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83.46 6.0折 ¥ 138 全新
仅1件
作者周理[等]编著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358311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2388466
上书时间2024-12-18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天然气计量技术
第二节 法制计量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
第三节 化学计量的溯源性
第四节 天然气分析溯源准则
第五节 热量计法测定发热量的溯源性
第六节 天然气体积流量计量的溯源性
第七节 能量计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其标准化的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发热量直接测定技术
第一节 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第二节 ISO 15971的技术要点
第三节 燃烧量热学
第四节 商用连续记录式热量计
第五节 发热量赋值
参考文献
第三章 0级(参比)热量计
第一节 法制计量与0级热量计
第二节 Rossini型热量计
第三节 英国Manchester大学的参比热量计
第四节 GERG建于德国PTB的0级热量计
第五节 0级热量计的技术进步
第六节 氧弹式0级热量计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发热量间接测定技术
第一节 气相色谱分析基础知识
第二节 GB/T 13610技术要点
第三节 GB/T 27894(ISO 6974)系列标准技术要点
第四节 ISO 6976:2016的技术要点
第五节 GB/T 27866-2018(ISO 10723:2012)技术要点
第六节 ISO/TR 24094的技术要点
第七节 能量直接测定新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误差分析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第一节 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第三节 GUM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示例
第四节 气相色谱操作评价的实例
第五节 组成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天然气计量技术
一、天然气工业发展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天然气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按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9300×10m3,比世纪初增加了一倍左右,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为24.2%。2019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1773×10m,(图1-1),其中包括页岩气154×108m3,煤层气37×10m2,煤制气37×10°m,非常规天然气在产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3.9%。同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604×10m3,同比增长8.6%,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占比为8.1%。
据2022年6月出版的《天然气与石油》杂志报道,按国家“双碳”目标的要求,作为我国主要天然气产地的川渝地区,2025年产量规划目标将达到815×10°m3,可望提前实现天然气产量达1000×10m³的“气大庆”建设目标。
这些统计数据清楚地表明,我国天然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从而导致进口依赖度持续攀升。2000一2017年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情况,如图1-2所示。至2018年进口天然气在表观天然气消费中的占比达到40%。2019年我国进口天然气总量为9656×10t(约1352×108m3),同比增加6.9%;其中管道气进口量为3631x10t(约508×10m’),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为602×10t,占比62.4%。
2021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已经达到3726×10°m3,但我国当年的天然气产量仅为2025×108m3,因而进口气量(含LNG)为1674×108m3,后者在表观消费量中的占比(即所谓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5%!
天然气作为我国能源转型期中最重要的低碳化石燃料,不仅有商品属性,更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属性。它不仅是重要的工业燃料和原料,更是与千家万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商品;这也是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GB/T 17820《天然气》以保证其质量的原因。天然气独特的社会价值是保障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及社会生活安定的重要基础之一。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2020-2030年期间正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能源消费及碳总量达峰第一阶段,具有低碳、高效、灵活等一系列优点的天然气能源未来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图1-3)[11]。
随着商品天然气消费量剧增,我国的长输管道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至2018年底总长度已经达到7.6×10km,其中包括多条从国外进口天然气的长输管道,如中亚管道、中缅管道等;且进口LNG也有多个来源国,如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卡塔尔等。由于商品天然气品种与来源多样化,故在交接计量过程中必须确保天然气流量计量及其发热量测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对强制性国家标准GB/T17820《天然气》中规定的高位发热量指标也作了相应的调整,由2012版的大于31.4MJ/m3提高到36.0MJ/m3,以适应天然气国际留见之需。
……
本书根据国内外发表的文献资料,结合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有关技术开发的成果与经验,对天然气发热量测定的理论与实践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和总结,并重点讨论了气体燃料发热量测定的基准装置——0级热量计的技术开发及其发展动向。本书内容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操作性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