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40.09 5.9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杨世生,张育贤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07532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317195
上书时间2024-12-29
第一章文化强国概述
“文化强国”,顾名思义,就是让文化成为强大国家的力量。这个“强大”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既包含国内的强大——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军事强盛、人民幸福安康和谐,也包含国际上的强大——国际地位高、国际话语权强、国际形象好。具体来说体现在
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能够使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大,使这个国家政治地位高、军事实力强、经济发展快、科技水平发达;二是文化能够塑造国民素质,使民众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使民众对自身文化总是感到自信和自豪;三是文化能够使一个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总之,文化是强国的源泉与动力。
一、文化强国及战略的含义
(一)文化强国的含义
“文化强国”包括两个方面,一曰“文化”,二曰“强国”。
“文化”即以“文”化“人”,强调文化的教化功能。从词源学上看,“文”通“纹”,即纹理、花纹之意。《周易》:“物相杂故曰文。”《说文解字》:“错画也,象交文。”两者皆指线条与色彩交错的纹理,是客观事物给予人的直观视觉印象。“化”通“花”,指色彩艳丽、变化多端的花朵,引申为变易、生成、造化,后再引申为教化、培育、改造之意。正如《说文解字》所言:“化,教行也。”文与化的使用较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易经》里的“天文”与“人文”是一对概念。这里的“天文”指的是天之运行之理,即天道;“人文”指的是人的行为举止之理,即人道。西汉时期,“文”与“化”才合成一个整词,如“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为农业耕种和作物栽培,后引申为道德、心智的培养。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角度与理解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文化起源的差异,但在后来的引申之意中却殊途同归,都是指对人的精神思想方面产生教化改造的东西。当然,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难以形成统一的阐释,主要是因为文化涉及的范围大、层面多、角度广,理解自然就不一样了。
文化能够强国源于其文化力,即文化能够作用于其他对象,并使对象发生改变。文化力既是一种软实力,其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生产力、竞争力、扬弃力以及传播力等方面,但也可以形成硬实力,其主要表现在文化可以通过产业创造产值和通过教育提升科学与技术水平并通过技术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等方面。文化力还可以通过更间接的传导创造出硬实力,比如,文化可以通过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驱动国家或社会制定更先进的发展战略,实行更先进的管理制度、采用更先进的治理手段等提高社会效率与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以及节约社会成本。总之,在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紧密的当今时代,文化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血液,融入社会结构的每一个细胞,时时刻刻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能量与动力。
(二)战略的含义
“战略”的概念由来已久,“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方略”,古时称为“谋、庙算、韬略、方略”。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运用“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在《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这里的“谋”与“庙算”就是指运筹帷幄的“谋略”,即“战略”。
“战略”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西晋初史学家司马彪所著《战略》一书,后屡见于《三国志》《廿一史战略考》等史籍中。这时的战略含义较为广泛,既包含今天的术语含义,也包含意义更为狭窄的战术、策略之意。现在的“战略”一词的含义来源于19世纪末的日语借词,日本人将西方的“strategy”翻译为“战略”,由中国留学生传入中国,之后便在中国使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战略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