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比较 61 9787508634296 吴敬琏 编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18.63
6.7折
¥
28
全新
仅1件
作者吴敬琏 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4296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1200326481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六十一辑
积极地,审慎地探索和创造
Carry out Explorations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in a Proactive
and Prudent Manner
欲速则不达:如何应对潜在增长率的降低
More Haste,Less Speed:Tackling the Slowdown of Potential Growth
Rate in China
转轨经济 Transtion Economy
寻租、层级制和集权:苏联迅速崩溃的原因及其对市场经济的启示
Rent-seeking,Hierarchy and Centralization:Why the Soviet Union
Collapsed So Fast and What it Means for Market Economies
前沿 Guide
美国的昨天,欧洲的今天
United States then,Europe now
比较制度分析 Conparative Institutuinal Analysis
用系统方法解析文明的经济轨迹
Explaining the Economic Trajectories of Civilizations:The Systemic
Approach
海外特稿 Special Feature
印度经济的崛起:财政、货币和其他政策挑战
The Rise of the Indian Economy:Fiscal,Monetary and Other Policy
Challenges
生育率的历史性转变:给经济学家的指导
The Historical Fertility Transition:A Guide for Economists
法和经济学 Law and Economics
彼时今日:伯利教授与不可预测的股东
Then and Now:Professor Berle and the Unpredictable Shareholder
金融论坛 Financial Forum
影子银行与金融不稳定
Shadow Banking and Financial Instability
内容摘要
《比较(第61辑)》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个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比较(第61辑)》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
主编推荐
《比较(第61辑)》结构严谨,内容新颖,注重理论阐述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艺术创意与表现技法的结合,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
精彩内容
四、挖掘新的增长源泉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并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人为追求超越潜在增长率的高速度,是不恰当的政策选择,在许多情形下会伤害长期可持续性,造成欲速不达的结果。因此,对于经济政策决定者来说,认识到潜在增长率的约束性是必要的。然而,潜在增长率却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挖掘相关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供给潜力,以及提高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高潜在增长率,从而允许经济增长实现更高的速度。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现实中的确存在着诸多机会窗口,可以通过改革达到提高潜在增长率的目标。目前,人们作出中国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预测,主要基于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减少,不仅劳动力供给本身制约经济增长速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劳动力短缺意味着长期以来资本报酬不会递减的经济增长条件发生了变化。因此,如果劳动力供给潜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同时人力资本得到显著提升,不仅有助于消除要素瓶颈,还有利于缓解资本报酬递减现象。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古典增长特征,长期可持续增长,归根结底需要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变到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轨道上来。因此,探索如何改善全要素生产率,是提高潜在增长率的重要途径。
首先,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潜力仍然巨大。一般来说,在劳动力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之后,提高劳动参与率可以产生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效果(陆旸,2012)。对于中国未来5~10年的时间来说,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移,稳定其劳动力供给,是提高劳动参与率的中国特色道路。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9.95%,但是,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比重仅为34.17%。两个比例之间的差别主要是那些进入城市务工经商超过6个月的农村转移劳动力。
农民工身在东部城市打工,而户籍仍落在中西部农村这种状况,意味着按照现行户籍制度,他们不能长期稳定地在打工地区生活及至养老。因此,通常在年纪偏大之后就会返乡务农,导致务农劳动力或者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由40岁以上农民构成。
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却未能获得城市户口的状况,不仅降低了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水平,也导致这部分重要劳动力来源的供给不稳定。因此,以农民工市民化为主要内容的户籍制度改革,并配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可以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扩大其进一步转移的地理和产业空间,加大劳动力供给总量。
其次,人力资本积累力度要明显加大。根据中国数据估算,劳动者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就业转向第二产业的资本密集型就业,要求受教育水平提高13年;转向第三产业技术密集型就业,要求受教育水平提高4.2年。受教育年限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例如,即使伴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扩大招生,16岁以上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在1990~2000年期间仅仅从6.24年增加到7.56年,总共才增加1.32年,2005年为7.88年,5年中只增加了0.32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