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甲午较量:中日近代次大比拼 9787515330143 杨东梁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甲午较量:中日近代次大比拼 9787515330143 杨东梁 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1.94 6.7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东梁 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30143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1043046

上书时间2024-12-22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东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会传记组专家。在中国近代政治史、晚清历史人物、晚清军事史有深入研究。出版了《左宗棠评传》、《中国清代军事史》等十多部专著;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封建专制与君主立宪――中、日政治体制之比较
  一、腐朽、没落的清朝封建专制制度
    1  慈禧植党擅权,独揽朝政
    2  挪用军费,大办六旬庆典
    3  吏治腐败,贪污成风
    4  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5  派系朋党勾心斗角,主战主和内斗激烈
    6  中央地方争权夺利,各省督抚势力膨胀
  二、日本政治制度的转型
    1  “藩政改革”与维新政权的建立
    2  “戊辰战争”,实行武装夺权
    3  “明治维新”开始大刀阔斧改革
    4  “废藩置县”,官制改革
    5  颁布《宪法》,显示军国主义特征
  三、中、日两国政治体制之优劣
    1  两国高官的一场争论
    2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第二章  走马赏花与下马看花――两种不同的学习观
  一、“学习西方”的不同指导思想
    1  “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
    2  产生不同学习观的原因
  二、蒲安臣使团和岩仓使团
    1  由美国人带领的清朝使团
    2  “求知识于世界”的岩仓使团
第三章  “采西学,制洋器”与“殖产兴业”――中、日发展经济之比较
  一、清廷的“求强”、“求富”
    1  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2  “救时第一要务”的提出
    3  从军事领域开始办洋务
    4  由“求强”到“求富”
    5  商办近代工业的发展
  二、日本的“殖产兴业”
    1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2  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三、两条不同的发展经济之路
第四章  “中体西用”与“文明开化”――中、日文化教育之比较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学东渐”
    1  儒家文化的双重性
    2  “西学东渐”热随朝代更替逐步衰落
    3  “西学东渐”的又一个拐点
  二、日本的兼收并蓄与“文明开化”
    1  “兰学”在日本的传播
    2  “文明开化”政策促进日本资产阶级改革
  三、清廷创办的新式教育
    1  兴办新式学堂
    2  派遣留学生
    3  推动近代科学技术传播
  四、日本的教育改革和近代教育
    1  开启教育改革
    2  大力提倡实业教育
    3  资助、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4  军国主义教育的形成
  五、中、日教育改革的不同结果
第五章  新旧参半的清军与迅速近代化的日军――中、日军事力量之比较
  一、清军的编制与装备
    1  异军突起的“勇营”及“防军”、“练军”
    2  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
    3  清朝军事体制的落后性
  二、日军的编制与装备
    1  改革军事制度
    2  改革军事机构
    3  重点发展海军
  三、清军的人员素质
  四、日军的人员素质
第六章  和战不定与处心积虑――中、日备战之比较
  一、清廷战略判断失误
    1  清政府“联日制西”幻想的破灭/001
    2  日本频频挑衅,清政府被动应对
  二、日本处心积虑,以求一逞
    1  日本将对外扩张的国策付诸行动
    2  “长崎事件”成为新的推动力
  三、清廷和战不定,备战松懈
    1  对日本的战略布局盲然无知
    2  国民国防意识薄弱,军队不知为何而战
  四、日本精心准备,措施得力
    1  全力筹措军费,扩充军力
    2  制定周密作战计划
    3  重视情报的搜集与利用
    4  鼓吹“正义之战”
    5  在国际上发动舆论战
    6  以“国际法”为幌子肆意歪曲事实
第七章  “以夷制夷”与纵横捭阖――中、日对外交涉之比较
  一、战前外交
    1  围绕“宗藩关系”的较量
    2  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
    3  对两个“三角关系”的处理
  二、战时外交
    1  围绕“高升号”事件的交涉
    2  平壤之役与黄海海战后之外交活动
  三、签约前后之外交
    1  “威海之战”对和谈之影响
    2  《马关条约》的签订
    3  列强干涉与日本反干涉
    4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是东亚国际关系的转折点
第八章  沉沦中的觉醒与光环下的隐忧――战争影响之比较
  一、对中国的影响
    1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2  中华民族的觉醒
    3  对中国近代化的刺激
  二、对日本的影响
    1  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  军国主义体制的强化
    3  日本成为“东洋盟主”
结束语:两种不同的战争史观
后记
附录:19世纪下半叶中、日大事年表(1852-1900)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甲午战争是一场引起中国社会大变局和改变东亚政治格局的战争。战争惨败和苛刻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是创深痛巨,奇耻大辱。
    杨东梁所著《甲午较量(中日近代史上第一次大比拼)》从第一手资料入手,辅以大量的军事、经济数据,以及真实、珍贵的历史图片,用通俗的语言,历史比较的方法,对120年前甲午战争中、日交战双方,从封建专制与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变革,从军队建制到武器装备的军事能力,从师夷长技与求知识于世界的学习观,从求强求富与殖产兴业的近代经济发展,从中体西用到文明开化的文化教育,从战略设置到海防执行的备战状况,从对外政策到外交斡旋的对外交涉能力,从中华民族觉醒与军国主义强化的战争影响,共八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立体解剖和对比。全景再现甲午海陆大战恢宏场面,细致梳理东北亚列国争雄的外交源流,说明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真相,深刻揭示北洋舰队惨败的迷离实况,分析战争结局给中、日两国的直接影响,从中引申出深刻的经验教训,以警示今人,告诫来者。

精彩内容
    清政府及主持大局的李鸿章对日本的战略意图、谋篇布局并没有摸准。其情报搜集既不系统,又不细致,情报来源主要靠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袁世凯和驻日公使汪凤藻。袁世凯作为清政府的代表驻朝前后达九年(1885~1894),但他在朝鲜“一味铺张苛刻,视朝鲜为奴,并视日本为蚁,怨毒已深,冥然罔觉”②。他对日本有所防范,但又持轻蔑之态。1887年,日本制订征讨中国策,1890年完成军备改革,袁世凯均懵然不觉,甚至做出“日人方亟亟自谋,断不至败坏和局”③的错误判断。1893年春,袁世凯几次向李鸿章报告,一再声称:“然揣倭时势,决不敢与华生衅,特知华志传和局,故为跳梁,冀售诡谋。倘华持定见,不稍假借,倭自必改图”④。这种妄自尊大、麻痹轻敌的思想主要在不明日本国情所致。1894年春,日本已完成战争准备,只待时机到来。李鸿章也得悉日有出兵赴朝之意,遂急令袁世凯调查。4月8日,袁世凯复电说:“详审在韩日人情形及近日韩、日往来各节,并日国形势,应不至遽有兵端,调兵来韩说或未必确”①。此时,朝鲜全罗道古阜郡已爆发东学道农民起义,5月31日,占领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政府向清廷请求派兵“助剿”。6月1日,日驻朝使馆派人面见袁世凯,怂恿道:“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又说“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清廷出兵。翌日,日本内阁正式决定出兵朝鲜。6月5日,成立战时大本营,随即命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率海军陆战队400人回任。时局至此,袁世凯还报告说:“大鸟不喜多事……自无动兵意”②。直到6月9日,大鸟率军抵仁川后,袁世凯才感到形势不妙,于18日急电李鸿章要求增兵,但为时已晚,一个月后,战争爆发了。
        按常理,一国的驻外使馆是代表本国政府与驻在国进行沟通,加强联系,表达意图,了解所在国动态的重要外交机构。但清廷驻日使馆远没有承担起自己的任务,驻日公使汪凤藻虽提供了一些信息,开展一些外交活动,但未能对日本准备开战的计划做出准确判断。我们可以从汪凤藻于1894年6月份发回的四份电文中,了解到他对时局的看法。
        6月5日(阴历五月初二),汪电:“闻倭议派兵赴韩,曾否钧处商洽,祈示。”③
        6月13日(五月初十),汪电:“遵电面询伊藤,据称‘韩乱亟,道远接应难,故派兵稍多,然军需止十艘’云。经力阻,始允俟乱定,彼此撤兵。随后当与钧处妥商办法。”④
        汪凤藻关于日本“意叵测”,“其布置若备大敌”,“似宜厚集兵力”的判断和建议无疑是正确的,但他还没有意识到战争已迫在眉睫,只认为日本“志在留兵,胁议善后”而已。同时,汪凤藻对伊藤博文“允如约”的表态深信不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误导了李鸿章和清政府。月16日(五月十三),汪电:“倭派兵增至五千余,意叵测。”
        ……    P152-P15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