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古典戏曲与民俗镜像 9787522806556 彭恒礼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古典戏曲与民俗镜像 9787522806556 彭恒礼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105.24 6.3折 16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恒礼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06556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4355953

上书时间2024-12-19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总序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探索、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一些传统学科焕发新的活力、形成新的优势,一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日益勃兴,一些冷门“绝学”得以传承和发展。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要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高校是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做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使命任务,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炼新观点、提出新概念、构建新理论;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规划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灵感,深刻反映新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努力做到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树立中国形象、宣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应有贡献。
河南大学人文社科历史悠久,积淀丰厚。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河南仁人先贤,在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中,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后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聚集了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萧一山、罗章龙、郭绍虞、姜亮夫、嵇文甫、高亨、张邃青、朱芳圃、缪钺、蒙文通、赵纪彬、关梦觉、王毅斋、徐旭生、张长弓、罗廷光、毛礼锐、江绍原、杨亮功、余家菊、陈仲凡、杜元载、罗梦册、李秉德等著名学者......



 
 
 
 

商品简介

戏曲是中国文化孕育出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戏剧领域的唯一的和最重要的文化表征。其在文化上代表性,不亚于汉字、儒学和四大发明。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自从二十世纪以来,戏曲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显学。大师辈出,著作汗牛充栋。纵观戏曲研究百年史,关于戏曲源流、作家作品、声腔音乐的研究成为主流,关于戏曲的跨学科研究不过才三四十年。本研究就是对于戏曲跨学科研究的一次尝试。
正如许多戏曲研究大家所意识到的那样,戏曲与民俗生活、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此前也已经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戏曲研究的主流相比,跨学科的研究仍然是戏曲研究有待开掘的领域。此前虽然已经有学者以元代的戏曲为例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产生了一批重要的成果。但必须看到,元代只是戏曲发展过程中的一百年而已,元代之后,戏曲又经历了将近六个世纪的突飞猛进,如果只研究元代,显然无法涵盖整部戏曲发展史。
本研究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将理论视野涵盖整部戏曲发展史,从前人研究不多的视角切入,研究戏曲与戏曲中民俗文化的关系。正如开篇中说过的,关于戏曲艺术本体的研究是研究花朵,对于戏曲与民俗关系的研究则是研究生长花朵的土壤。中国戏曲之所以历经千年,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戏剧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其原因要从培育这花朵根部的土壤中去寻找。对于根部土壤的研究才是最本质的研究。



作者简介

彭恒礼,男,民俗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原文化与民俗研究所。研究方向为戏曲学与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本书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试图将理论视野涵盖整部戏曲发展史, 从前人研究不多的视角切入, 研究戏曲与戏曲中民俗文化的关系。正如开篇中说过的, 关于戏曲艺术本体的研究是研究花朵, 对于戏曲与民俗关系的研究则是研究生长花朵的土壤。中国戏曲之所以历经千年, 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戏剧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其原因要从培育这花朵根部的土壤中去寻找。对于根部土壤的研究才是最本质的研究。

精彩内容

戏曲是中国文化孕育出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戏剧领域的唯一的和最重要的文化表征。其在文化上代表性,不亚于汉字、儒学和四大发明。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自从二十世纪以来,戏曲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显学。大师辈出,著作汗牛充栋。纵观戏曲研究百年史,关于戏曲源流、作家作品、声腔音乐的研究成为主流,关于戏曲的跨学科研究不过才三四十年。本研究就是对于戏曲跨学科研究的一次尝试。

正如许多戏曲研究大家所意识到的那样,戏曲与民俗生活、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此前也已经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戏曲研究的主流相比,跨学科的研究仍然是戏曲研究有待开掘的领域。此前虽然已经有学者以元代的戏曲为例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产生了一批重要的成果。但必须看到,元代只是戏曲发展过程中的一百年而已,元代之后,戏曲又经历了将近六个世纪的突飞猛进,如果只研究元代,显然无法涵盖整部戏曲发展史。

本研究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将理论视野涵盖整部戏曲发展史,从前人研究不多的视角切入,研究戏曲与戏曲中民俗文化的关系。正如开篇中说过的,关于戏曲艺术本体的研究是研究花朵,对于戏曲与民俗关系的研究则是研究生长花朵的土壤。中国戏曲之所以历经千年,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戏剧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其原因要从培育这花朵根部的土壤中去寻找。对于根部土壤的研究才是最本质的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