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长征书简:重温我们先辈的长征记忆 9787219102893 罗平汉 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长征书简:重温我们先辈的长征记忆 9787219102893 罗平汉 编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9.22 1.9折 4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平汉 编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9102893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8970352

上书时间2024-12-28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作为历史,长征离我们有多远,今天,我们又怎么来了解以及读懂长征?《长征书简》独辟蹊径,以书信为主体,是一部生动展示中国工农红军伟大长征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全书以波澜壮阔的长征为历史背景,选取参与长征的红军指战员、红军将士的珍贵书信,以及红军当时发布的公告、红军队伍间的联络信等,并配合相关珍贵历史材料和图片,对选取的书信作了详细解读,展示了长征将士的情感经历以及长征的艰苦历程、历史意义。

本书所收录的书信内容丰富,有革命烈士对亲人的嘱托,有战场硝烟炮火的记录,也有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与展望……,通过认真截取、客观描绘红军长征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历史,展现红军战士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豪迈情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人们在阅读的感动中提升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珍惜今天的生活,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期走好新的长征路。



商品简介

作为历史,长征离我们有多远,今天,我们又怎么来了解以及读懂长征?《长征书简》独辟蹊径,以书信为主体,是一部生动展示中国工农红军伟大长征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全书以波澜壮阔的长征为历史背景,选取参与长征的红军指战员、红军将士的珍贵书信,以及红军当时发布的公告、红军队伍间的联络信等,并配合相关珍贵历史材料和图片,对选取的书信作了详细解读,展示了长征将士的情感经历以及长征的艰苦历程、历史意义。

 

本书所收录的书信内容丰富,有革命烈士对亲人的嘱托,有战场硝烟炮火的记录,也有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与展望……,通过认真截取、客观描绘红军长征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历史,展现红军战士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豪迈情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人们在阅读的感动中提升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珍惜今天的生活,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期走好新的长征路。



作者简介

罗平汉(1963—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博士学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土地改革运动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农村人民公社史》《当代历史问题札记》《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史》《大跃进的发动》《回看*》等,主持国家科研项目多个,发表论文百余篇。


本书所收录的书信内容丰富,有革命烈士对亲人的嘱托,有战场硝烟炮火的记录,也有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与展望……,通过认真截取、客观描绘红军长征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历史,展现红军战士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豪迈情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人们在阅读的感动中提升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珍惜今天的生活,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期走好新的长征路。



目录
致朱绍良
致陈济棠
致孙震
我们临死以前的话
致全体同志
致某夫妇
给兄嫂的信(一)
给兄嫂的信(二)
致妻子叔振
狱中留言
给岳父的信
给喻权域的信
勃沙特先生,久违了
告陕北工农劳苦群众书
三军会师前的历史遗墨
给弟弟的信
红军战士的一封家书
给父亲的信
给母亲的家书
红军战士给父母的家书

附录:红军长征大事记
后记

内容摘要

作为历史,长征离我们有多远,今天,我们又怎么来了解以及读懂长征?《长征书简》独辟蹊径,以书信为主体,是一部生动展示中国工农红军伟大长征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全书以波澜壮阔的长征为历史背景,选取参与长征的红军指战员、红军将士的珍贵书信,以及红军当时发布的公告、红军队伍间的联络信等,并配合相关珍贵历史材料和图片,对选取的书信作了详细解读,展示了长征将士的情感经历以及长征的艰苦历程、历史意义。


本书所收录的书信内容丰富,有革命烈士对亲人的嘱托,有战场硝烟炮火的记录,也有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与展望……,通过认真截取、客观描绘红军长征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历史,展现红军战士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豪迈情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人们在阅读的感动中提升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珍惜今天的生活,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期走好新的长征路。



主编推荐

罗平汉(1963—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博士学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土地改革运动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农村人民公社史》《当代历史问题札记》《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史》《大跃进的发动》《回看*》等,主持国家科研项目多个,发表论文百余篇。

本书所收录的书信内容丰富,有革命烈士对亲人的嘱托,有战场硝烟炮火的记录,也有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与展望……,通过认真截取、客观描绘红军长征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历史,展现红军战士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豪迈情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人们在阅读的感动中提升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珍惜今天的生活,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期走好新的长征路。



精彩内容

 

1并转五六诸兄嫂: 

 

2诸幼儿的遗嘱,由大庾县3邮局寄出,不知已否收到?

4军军部,以后结果怎样,尚不可知,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5及邓宝珊6兄来营救我。于、邓同我个人的感情虽好,我在国外叔振7在沪时还承他们殷殷照顾,并关注我不要在革命中犯危险,但我为中国民族争生存,争解放,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在沪晤面时邓对我表同情,于说我所做的事情太早,我为救中国而犯危险,遭损害,不须要找他们来营救我,帮助我,使他们为难。我自己甘心忍受,尤其须要把我这件小事秘密起来,不要在北方张扬,使马二先生8知道了,做些假仁假义来对付我。这对于我丝毫没有好处,而只是对我增加无限的侮辱,丧失革命者的人格。至要至嘱(知道的人多了就非常不好)。

 

 

* 书信摘自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江西革命烈士书信选》。

1. 刘伯坚爱人的兄嫂。

2. 均系刘伯坚之子。

3. 今江西大余县。

4. 国民党广东军阀部队。

5. 即于右任,国民党元老,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职务,已在台湾故去。

6. 甘肃天水市人。1949年1月率部起义,曾任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省长等职。1968年11月逝世,终年74岁。

7. 刘伯坚的妻子,早年参加革命,在闽西牺牲。

8. 即冯玉祥。

 

·解读】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时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奉命随项英、陈毅一道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敌后斗争,被派往赣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尽管不能参加长征,生死未卜,但刘伯坚还是一如既往,精神抖擞地投入新的战斗。为了护送主力红军渡过于都河,刘伯坚日日夜夜在架桥工地指挥架桥和组织各种后勤工作。1962年8月1日,叶剑英曾赋诗《建军纪念日怀战烈》五首,其中首:“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鄄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这首诗,再现了当年于都河边刘伯坚叮咛相送的动人情景,也表达了叶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国民党军队向各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苏区斗争越来越艰苦,形势变得十分严峻。1935年2月,苏区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赣南省级机关、部队,在仁风山地区陷入重围,形势非常危急。项英、陈毅根据中央来电的指示,立即改变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实行分路突围。3月3日午后,赣南省党政军机关在红六团的掩护下,离开仁风山区开始突围,向赣粤边油山游击根据地转移。部队刚出发,就遇上了倾盆大雨。队伍到达马岭附近时,已是3月4日凌晨3点多钟。拂晓时分,突围战斗便打响了。在敌众我寡的紧要关头,突围的先头部队如龙似虎,猛打猛冲,迅速越过牛岭、马岭这两道关口。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和刘伯坚带领后续部队紧随其后,在越过牛岭时,却遭到了敌人的重兵包围。敌人蜂拥而上,将这支队伍拦腰切断,在激战中,阮啸仙壮烈牺牲,刘伯坚不幸负伤被俘。刘伯坚先被押在驻信丰的国民党广东军阀军师团团部,在拒绝劝降后于3月9日被解往粤军军军部大庾(今大余县),囚禁在大庾监狱。其间,曾转监至绥靖公署候审室遭审讯。

“丧失革命的人格”。这集中反映了刘伯坚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性格和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故事】三兄弟重逢 

1927年3月成婚的。当时父亲在西北军,母亲是西安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她经常出入西北军营地宣传国民革命,与父亲相识、相恋。母亲是个干练果敢的人,认定的事情绝不放弃。

1930年,父亲和母亲一起奔赴江西革命根据地,为了工作和行动方便,不得不把两岁多的哥哥送给在西安的舅母。弟弟1931年出生,不满两个月就被送走。当时母亲想着有一天能重逢,特意和收养人订下“抱约”:“刘门王氏生下小儿名叫熊生,今送给黄家将其抚养成人,虽长大在黄家,承先启后,但木有本水有源,父母深恩不可忘记,仍要继续我等志愿,为革命效力,争取更大光荣,特留数语以作纪念。”母亲写下“承先启后”四个字,一撕为二,以便以后相认。我是三兄弟中在父亲身边留得久的一个,1935年2月父亲被捕前被送走的。

1953年,留在闽西的弟弟熊生也找到了。当时我还在上小学,他已经高中毕业了。弟弟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还寄来一张他的照片。

1979年,我们三兄弟才次见面。弟弟拿出那半张永远无法拼完整的“承先启后”,年近半百的三兄弟抱头痛哭。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

70多年过去了,我也当上了父亲、祖父。再读当年父亲写给凤笙舅母的信,每一封信都询问寄养在她家的虎生哥哥的外貌,每封信都仔细形容收养我和弟弟的人家的姓名、地址和特征。我开始读懂了父亲的心。

 

2011年6月8日《新民晚报》,刘豹口述,任湘怡整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