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新书--记忆中国 新闻串起的历史 9787208160934 李泓冰 著
  • 正版现货新书 新书--记忆中国 新闻串起的历史 9787208160934 李泓冰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新书--记忆中国 新闻串起的历史 9787208160934 李泓冰 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47.65 4.9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泓冰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0934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8507789

上书时间2024-12-16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一个记者的大江大河

卢新宁

 

嘱我写这篇序言时,李泓冰正行走在黄河岸边。20年前,这位新闻侠女由黄河入海口行至源头,每日数千文字、十余图片,记下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这一次,她选择由青海出发,一路向东。从溯流而上到顺流而下,仿佛完成了一个生命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是李泓冰三十年不变的理想与激情。观黄河之水天上来,行者无疆的脚步、汪洋恣意的健笔,让人羡慕,更让人感佩。

李泓冰的新闻生涯中,不仅有大河,更有大江——从1994年参与创办人民日报华东分社起,她的生命就与上海连在了一起。在这个长江入海口的城市,她见证过APEC、世博会、进博会这样的大国盛典,也为一家馄饨铺的命运鼓呼、为随迁子女的教育焦心。连结起中国开放的前沿和广袤的内陆,上海让李泓冰的笔下有了“江河入海流”的气象。

滋养记者的大江大河,背后是一个如江河恣肆、蕴藏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时代。从文物的保护与抢救到“看不懂的教育经费”,从阜阳毒奶粉事件到上海自贸区建设,李泓冰用笔捕捉大江大河中翻滚的浪花,也用心揣摩水面之下的潜流,以及河床永远变动着的走向。都说新闻是易碎品,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其“只有一天的生命”,所以保持着对现实的敏锐触感。把这些“易碎品”连缀起来,就成为一个时代的注脚。一篇篇小叙事,加起来就是时代的大叙事。新闻变旧闻,油墨之间沉淀下来的,是时间的分量。

时间与河流相似的地方,可能正在于人无法两次涉足其中,正如孔子的临川之叹,“逝者如斯夫”。但翻阅李泓冰的这本作品集,却让人感受到那些时间带不走的东西。30年前,她思考“代沟,或曰代差,已使我们这个社会疲软无力了吗”;20年前,她为“一个永远的背影在弹片中定格”而歌哭;10年前,她质问强拆的地方官员“这份荒唐的‘底气’从何而来”……即便时时抵达文字的边界,但一个记者仍然是幸运的,她能记录下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记录下自己对世界的感受。而那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如沿江而行拍下的壮丽山川,当时已觉秀美,回看更见奇崛。

我常常也在想,什么是做一名记者难得的生命体验?大概就是个人这条支流与时代江河的交汇与融合。每每跟李泓冰谈起往事,说及的年份都是“西部行那一年”“世博会那一年”“汶川地震那一年”。在时代的时间刻度中,记者标定下自己生命的时间刻度。或许,记者这个职业的尊荣感,正来自于这种个体生命不断回应宏大事物的询唤,并借此进入宏大叙事的过程。一个记者的发声,在时代中听得到回声,这是更宏阔的生命尺度。

作为记者,身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无比的幸运。因为与前人相比,我们经历的变化,可能是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浓缩。光是新闻形态的演进,就足以让新闻工作者目不暇接。在这个高浓度的时代,有多少新的声音、好的声音需要我们去聆听,又有多少被遗忘的声音需要我们去打捞。在人民日报工作时,我曾与评论部同志多次自勉:如果说国家的尺度就是我们的尺度,那么我们的开拓又何尝不是国家的开拓?在变动不居的时间河流上,永远保持人民情怀,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去了解我们未曾经历的伤痛、失败和幸福,去思考存在于我们头顶之上的信仰和信念的天空,并以此获得我们灵魂的尺度和精神的价值,这正是一个记者的确定性所在,是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与使命所在。

我与李泓冰相识近30年,从一开始就是人民日报教科文部的同事。上个世纪末,我们一起参加“文物保护世纪行”,踏访殷墟、商城、汉冢、唐墓,同行于历史文化的风雨烟尘中;我在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时,李泓冰和上海分社的女将们,是人民时评栏目的重要作者,在党心民意的共鸣中发出党报的声音。岁月壮阔,犹可回首,我们一起走过的大江大河,让那些永怀激情的生命得以触摸时光隧道里的永恒光亮。今天,李泓冰依然站在媒体融合的前线,带领一众年轻人唱响“大江东”,我也在香江之畔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希望我们的大江大河都能奔腾不息,始终望向更辽阔的大海。

 

2019年8月于香江

 

(作者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现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导语摘要

本书从一位人民日报从业30年的资深记者的数十篇新闻作品,滴水见日,管中窥豹,对中国的改革岁月作了微观回顾,也从央媒30年报道样式与传播手段的观察视角,反映80年代以来新闻语境的变迁和传播的与时俱进。作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均有采写经历,报道样式覆盖消息、通讯、人物、报告文学,时评、政论以及融媒体写作,还曾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既选取了与大时代、大改革、大事件相关的如三峡工程、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题材,也有与民生及人文温度息息相关的文物抢救、随迁子女教育、代沟问题、路边小店的生存与城市治理等,亦有突发事件如万载爆炸、强制拆迁、阜阳毒奶粉、动车追尾事故等深度报道或评论。这是一个从铅字照排时代走到媒体融合时代的记者的社会实录,不管传播载体如何变迁,内容永远值得关注。



作者简介

李泓冰,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教科文部。1994年,往上海参与创办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现任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



目录

序 一个记者的大江大河..............................................................卢新宁 001

1988年

社科院推出改革思路和目标..................................................................001

中国科学院部署基础研究改革................................................................003

失控的纸价与饥渴的课本

——关于中小学课本供应问题的调查..........................................................006

1989年

李铁映就教育问题答记者问..................................................................008

自找门路 多作贡献

——上海代表团小组讨论侧记................................................................011

“代”的疑惑

——互相注视的四代人与第四代人............................................................013

1990年..

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成绩卓著 六选手得五枚金牌一枚银牌.......................................019

他们的未来不是梦

——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速写......................................................021

人力不滋培 栋梁安得具

——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采访札记..........................................................024

长城捧起太阳

——九月二十二日:亚运会开幕式大写实.....................................................029

1991年

逝者如斯夫 风流独到今

——北京名人故居巡礼......................................................................034

1992年

抢救!抢救!

——文物工作喜与忧........................................................................037

1993年

三峡梦寻:不是为了告别

——海峡两岸“长江三峡文化资产维护考察团”纪行............................................041

“玩”中痴情...............................................................................048

1994年

这一手也要硬

——从“两会”之声看精神文明建设..........................................................051

龙飞在天

——《汉语大词典》编纂前前后后............................................................056

请记住他们

——敦煌研究院人物写意.....................................................................063

1995年

警惕麻原.....................................................................................070

“热”侃“七不”..............................................................................073

看不懂的教育经费...............................................................................075

1996年

鲜花映冰心......................................................................................077

惊看黄河入海处..................................................................................079

1997年

“走入农家看文明”主持人手记.....................................................................082

1998年

苏雪林:老去还乡宁断肠............................................................................091

世纪末的洪水.......................................................................................099

恢复生产需思量......................................................................................102

江洲何去何从........................................................................................106

如果九江大堤投了保…….............................................................................109

救灾莫留“被遗忘角落”

——永修重灾区见闻..................................................................................113

警惕水后生态失衡....................................................................................115

谨防复萌滞后观念....................................................................................116

步鑫生,剪开企业改革帷幕............................................................................118

借得东风张巨帆

——看苏州工业园区如何借鉴新加坡经验.................................................................123

1999年

本报华东分社与网络版联袂创新 “行走黄河”采访组开始“行走”...........................................127

背影(诗).............................................................................................129

“行走黄河”到源头 首次网上直播大江大河全程采访结束....................................................131

黄河入海细如溪

——“行走黄河”日记之一................................................................................133

今夏黄河安然否 拭目大堤缚苍龙

——“行走黄河”日记之二................................................................................136

郑州 医治断流有药方

——“行走黄河”日记之三、四............................................................................139

风陵渡 黄河竟已成黑河...................................................................................141

河套有条“二黄河”

——“行走黄河”日记之五................................................................................143

更有险境在源头

——“行走黄河”日记之六...............................................................................146

2000年

交河故城门票还能收多久

——“文物保护世纪行”采访札记.........................................................................149

警惕“西部大开挖”

——“文物保护世纪行”采访札记.........................................................................153

2001年

万载爆炸事件:痛定思痛谁之过.............................................................................156

捍卫高考: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不能寿终正寝.................................................................160

谁为古格解谜?........................................................................................162

2002年

锤炼,政以才治........................................................................................169

减少农民:甘甜与苦涩

——华东扶贫备忘录之二................................................................................179

2003年

家长兜里的两千亿(华东时评)........................................................................184

2004年

阜阳奶粉,还该问责谁(华东时评)....................................................................187

请为平民的群体遇难下半旗(华东时评)...............................................................189

2005年

十九吨垃圾之耻(人民时评)........................................................................192

巴金何以使我们痛楚(人民时评).....................................................................195

2006年

我们需要“鲁迅年”(人民时评)......................................................................197

2007年

梦想·激情·原创

——细看陈国强“亮剑”..............................................................................199

走好全国一盘棋

——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仲平文章)...............................................................209

中共创建史重要发现

—— 一大“第十五人”揭开面纱.....................................................................220

2008年

北川县城,绝不是后一瞥....................................................................225

让党放心 让人民满意: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229

五洲共阅中国画卷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侧记..................................................246

2009年

如何面对网络批评(人民时评)..............................................................257

“一切始于世博会”

——写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任仲平文章).........................................259

挺立,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

——献给新中国六十华诞................................................................268

唐福珍,会不会成为又一个孙志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