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旧城谋划 9787112173495 冯斐菲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旧城谋划 9787112173495 冯斐菲 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96.85 7.0折 13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斐菲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73495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201039246

上书时间2024-12-26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冯斐菲,重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城市设计所所长。中国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导论

第1章北京的历史变迁与旧城风貌特征简述

1.1北京城历史变迁概述

1.2旧城的传统风貌特征

1.2.1清晰的城郭、宏大的宫殿群

1.2.2对称布局,贯穿南北的轴线

1.2.3功能完整、有机活泼的水系

1.2.4平直整齐、宽窄有序的路网

1.2.5“胡同——四合院”居住形态

1.2.6开阔的空间、起伏的天际线

1.2.7丰富的街道对景和视线走廊

1.2.8主次分明对比强烈的色彩

1.2.9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3近现代空间形态演变

1.3.1宽阔的马路贯通穿行

1.3.2河湖水道逐渐消失了

1.3.3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

1.3.4多、高层建筑无序浸入

1.3.5轴线从封闭走向开放

第2章旧城风貌演变的若干阶段与内在动因

2.11949年至1958年——整体保护旧城的机会丧失

2.1.1“梁陈方案”的败退

2.1.2《规划草案》定命运

2.21958年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形成众多后患

2.2.1双文明受冲击

2.2.2经租房埋后患

2.31978年至1990年——住房需求引发了就地改造

2.3.1保护意识渐复苏

2.3.2住房需求促改造

2.41990年至2003年——发展需求带来又一轮冲击

2.4.1名城保护体系崭露头角

2.4.2经济狂潮带来剧烈冲击

2.52003年至2009年——奥运会申办助力整体保护

2.5.1认识水平显著提升,规划体系更趋完善

2.5.2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实践摸索不断深入

2.62009年至2014年——转型发展促保护措施完善

2.6.1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

2.6.2拓展保护理念,推进公众参与

第3章旧城保护体系和实践演进的四个阶段

3.1文物保护单位——从单纯保护到合理利用

3.1.1类型丰富、数量多

3.1.2不断扩展保护对象

3.1.3加强地下文物保护

……

第4章制约旧城有效保护与特色彰显的问题

第5章对旧城保护与发展目标的分析和思考

第6章促进旧城有效保护和特色彰显的策略

第7章结语——提升全市域保护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旧城谋划》作者冯斐菲多年从事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工作,为此,结合实际的案例和个人体会撰写了该书,以名城保护的核心重点——北京旧城的保护与发展为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靠前部分,梳理了北京旧城自1949年至20l4年的变迁历程及错综复杂的原因,涉及政治思潮、社会变革、经济发展、重大事件等因素;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理论演进及在旧城中的具体实践,以及目前制约旧城有效保护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畅想了北京旧城未来的美好前景,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措施,同时提出要将保护的理念、实践更广更深地在市域、区域层面进行延展,使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更趋完善。

精彩内容
    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纣,分封蓟城。《老北京城》的作者王同祯通过《日下旧闻考》等资料分析简要说明燕与蓟的关系:燕、蓟位于幽地,后燕强灭蓟,并立都于蓟。作者还认为蓟城位置可参照郦道元的《水经注》大致确定位于以广安门稍南为中心的方圆数公里之内。
    3)自西周至唐代的一千七百多年问,经历了十三个朝代,蓟城的隶属关系与名称多次变更,曾被称为广阳郡、燕郡、幽州、涿郡、范阳郡、燕京等,但其城址基本没有大的变动,一直是军事和政治的重镇,且主要由汉人统治。
    4)公元938年,辽代将其升为南京作为陪都。
    5)金灭辽后,海陵王完颜亮于公元1153年(1151年宣布)正式迁都至此,改称金中都,至今约861年。当时北方的金朝与南部的宋朝对峙,中都是中国北方的政治中心。
    6)1292年(1267年始建),元朝(蒙古忽必烈可汗)在金中都的东北郊创立新的都城——元大都,北京靠前次成为整个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7)明朝朱元璋时期,将大都改称北平府,燕王朱棣称帝后于1421年正式迁都于此,改称北京,距今593年。明代期间,北京城有过较大的调整:公元1368年,徐达攻大都时,为了防御,将大都北部空旷地带舍弃而向南缩五里,在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重新筑城;1419年,朱棣为扩建宫室,将南墙南移一里多,即从长安街南侧移至今崇文门、宣武门一线;1553年,嘉靖期间,为防御而修筑外城,后因经济拮据未按计划完成,而直接与内城西南角和东南角相接,形成现在的“凸”字形轮廓。
    8)1644年,清军入关并将首都从沈阳迁至北京,基本延续了明朝时期的北京城格局。
    9)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改称北平。
    1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称北京,之后在北京旧城(明清北京城范围,现二环路以内范围)的基础上扩展建设。
    11)1982年,北京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靠前批重量历史文化名城。其范围是指北京市行政管辖区域,总面积16410km2。其中,旧城为保护的重点区域,总占地面积约62.5km2。
    自公元1406年明朝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宫殿、城池始,明清北京城距今已有608年的历史。现在的旧城基本是明清的格局,占地62.5km2,是中国历目前遗存下来的优选、很为完整的帝王都城,格局规整,形态丰富,功能完备。
    读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朋友,会在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61条“旧城整体保护”里读到旧城需保护的十个方面,但我想没事儿抱着总体规划研读的人毕竟不多,所以我在这里将其略有整合并稍作拓展解读。
    1.2.1清晰的城郭、宏大的宫殿群
    1.“凸”字形的都城(内外城):北京标志性的城郭特征
    元大都是依据周朝《周礼·考工记》确立的王城规划制度并结合地理形态建设的:“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由大城、皇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大都全城面积51.4km2,市区布局端正,城内的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整座城市如棋盘一样,整齐壮观。
    明朝将大都城墙调整后,明清时的北京城分别由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宫城)组成,可谓界面清晰、等级分明、管理有序、构成有别。
    2.皇城(明)
    皇城是以紫禁城为核心,以皇家宫殿、衙署、坛庙建筑群、皇家园林为主体,以满足皇家工作、生活、娱乐为主要功能。始建于元代,主要发展于明清时期。虽然新中国成立后,皇城内的功能、建筑等有了很大的调整,但基本还保有一定的格局。其范围:东为东黄(皇)城根,西为西黄(皇)城根、灵镜胡同、府右街,北至平安大街,南至东、西长安街,总计6.8km2。
    在《北京皇城保护规划》里,总结有以下特性:④
    1)专享性:是我国现存的专享保存较好的封建皇城,拥有我国现存专享的、规模优选的、很完整的皇家宫殿建筑群。
    2)完整性:以紫禁城为核心,以明晰的中轴线为纽带,城市有序分布着皇家宫殿苑囿、御用坛庙、衙署库坊等设施,呈现出为封建帝王服务的完整理念和功能布局。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