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妈妈,我就要那块大蛋糕:博弈思维教子法,奠定影响孩子一生的双赢行为模式 9787212097134 [美] 保罗 雷伯恩(Paul Raeburn)[美] 凯文 佐尔曼(Kevin Zollman)著;中资海派 出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妈妈,我就要那块大蛋糕:博弈思维教子法,奠定影响孩子一生的双赢行为模式 9787212097134 [美] 保罗 雷伯恩(Paul Raeburn)[美] 凯文 佐尔曼(Kevin Zollman)著;中资海派 出品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6.46 6.6折 39.8 全新

库存1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保罗 雷伯恩(Paul Raeburn)[美] 凯文 佐尔曼(Kevin Zollman)著;中资海派 出品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2097134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25084555

上书时间2024-12-28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首次突破性地将博弈思维用于儿童教育

自如应对各种情境,大人孩子都欢迎!

 

孩子总是想要大的、多的、好的,不愿意吃亏,应该怎么办?

孩子把小妹妹逗得哇哇大哭,自己却觉得很有趣,还对你发出的制止话语完全不加理会。

孩子眼巴巴地看着猫儿,央求你把猫抱回家,还承诺将喂猫的活儿全包了,该答应他吗?

孩子担任足球队队长,正发愁怎样为自己的球队挑到*好的球员,父母该如何支招?

 

相信天下父母有一个共识:每个孩子都是极度聪明的谈判专家!如何才能使孩子与家人、伙伴融洽相处,化解纷争,实现双赢呢?本书的两位作者经过大量的实践与案例分析,突破性地将博弈思维用于教育,成功打破了“争吵 — 无效调解”的死循环,找到了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境的实用而有效的策略,令孩子与家人、伙伴之间的相处更轻松、快乐!

本书有助于大人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给出的方法也更具针对性。书中提供的各种策略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令他们以灵活的方式应对各种情境,帮他们及早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和主动学习、冷思考等行为习惯,养成一生受用的协作、利他、公正等良好的品德,快乐、健康地成长。 

本书语言诙谐幽默,将博弈思维应用于教育中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付诸行动,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简介

保罗•雷伯恩(Paul Raeburn


l资深老爸


资深科普作家


教养书金奖得主


保罗•雷伯恩是5 个孩子的父亲、屡获殊荣的作家,已出版了4本著作,其中《爸爸很重要吗?》(Do Fathers Matter?)获得了 “美国教育出版奖”(National Parenting Publications Award)金奖。他是《纽约时报》《发现》《科学美国人》等权威媒体的科学栏目记者,麻省理工学院《骑士科学新闻学》评论家,常为《今日心理学》之《关于父亲》栏目撰文,也是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科学星期五》栏目的常客。


凯文·佐尔曼(Kevin Zollman


凯文·佐尔曼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弈论专家,长期研究语言演进和社会行为背后的数学法则。他的作品常刊载于《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科学美国人》等刊物上。



目录

  与孩子一起成长 1


 


 合理分配:我切,你挑 1


 


蛋糕、糖果、玩具,样样都是孩子们的心头好,怎样才能分得妥妥帖帖,既公平又不引起嫉妒?孩子们都想看自己喜欢的电视频道,听从了妹妹的意思,哥哥就受了委屈,应当怎么办?爸爸和妈妈谁该喊孩子们起床,谁该哄孩子们睡觉?应该怎样分配家务?……热闹的大家庭里,考验家长智慧的事情还真不少,且看博弈论专家为你巧妙支招。


 


博弈论,你和孩子都可以玩转! 2


“我切,你挑”法:既公平切分,又免除嫉妒 6


妙用零和博弈中的极小—极大原则 8


效用度:羞答答的大人和坦率的孩子 12


考虑偏好:1/4 块蛋糕更好! 14


修整法,让蛋糕变成渣 15


选球员,就用轮流法 18


平衡交替法搞定看电视之争 21


 


 归属难题:别把孩子切成两半! 25


崭新的游戏机买来了,谁应当先玩?漂亮的房间装修好了,应该先给谁住?家里领养的狗狗该用谁起的名字?这可实在太难了!只要稍有不慎,必然引来孩子们“不公平”的大叫……别着急,博弈论专家为你祭出各式“拍卖”大招,总有一款适合你。


 


分配难题再升级:谁先玩? 26


所罗门王的智慧:真假母亲 28


抛硬币法:简单粗暴但有用 29


竞价拍卖法:只为想要的你 31


抛硬币VS 拍卖 35


各式拍卖大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37


以家务替代拍卖要付的钱 39


 


 事关公平:他有一套乐高积木?这不公平! 45


孩子们动不动就会大喊:这不公平!那么,“公平”到底是什么意思?和“公正”有何区别?孩子们的公平意识又是如何发展的?他们什么时候才会主动放弃对己有利的分配方式呢?家长们又有哪些方法,可以促进公平的实现?


 


积木事件引发的公平问题 46


“公平”的新定义:必须实现帕累托 48


后通牒博弈:行动不得不比思维更公平 51


厌恶不公平:卷尾猴实验 53


将独裁者博弈变成后通牒博弈 57


8 岁孩子的神奇举动 59


从严格交替法、平衡交替法到调整赢家法 66


不同国家的孩子对公平的理解 70


 


 有效奖惩:你不会是说真的吧? 73


面对熊孩子的各种行为,是时候给他们一点威胁了。可是,你的威胁竟然被熊孩子无视?因为,他早已看清你的威胁根本不可信!那么,来点“可信威胁”吧!甚至必要时,要建造“末日武器”。有时候,你不必真的实施惩罚,就能达到目的。


 


“不可信威胁”吓不倒熊孩子 74


连锁店博弈中的无奈结局 77


“可信威胁”改变故事走向 80


建造“末日武器” 82


如何让威胁更有说服力? 87


实施有效惩罚 88


惩罚与奖励,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90


 


 诚实与谎言:狗狗吃了我的作业 97


孩子们常常会撒谎,这与你的教子方针可谓水火不容。然而事实上,家长们制定的很多规则会引诱孩子们撒谎……如何识别孩子的谎言?如何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博弈论专家从对动物的研究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


 


有些规则会引诱孩子撒谎 98


女巫萤的诱食法:竞争导致欺骗 99


父母和孩子之间冲突的根源 101


妙用索引法,识破孩子的谎言 105


家雀的徽章:撒谎带来惩罚 107


海燕的喂养安排:改变博弈,鼓励诚实 110


雄孔雀累赘的大尾巴:不利条件原则 113


 


 走向合作:是他先开始的! 121


如果孩子们学会了合作,身为家长的你必然心中乐开了花——不但家中的冲突大大减少,而且合作精神也将作为孩子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孩子们怎样才能学会合作?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才愿意合作?博弈论同样在此大显身手。


 


化冲突为合作 122


孩子们能学会合作吗?当然可以! 126


重复囚徒困境:“以牙还牙”带来合作 130


合作的开启需要引导 137


“宽容性以牙还牙”策略 140


恶意可能扼杀合作 141


 


 不要“道德伤害”:为什么不该买的单千万不能买? 145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尽力了吗?这真是一个让家长们头痛的千古谜题!怎样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怎样的奖惩措施既不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鼓励他们发挥潜力?在奖励孩子时,怎样避免“道德伤害”?通过委托—代理模型,博弈论专家为你寻找并设计好的激励机制。


 


孩子学习尽力了吗? 146


委托—代理模型 147


赛马: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离奇结果 149


合理的制度设计 151


恰到好处的激励机制 155


角色互换:孩子们也在聘请我们 158


道德伤害:好心办坏事 160


 


 执行协议:你是说,你不相信我吗? 167


如果让你家孩子参加“棉花糖测试”,结果会怎样?你会不会战战兢兢,生怕孩子在测试中“落败”?别担心,博弈论专家对这件事有着贴心的解读!他们还会为你支招,培养孩子的长远目光,助你在家中设计无需外力就能自动执行的协议。


 


难以兑现的承诺 168


有了纳什均衡,协议自动执行 171


如何在家中设计自执行契约? 178


孩子们可没有那么高瞻远瞩 181


棉花糖测试:热思考,冷思考,未来回报 183


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189


 


 玩转投票:我怎么做不用你教! 193


关于一家人去哪家餐厅吃饭、去哪儿度假,你想要全家人投票决定?别急,先了解一下投票箱的运行原则,再学习一下“孔多塞悖论”吧!如果你玩得不好,孩子们可能会识破你的“内定”伎俩,甚至还会直接操纵投票!让无所不能的博弈论专家来解救你吧!


 


“民主”投票带来的“悲惨”结果 194


投票箱的运行原则 197


有内定选项?不公平! 199


孔多塞悖论:多选?太难了! 201


波尔达计数:勉强达成一致 207


引入选项,操纵投票 209


“随机选择”和“随机独裁者” 212


 


  离开安乐窝 217


致 谢 227



内容摘要
首次突破性地将博弈思维用于儿童教育


自如应对各种情境,大人孩子都欢迎!


 


孩子总是想要大的、多的、好的,不愿意吃亏,应该怎么办?


孩子把小妹妹逗得哇哇大哭,自己却觉得很有趣,还对你发出的制止话语完全不加理会。


孩子眼巴巴地看着猫儿,央求你把猫抱回家,还承诺将喂猫的活儿全包了,该答应他吗?


孩子担任足球队队长,正发愁怎样为自己的球队挑到*好的球员,父母该如何支招?


 


相信天下父母有一个共识:每个孩子都是极度聪明的谈判专家!如何才能使孩子与家人、伙伴融洽相处,化解纷争,实现双赢呢?本书的两位作者经过大量的实践与案例分析,突破性地将博弈思维用于教育,成功打破了“争吵 — 无效调解”的死循环,找到了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境的实用而有效的策略,令孩子与家人、伙伴之间的相处更轻松、快乐!


本书有助于大人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给出的方法也更具针对性。书中提供的各种策略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令他们以灵活的方式应对各种情境,帮他们及早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和主动学习、冷思考等行为习惯,养成一生受用的协作、利他、公正等良好的品德,快乐、健康地成长。 


本书语言诙谐幽默,将博弈思维应用于教育中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付诸行动,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主编推荐

保罗•雷伯恩(Paul Raeburn

l资深老爸

资深科普作家

教养书金奖得主

保罗•雷伯恩是5 个孩子的父亲、屡获殊荣的作家,已出版了4本著作,其中《爸爸很重要吗?》(Do Fathers Matter?)获得了 “美国教育出版奖”(National Parenting Publications Award)金奖。他是《纽约时报》《发现》《科学美国人》等权威媒体的科学栏目记者,麻省理工学院《骑士科学新闻学》评论家,常为《今日心理学》之《关于父亲》栏目撰文,也是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科学星期五》栏目的常客。

凯文·佐尔曼(Kevin Zollman

凯文·佐尔曼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弈论专家,长期研究语言演进和社会行为背后的数学法则。他的作品常刊载于《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科学美国人》等刊物上。



精彩内容
 合理分配:我切,你挑 

 

蛋糕、糖果、玩具,样样都是孩子们的心头好,怎样才能分得妥妥帖帖,既公平又不引起嫉妒?

孩子们都想看自己喜欢的电视频道,听从了妹妹的意思,哥哥就受了委屈,应当怎么办?

爸爸和妈妈谁该喊孩子们起床,谁该哄孩子们睡觉?应该怎样分配家务?……

热闹的大家庭里,考验家长智慧的事情还真不少,且看博弈论专家为你巧妙支招。

 

博弈论,你和孩子都可以玩转!

 

保罗兄妹真不愧是精灵鬼。两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把博弈论那一套玩得炉火纯青了,尽管他们当时对此浑然无觉,根本不知博弈论为何物,也不懂数学计算。为了避免分蛋糕或糖果时双方争吵不休,两人想出了一个妙招:其中一人负责切分,而另外一人可以先挑。这很公平,对吧?乍一看,的确如此。但是,哥哥保罗显然技高一筹,他精明地发现,这个貌似公平的办法其实仍有空子可钻。于是,他总让妹妹负责切蛋糕,而可怜的小姑娘当然没办法次次都切得那么均匀,甚至确切地说,几乎每次都会把蛋糕切成一大一小的两块。按照“我切,你挑”无懈可击的原则,保罗总能堂而皇之地拿到更大的那块——至少在妹妹识破其中的漏洞之前,这招屡试不爽。

切分蛋糕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庆祝生日时。而在博弈论中,切分蛋糕也是一大经典问题。早在2 000 多年前,就有对此类问题的阐述,相关记载散见于世界各地的古籍文献中,其中早的是公元前8 世纪的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神谱》(Theogony)中的相关描述。赫西俄德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即相传为人类从神明那儿盗取了火种并甘愿受罚的巨人)决定把一头牛分为两堆牛肉,以此平息他与天神宙斯之间的争端,这就是切分蛋糕的典型版本:普罗米修斯负责切,由宙斯先挑。“伟大圣明的天神宙斯,请随意选择您心仪的那一份吧!”普罗米修斯说道。按理说,这样应能公平分配,不出意外的话纠纷也会随之结束。

聪明如普罗米修斯,当然知道与宙斯公开叫板、得罪这位众神之王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是,他仍决定耍个小花招。他把牛肉分成两堆,其中一堆全是肉,另一堆则是骨头,上面覆盖着厚厚的脂肪。表面看来,第二堆祭品分量更大、质量更好,实则不然。全能的宙斯一眼看穿了普罗米修斯的把戏,并没有选择骨头和脂肪组成的那堆祭品,他还因此怀恨在心,拒绝把火种交给人类。(根据赫西奥德的叙述,这才有了接下来普罗米修斯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用一根长长的茴香枝偷到火种并带给人类的故事。)显然,宙斯除了知道如何控制闪电以外,潜意识中还懂得博弈论。他明白一个规则,即按照正常逻辑,负责切分的一方应该尽可能地把物品(此处为祭品)分为两等份,可是,普罗米修斯并不是这么想、也不是这么做的,宙斯料定普罗米修斯会使诈。就这样,他轻而易举地拆穿了普罗米修斯的诡计,取得了胜利。

《旧约·创世纪》中也有类似的故事。亚伯拉罕与罗德有大量羊群需要管理,他们的牧民为了抢到更肥沃的草原放牧频频发生争端。性格温和的亚伯拉罕受不了这种纷争,提出与罗德分开土地,结束冲突。他把罗德叫到自己的帐篷里,对他说:“我们不如各自分开,过相安无事的日子。土地到处都有,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罗德没有异议,他选定靠近约旦河的平原,亚伯拉罕则搬到西边的山地,冲突就此结束。在这个故事中,亚伯拉罕提出了两个选项,由罗德优先选择。

“二战”时期,绝望阴霾笼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也流传着“我切,你挑”这样的博弈论思维和实践。意大利作家普里莫·莱维在《缓刑时刻》(Moments of Reprieve)中对此有所回顾。“格雷格把分到的面包连同刀都递给我。”他写道,“事实上,这是惯例或者不成文的规定:在任何需要分配面包的情形中,都应该一方负责切,另一方优先选择。这会使负责切分的人尽可能地平均切分。”

上述例子只涉及两名参与者,“我切,你挑”即可很好地解决分配问题,也较为简单。一旦涉及多名参与者,问题就会变得复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情况正是如此。大多数蛋糕都由不同部分构成,可能一部分是巧克力味,而另一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