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泰州学派研究 9787100208987 周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泰州学派研究 9787100208987 周群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64.15 6.5折 99 全新

库存6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群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ISBN9787100208987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11625302

上书时间2024-12-18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群,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首席专家。担任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二十余年。撰著有《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宗教与文学》《刘基评传》《袁宏道评传》《徐渭评传》《季札评传》《明朝文学》《孔子》等。

目录

序・

导论泰州学派概说

一、《泰州学案》的特点与内容

二、序文的矛盾及其成因

三、泰州学派的主要特征与社会意义

第一章王艮:泰州学派的肇兴·

一、家世及生平简介

二、以身为本的淮南格物说·

三、大成学

四、百姓日用即道与现成良知

五、乐学说

第二章王襞:“援龙溪以济心斋”的泰州干城

一、援“天命”“率性”证“良知见成”

二、乐即心

三、对泰州之学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章王栋:心斋学术的疏证者及其主意说

一、“近炙安丰,远溯姚江”:援姚江以证安丰

二、阐扬心斋之学

三、诚意慎独论

四、作用与嗣响

第四章徐樾:“百姓日用即道”的阐释与泰州学派的传承

一、现成自在与百姓日用即道

二、心性论

三、隐而不彰的内在原因

第五章颜钧:“精神心造”的泰州别派开山

一、大中仁学

二、神莫论及其陌生化的论学方法

三、三教观及论学的宗教色彩

四、余论

第六章何心隐:综汇个体、群体意识的思想家

一、师承论略

二、蒙难原因

三、思想特征

第七章罗汝芳:泰州学派的集大成者

一、学拜山农与二溪并置

二、远承明道与万物一体论

三、借《易》以论生生之学

四、人性论与工夫论

五、孝弟观

六、影响:阳明到李贽的中介

第八章赵贞吉:于经世出世中实现泰州学派的转向

一、学属泰州辨证

二、“跻阳明而为禅”的主要代表

三、在泰州学派演变中的地位与影响

第九章邓豁渠:“跻阳明而为禅”的泰州传人

一、《南询录》与邓豁渠的为学经历

二、思想的历时变化及主要内涵

三、入列《泰州学案》的学理依据

四、从邓豁渠看泰州学派的历时特征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导论泰州学派概说

泰州学派是中国思想史上具有独特魅力而又有颇多争议的一个学术流派,后学中颜山农、邓豁渠、何心隐等人多有与正统乖悖的行谊与论说,因此备受顾炎武、王夫之等清儒的贬抑,而被视为“逾于洪水,烈于猛兽”。但在二十世纪,以嵇文甫、侯外庐以及美国学者狄百瑞(William de Bary)、日本学者岛田虔次等为代表的学者们对泰州学派予以了很高的评价,视其为近代思维的先驱。岛田虔次对承续阳明之学的泰州学派的流行有这样的评价:“以阳明、近溪,还有这个程后台为中心人物,儒学史上发生了如此生动的、纯真的、热情的事,可以说几乎超过勃兴期的宋学好几倍。我认为,在中国精神史上,明代所具有的特殊的意义正在于这一点上。”①乃至因对泰州学派的浓厚兴趣,最终改变了其学位论文的题目。②诚如岛田所感悟的那样,泰州学派是一个与中国传统学术相异其趣的流派。

学术界对于泰州学派的认识一般基于黄宗羲《明儒学案》中的《泰州学案》,但泰州之学的称名则更早,如钱谦益在《朝列大夫管公行状》中有这样的论述:“姚江以后泰州之学方炽,则公之意专重于绳狂,泰州以后姚江之学渐衰,则公之意又专重于砭伪。”③管志道去世于1608年,当时黄宗羲尚未出生,而行状一般是去世不久后由门人或亲戚所撰,钱氏所作的《行状》显然早于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此前的袁宏道也有这样的记载:“夫阳明之学,一传而为心斋,再传而为波石,三传而为文肃,谓之淮南派。”①该文作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稍早于管志道行状,但袁宏道称其为淮南派。值得注意的是袁宏道将徐波石、赵大洲作为主脉,并未提及颜山农、何心隐。可见时人对于泰州学派的脉络已有认识,在黄宗羲所谓“颜、何一派”之外,尚有泰州学派的主脉在,且是时人的共识。当然,袁宏道仅简述了赵大洲之前的三传脉络而已。比较而言,李资的记述虽然没有明确标示何种学派,但对于心斋之学传衍线索的描述更加全面,云:“心斋之后为徐波石,为颜山农。山农以布衣讲学,雄视一世而遭诬陷;波石以布政使请兵督战而死广南。云龙风虎,各从其类,然哉!盖心斋真英雄,故其徒亦英雄也。波石之后为赵大洲,大洲之后为邓豁渠;山农之后为罗近溪,为何心隐,心隐之后为钱怀苏,为程后台。”②李贽主要论述了心斋后学所承的“英雄”品格,对其学术本身的评价并不充分。真正对泰州学派予以全面评述,且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所列的五卷《泰州学案》。黄宗羲描述的泰州学派的规模与特征得到了后世的普遍认同。因此,《泰州学案》乃研究泰州学派的门径。

一、《泰州学案》的特点与内容

《泰州学案》堪称是《明儒学案》中最为复杂的学案,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肯定泰州学派开派宗师王心斋承学阳明,但又不冠以“王门”。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诸王门后学相关的学案一般都冠以“王门”,如“浙中王门学案”“江右王门学案”“南中王门学案”“楚中王门学案”等。另有两个学案案主受学于阳明,但未冠“王门”二字,这就是“泰州学案”与“止修学案”。《止修学案》中仅列李材一人。对于李材的学术特征,《明儒学案·师说》载:“文成而后,李先生又自出手眼,谆谆以‘止修’二字压倒‘良知’,亦自谓考孔、曾,后圣,抗颜师席,率天下而从之,与文成同。”③亦即,李材的思想有与阳明并驾而分途的趋向。




主编推荐
该书是一部对泰州学派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基于文献,对泰州学派成员的组成提出了新的看法,突出了泰州学派的历时特征以及泰州学派的核心思想内涵。通过文献细读,对传统的学术观念提出了一些质疑。分析了泰州学派思想家们的不懈努力为儒学注入的鲜活因子。分析了泰州学人豪杰精神背后的经世情怀,为客观评价泰州学派的历史作用提供学理依据。

精彩内容
该书共九章,系统地疏理了泰州学案序的内在逻辑,考察了泰州学派的历时特点,全面分析了泰州学派盟主及主要成员的思想内涵以及在中国思想目前的独特地位。本书认为,王艮倡学立派的目的在于将儒学从经生的书斋中解放出来,以闾阎百姓易晓的形式,使儒家思想成为百姓自我陶冶精神、成德修为的内在动力。王艮将原本为经生文士所独擅,变而为人人共明共成之学。泰州学派(尤其是前期)主要以庶民为论学对象,决定了其论学的方法多为随机指点,即事明道。泰州学派回到儒学的立教之本,以敦化民俗,启导民众心性自觉,实现自我成德之路,这也是大成学形成的动力之源。泰州学派开派宗师与巨子们大多以卑微之身,而作越位之思,基于乡村实践,探寻闾阎百姓的德性自觉方法,成就了儒学发展史的重要篇章。他们因证道、践行的态度之坚而被目为异端,对泰州学派应予以重新认识。泰州学派经历了变化的过程,思想亦具有历时的特点。王艮的担当意识以及其后的邓豁渠以体道为帜志、何心隐以笃行为务等等,无论是证道的坚定意志还是外王之业都可见泰州学派强烈的淑世情怀、豪杰精神。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