附小数学语言培育的实践张月建/50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班主任课程建设

淬炼教育智慧塑造良好班风

教学有法

与青年教师话“教书育人”

让音乐助力学生成长

夯基拓思爱智共育

触动灵魂之教育

在挑战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

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让课堂更高效

育人有爱

让评价散发爱智的光芒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教育孩子

以熹微灯火,点燃璀璨星河

树德有道

校训新解读

夜空中最亮的星

知非明理,尚德启智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附小缘附小情

从“会爱”到“慧爱”

教育,渡人也是渡己

爱,化青色为浓郁

赛场的终点,不只是输贏

陪伴“小蜗牛”成长

倾我所智,助力学生成长

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静待一树花开

是爱,亦是责任

亦生亦师爱为魂

育人育己乐成长

我的第一个从教十年

始于爱传承爱

只因热爱,愿迎万难

把“兵样子”延续下去

爱的教育



内容摘要

历史沿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集体而言,文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以育人为首要任务的学校,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尤为重要。

什么是文化?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的最后成果是集体人格。”细读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揭示了文化的产生过程,还指出了文化所包含的要素。“变成了习惯”说明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并形成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研究的时候必须观照历史,追根溯源。生活方式、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是我们研究校园文化应当侧重的三个方面。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以校史上的三次搬迁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山大附小校园文化的研究和建构。我们在梳理历史、总结提炼、规划未来并与专家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从生活方式、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三方面入手,逐步构建起山大附小以“爱智”为核心的“明理教育”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初建一艰苦创业树精神

1963年,为解决山西大学教职工子女上小学的问题,山西大学党政领导决定创办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

同年五六月启动山大附小的筹备工作。建校初期,受条件所限,教师队伍基本由一些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教职工家属组成,只有少数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1963年暑假期间,景芳、段英芬、贺淑珍、王淑英四位教师从九一小学调来,景芳同志被指定为临时负责人,负责协助筹办山大附小等事宜。随后又从外地调回了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山西大学职工家属杨绍林和周惠莲两位同志,从太原师范学校和晋南师范学校毕业生中分配来陈素芳、王慧兰、刘向斌等同志。1963年9月,山大附小正式开学。当时学校共有教职工16名,学生180余名,共分为四个年级,其中一年级两个班,均为当年新招收的山西大学教职工子女,二、三、四年级各一个班,学生均为从九一小学分流来的山西大学教职工子女。

当时,学校的校舍非常简陋,最初的校址设在山西大学东北角的生物园(现山西大学北家属院26号楼以北)。一间牛棚,几间平房,一院荒麦,就是学校留给老师们的最初印象。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冬季天气寒冷,为了取暖,教室里需要生火炉,晚上炉子熄灭了,第二天早上再重新生火。孩子们最怕冬天上体育课,操场前的大板楼遮挡住了阳光,师生们在操场上活动,手脸都冻得通红。

初建校时,老师们对学校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校的地面。当时的校园均为土地,晴天还好,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一步一个坑,脚好不容易拔离了地,鞋却倔强地留在了泥里。现在说起好似笑话却狼狈不堪的往事,在当时都是一日日真实的困苦。

校舍的简陋,设备的陈旧,可以说与“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这个名称极不相符,学校的条件甚至不如当时的一些农村小学。但物质条件的简陋并没有阻碍学校的发展。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山大附小的教学质量却是一流的。有一年,在南城区(现为迎泽区)教委组织的数学竞赛中,山大附小的学生获得了第一名。这一成绩的取得使得山大附小一下子出了名,高质量的教学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职工子女来此就读。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为了纪念山西大学附属小学六十年校庆而编写的图书。浸润在百年学府山西大学的精神文化中,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自建校60年来,始终坚持“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不断传承山西大学“求真至善登崇俊良”的文化精神。进入新世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教育规律,坚持五育并举,守正创新,逐步构建以“爱智”为核心的“明理教育”校园文化体系,形成“活动+课程”的育人新样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