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遗产:第六辑 9787522804057 周永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遗产:第六辑 9787522804057 周永明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89.51 6.0折 14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永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04057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48元

货号11788625

上书时间2024-12-19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晓葵 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2001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院,获学术博士学位(Ph.D)。曾任教于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日本爱知县立大学。2013年从日本回国后,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所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副主任。《遗产》辑刊执行主编,日本民俗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海外委员、中国西南民族学会灾害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关西学院大学世界民俗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灾害与战争记忆,遗产理论与实践。民俗学的历史与理论方法。日本文化史。



目录

·遗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制造名录:医院里的伴舞乐队 [冰岛]瓦尔迪马·哈夫斯泰因 著 吴世旭 译

“民俗”概念考 [日]岩本通弥 著 吴薇 译 王晓葵 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阐释者 [日]岩崎麻沙美 著 沈燕 译

“代天巡狩”:“王爷”信仰的神性转换

——兼及“送王船”的文化功能 夏敏

·遗产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有关会津戊辰战役中战死者的埋葬

——以东军战死者为中心 [日]今井昭彦 著 鲁雪娜 译

江苏常熟“讲经”传统中的《血湖宝卷》 [俄]白若思 著 党从心 译

房屋与市场——川西林盘的日常生活 胡开全

中国早期盛矢之器“箙”的名物考辨 仪德刚 瞿小键

·鲍辛格纪念专辑·

实践民俗学者眼中的鲍辛格 户晓辉

更新恒久远,泽被五洲全

——一位日常生活启蒙者的七十年学术生涯 吴秀杰

弦断有谁听?——关于“经验文化研究”的反思与评价 王杰文

赫尔曼·鲍辛格与日本民俗学 [日]岛村恭则 著 周丹 译

·遗产与都市·

从现代博物馆看城市的文化空间与时间意识 黄剑波 罗文宏

城市肉身:重新发现深圳文化地理 [美]马立安

·书评·

《中国手工业调查(1921—1930)》:学术价值、研究方法与遗产价值思考 戴吾三

·学人天地·

怀念老潘 周永明



内容摘要

在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谈判过程中,最具争议的问题可能是名录的创建、认定和目的。最终文本有三种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第一种是各国代表经过激烈争论后达成的一个折中方案,他们有的想要一个择优的“珍宝名录”或“杰作名录”,类似于《世界遗产名录》,有的偏爱一个无所不包的传统实践形式,有的则根本不想要名录。由于在最终文本中,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规定含糊不清,辩论延续到了公约生效之后。

在下文中,笔者将分析代表们在关于编制名录的辩论中提出的论点——从激励和提升价值到分化和等级化——笔者认为这些论点都是遗产实践形式的核心,它们总是不可避免地具有选择性。遗产制度是建立在排他的基础上的:它参照一套模糊的标准,赋予特定事物以价值。在这方面,遗产和名录制造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依赖于选择,都将其对象与周围环境分离开来,并参照其他认定或列入名录的事物,将它们重新置于特定情境中。编制名录似乎总是与遗产制造相伴,这一点也不奇怪。遗产名录以一种相当独特的方式融合了美学、伦理和行政方面的考虑。它们颂扬特定人群的美德,同时也挑起了他们之间的文化竞争。通过使特定人群了解自身并将其实践形式向全世界展示,这种名录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引资金,引起公众对遗产的关注和保护。然而,一旦名录被制造出来并进入流通领域,它们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它们可以被用于与其创造者所设想的完全不同的用途,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用途。《世界遗产名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遗产旅游逐渐取代了遗产保护,将名录作为其驱动因素和主要内容而加以使用。可以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如此。一遗产认定与外交风险作为冰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的一员,笔者观察并参加了于2003年6月召开的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草案》的第三次政府间专家会议(前两次会议于2002年9月和2003年2月举行)。会议在巴黎丰特努瓦广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地下室的一个大型会议室里举行,设定的任务是完成制定新公约的工作,将公约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①



精彩内容

本书倡导尊重人类遗产的多样性和整体性,鼓励从广义的“大遗产”概念出发,对遗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本书倡导立足当下,关注当代社会对人类历史和价值的不断解释和建构。遗产为全人类所共有。本书关注本土经验,也主张国际视野,介绍各国遗产研究的动态,刊发海外遗产研究成果,鼓励比较遗产研究,展示人类遗产多样化的共性和个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