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68.6 6.9折 ¥ 99.8 全新
库存37件
作者马丽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17498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8元
货号25277388
上书时间2024-12-19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历程的纪实之作。通过全程追访描述,再现了地球高极之上的科学攀登。重点叙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的青藏科考各阶段,特别是1973—1992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首次进行较大规模考察的经历和成果,以及其后至今二十多年间,青藏研究事业在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科研计划、参与国际科学界全球变化研究中,不仅在地球系统科学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同时在推助高原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这一切之上,闪耀着由前辈科学家群体熔铸开创的“青藏精神”之光,彰显着后辈继承者发扬光大的“青藏效应”,体现了几代科学工作者书生报国、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情怀。因而这既是一部经由文学孵化的关于这一地区自然科学多学科认知的普及读物,更是一部致敬高原、致敬青藏高原守望者和探索者的科学人文之作。
马丽华,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一级作家、编审职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本届全委,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在西藏工作27年,共写作涉藏题材文学作品18部,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及其合集《走过西藏》,以及《藏东红山脉》等,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50年》,“老城市”系列《老拉萨——圣城暮色》,长篇小说《如意高地》,历史文学《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等。其中多部作品在港、台出版繁体版或被译为英、法文出版。
1992年获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同年纪录片《西藏文化系列》(撰稿)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998年《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获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再获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2003年《老拉萨——圣城暮色》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9年《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获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08年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目录
序一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孙鸿烈
序二一部非凡的“青藏之书”姚檀栋
青藏高原的范围与面积/1
第1章拓荒年代,奠基年代/4
青藏科考前史述略/7
先行者这样走过/13
新模式登山科考/19
新学科应运而生/23
新命题一触即发/30
第2章青藏队,我们出发/38领军人是这样炼成的/41
起步在1973/46
初来乍到藏东南/53
植物学家的盛筵/59
追访墨脱大地震/66
第3章1976:科学发现说丰年/72沿着雅鲁藏布/75
现代的湖,曾经的湖/81
现生的鱼,化石的鱼/86
好一条喜马拉雅地热带/91
历史气候学的西藏应用/98
冰川冻土学的学科成长/103
勇者的藏北无人区/109
第4章历经海枯石烂,平川高原/116响应地学革命召唤/119
国际合作从地质学起步/124
倾听大地岩石发言/131
追记脱海成陆沧桑史/138
从高原隆升看中国大地貌改观/142
第5章穿行于横断山区/150“突围”的陆块/153
别样的“表情”/158
穿越原始森林/163
动物考察奇遇记/167
贡嘎山,海螺沟/170
上观风云与下接“地气”/177
第6章zui美峡谷zui美山/182南迦巴瓦登山科考/185
“当代徐霞客”情之所系/191
水汽通道上的南来物种/196
大峡谷越冬考察/202
年青一代新起点/208
附录《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青藏高原景观上榜名录/215
第7章喀喇昆仑—西昆仑—可可西里/216“三五牌”项目攻坚克难/219
从英雄地到美马错/224
完善自然地域格局与大地构造图景/231
冰山上,荒野间/237
挺进可可西里/242
第8章珠穆朗玛登山科考/25620世纪60年代,一波三折/259
1975,再战告捷/267
2005,别开生面/273
珠峰自然保护区怎样建起来/285
第9章朝向新的高度再出发/290科学战略家与顶层设计/293
蕞先瞄准天然剖面/300
故事从临夏盆地开讲/306
黄土可以告诉我们什么/311
附录古环境研究的新脚印/319黄河如何孕育成长/321
长江何时东流去/330
第10章在世界高地追风逐云/338因为有了青藏高原/341
大气科学在野外/347
一年一度季风雨/354
模拟情境下的百变高原/359
第11章新大陆的美好时代/366藏东恐龙/369
三趾马时空/374
冰期动物从这里起源/378
又见临夏盆地/384
冰缘植物在这里安居/392
第12章“登峰造极”冰芯人/406冰川学—冰芯研究的前世今生/409
超级团队领军人/422
历数冰芯之zui/431
冰芯将人类活动记录在案/451
才东入列/455
第13章打开湖泊沉积这部天然年鉴/460一个学生的课堂/463
“一孔之见”若尔盖—甜水海/469
见证现代湖泊的兴衰变迁/474
280万年!来自错鄂湖的记录/480
守望在西藏的湖群/485
第14章话说千年万年以来/496从灌木树轮见微知著/499
从祁连圆柏到尼泊尔糙皮桦/507
微化石解决大问题/514
来自环境考古的叩问/524
从青藏高原到西部环境/533
第15章为了风雪阳光大高原/542“老青藏”续写江河新篇/545
三访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553
海北站相约三江源/561
山地环境守护神/571
交卷“命题作”/579
保卫西藏的碧水蓝天/588
第16章以“第三极环境”计划为标志/600组建跨国界科学联盟/603
确认四条国际河流正源/611
西藏的五花草甸/620
纳木错湖畔罕见的风景/624
重返大峡谷/630
青春将永放光芒刘东生/638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范式、效应及其精神内涵郑度/640
附录
参考书目/648
后记/650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历程的纪实之作。通过全程追访描述,再现了地球高极之上的科学攀登。重点叙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的青藏科考各阶段,特别是1973—1992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首次进行较大规模考察的经历和成果,以及其后至今二十多年间,青藏研究事业在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科研计划、参与国际科学界全球变化研究中,不仅在地球系统科学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同时在推助高原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这一切之上,闪耀着由前辈科学家群体熔铸开创的“青藏精神”之光,彰显着后辈继承者发扬光大的“青藏效应”,体现了几代科学工作者书生报国、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情怀。因而这既是一部经由文学孵化的关于这一地区自然科学多学科认知的普及读物,更是一部致敬高原、致敬青藏高原守望者和探索者的科学人文之作。
马丽华,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一级作家、编审职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本届全委,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在西藏工作27年,共写作涉藏题材文学作品18部,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及其合集《走过西藏》,以及《藏东红山脉》等,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50年》,“老城市”系列《老拉萨——圣城暮色》,长篇小说《如意高地》,历史文学《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等。其中多部作品在港、台出版繁体版或被译为英、法文出版。
1992年获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同年纪录片《西藏文化系列》(撰稿)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998年《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获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再获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2003年《老拉萨——圣城暮色》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9年《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获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08年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说过,“科学并不是无情地探讨客观信息。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人 类活动。天才的科学家更像艺术家,而不是信息的拥有者”。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青藏高 原研究事业所秉有的科学之光和艺术之光,就将经由《青藏光芒》字里行间绽放! ——姚檀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