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东莞人:讲出自己的故事 9787549109579 李炜主编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29.03
6.0折
¥
4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李炜主编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09579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8142729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 言 坚守岭南传统,为什么是东莞?(胡传吉)/001
第一辑 集体记忆/001
远去的城市背影/003
――杨宝霖(东莞文史专家)
天字码头,雷管当枕头/016
――邝耀水(东莞原水利局副局长)
140天的开运河奇迹/023
―― 黎浩权(曾任东莞大围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为建运河,测量了东莞每一亩土地/033
―― 钟钦明(东莞原水利局科长)
冠军徐致祥白手打造游泳之乡/043
―― 李永康(东莞市政协原副)
80年代的泳坛辉煌/054
――廖横眉(莞城体校退休老师)
莞城中心小学:没挂校牌,但无人不知/060
――梁惠权(莞城中心小学校长)
要了解东莞的党史,必须了解莞中的历史/072
――邓显宗、温应昌(东莞中学退休教师)
莞城图书馆:“艺修身,史为鉴”/086
――王?(莞城图书馆馆长)
莞城美术馆:用精品展普及“艺术”/095
―― 谢钧(莞城美术馆馆长)
张炎?、徐骄(莞城美术馆办公室工作人员)
博厦社区:逐渐消失的“学圃”和古民居/105
――杜志青(博厦社区工作者)
北隅老区:拆建两难中/111
―― 何鋈?(北隅社区原书记)
罗沙社区:“复活”古老的翟氏宗祠/123
――翟普权(罗沙社区翟氏宗祠负责人)
第二辑 个人生活/133
记录莞城的最佳拍档/135
―― 醉红颜(李翠薇,室内设计师)
巨野子木(李培军,中学语文老师)
乡情乡风的教育要加强/148
――卢晓羽(东莞莞城作协秘书长)
在莞城的幸福文化生活/156
――叶瑞芬(《文化周末》报主编)
东莞文化传播,我是第一家/168
―― 傅娟(东莞东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卖咸鱼起家的慈善老板/178
――梁锦枝(东莞鸿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诚信务实的莞城风格/184
――袁斌(广东宏达工贸集团董事长)
适者生存,不进则退/194
――潘雄伟(东莞市联丰实业发展总公司经理)
古建筑是对城市的美化/206
――罗锐和(自由画家)
社区工作者的文学之路/216
――叶宴珍(社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
莞城的文化还有优势/224
――许焕雄(《莞城志》编者之一)
白话民歌很有本土特色/233
――吴志滔(《东莞民间歌曲集成》收集人)
爱心启航,我们感动了很多人/238
――曹建卫(东莞爱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干事)
立足本土的“大众”社工服务/243
――王志伟(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东莞妈妈”与新莞人艺术团/251
―― 陈丽芬(凤凰之约新莞人金韵台艺术团创始人、团长)
第三辑 民间传统/261
木鱼书:东莞最重要的文学财富/263
――张铁文(民俗学家)
千角灯的文化与传承困境/268
――张树祺(千角灯传承人)
点灯:文化或陋习的拷问/276
――张森、严鋈觐、刘定邦(西隅社区老居民)
“南记花灯”二十年/284
――陈炳南(“南记花灯”开创者)
打麒麟:舞动万家祝福/291
―― 李满基(兴塘社区委员、兴塘社区李屋村前村长)
李灿南、李灿林(当地老居民)
小门洞开启的粤剧世界/297
――翟铭芬(社区粤剧私伙局成员)
老时光里的小欢喜/303
―― 李莲心、钟委欢(翟氏宗祠随访阿婆)
坤叔:盲人算命佬“讲古”/311
――陈汝坤(西隅社区老居民)
志亮牛杂:20年的口耳相传/324
―― 钟醒开(志亮牛杂店老板)
陈秋玉(志亮牛杂店员工)
朝阳大包:用传统手艺打造美味/329
――张树贤(朝阳大包店老板)
李枝记:只用一种鱼做鱼丸/334
―― 李贵枝(李枝记老板)
曾肖然(李枝记老板娘)
中山餐馆:两代单传的烧鹅濑粉/338
―― 凌建成(中山餐馆老板)
采访者手记/343
邂逅四分之一个故乡(丘梓娴)/345
一座城市的关键词(黄怡辛)/348
有责任去挖掘东莞的文化(吴海敏)/350
对这片土地愈加浓烈的热爱(文淑贤)/352
一切还得从“随缘哥”说起(谢冠琦)/356
内容摘要
从建游泳池到成立全国靠前间业余体校
李永康:就是说呢,他(徐致祥)没有架子,从条件优越的国家队回来,在国家队的时候发给他用的东西,他都不舍得扔,收拾了回来,包括资料。我们游泳为什么这么快赢了他们(对手)?靠前个,我们是通过学、用(徐致祥带回来的资料)。第二个,领导很重视,这样我们才有得做,如果他们不重视,我们哪里有得做呢?
徐致祥回来的时候,由于省体委很重视,1957年的时候给钱搞一个游泳池,25000块。我们计了一下数(算了一下),25000块能弄到一个水泥游泳池。那就叫那个副县长,副县长是民主人士,给5000块。但5000块不够,至少10000块,有35000块才能弄到这个游泳池。体委的干部说,如果你要10000块就要找书记。书记那时是林若。由于当时县的书记很忙,没有时间管子女,子女都在镇中心读书。有一些就很调皮,很后通通放到我的游泳池。我们哪里认识林若,怎样找他呢?他(体委干部)说,林若每天下乡,四点多五点回来,你在门口等他。我们就四点多五点站在那里等他,等到他一进大院门口,在旧县府那里,我就跟徐致祥两个人走过去叫“林书记”。他说:“你哪里的?”“我们体委的。”“体委?有什么事呢?”“我们建游泳池啊。”“找林强。”我们说:“不行的。”当初还不会讲话,“不行的,找他不行,一定要找你。”“一定要找我?”“他不敢给那么多钱,一定要找你。”“哦,好,30分钟。”30分钟呢,就去当时政府八角楼那里,里面就几条凳条(长板凳)。坐在凳条那里,他说:“你们讲吧。”我们省体委的办公室主任是东莞人,应该是望牛墩人,姓梁的。他说,你跟林若说“东莞什么拿靠前,游泳拿靠前”。讲了之后,林若说:“你想怎样?”“修游泳池没钱,省体委给了25000块,要县给一点钱。”“我给10000块,不够的话,我再给。”不用13分钟就讲完了。我们立刻说可以了,就走了。
党政重视,林若的头脑很“灵醒” (意即灵敏)的。他听了这句话,第二天呢,在那时的三级干部会议上――什么叫三级干部呢,县一级、公社一级、大队一级,三级的干部在大会堂那里开会――他讲:“我们东莞游水在全国拿优选,我们不单只游水要拿优选,我们农业(也)要拿优选。”林若不单(支持)游泳,他还促进经济发展。那时候不是经济,是促农业发展,以粮为纲嘛。林若后来走了,去了湛江,接着姚文绪做书记。
采访人:那对游泳方面有什么影响呢。
李永康:我们去找他,姚文绪书记很高水平,后来“”斗他的时候,他都可以做相声演员。那些学生斗他,说他走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他就说:“我走资产阶级路线,很严重。”呵呵……他说得他的学生也(拿他)没办法。那我们游泳呢,他每次的活动都来参加,他就说:“如果文艺啊、体育呢,你给我票我也不参加。但是这些(游泳)活动呢,我一定要参加。”林若走了之后就交代姚文绪,姚文绪走了之后呢,接下来就是莫淦钦。莫淦钦也很重视,莫淦钦走了之后,欧阳德也很重视,有求必应。欧阳德走了之后呢,就是李近维。李近维呢,就更进一步,他说我(们)不单游泳要拿优选,工业也要拿优选。所以说呢,历任领导都重视。东莞游泳就有这个基础。后来呢,组织了个业余体校。因为在1957年,当时只有大中城市才有业余体校,县是没有的。东莞县的业余体校,就是全国的靠前间。
采访人:这个细节很重要啊。那它是在莞城的吧?
李永康:对,在莞城的。莞城,当时是(东莞)主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那么业余体校呢,麦加礼当校长,副校长就是莞城文教办的。文教办那时叫“股”,股级的,张仿(音)股长而已,当副校长。这个呢,是莞城的历史。莞城的历史,那些新的一代哪里知道啊。游泳之乡就(说是)道?,其实游泳之乡就是从东莞(注:这是对莞城的另一种说法)开始、莞城开始的。后来呢,写《东莞市志》的那个是道?人,所以呢,很多东西就加了进去(给道涪),其实呢,没有那么多的。呵呵呵,就是这样。
徐致祥就在体校里面,当时省里给两个名额,做工作人员,两个都是教练来的,他和我两个。当时条件很差的,就那个池塘,台后面那个池塘,我们就拿那里做大本营了,吃是在那里,住是在那里,通通都是在那里。这个呢,就说明他(徐致祥)能够将这个身份,在国家队的这个比较优越的条件不要,回到东莞,踏踏实实(地做事)。当时他跟我们说,我们埋头苦干,搞他十年,就不信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结果1957年成立业余体校,1958年去湛江比赛,男孩子呢还超过广州。当时女孩子很少,还是起步初期。全国举行一个比赛,28个城市参加,包括北京、天津、大连、上海那些大城市,就我们东莞县,专享一个县,去参加这28个城市的比赛。县里很重视,派一个副县长当领队,徐致祥就带那群人从湛江去北京,由北京去大连。结果那次比赛呢,我们拿了总分第六名。只是男孩子的而已喔,拿总分第六名。不用十年啊,就已经有成绩了。
P46-49
精彩内容
以口述激活民间记忆,用客观保持优选民间立场。
中山大学中文系师生历时数月,在对东莞各行业、各年龄层人士进行深入访谈后,整理而成了《东莞人:讲出自己的故事》这本有关东莞历史与现状的口述实录。《东莞人:讲出自己的故事》中涵盖了莞城城区建设及变迁的集体记忆,介绍了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传统,还囊括了莞城人独特而富有家乡情怀的个人记忆。我们既能从个体的私家记忆中回眸东莞历史的光影,解答东莞人为何“升了富了不变形”的疑惑;又能从大时代的背景下,看到构成东莞过去、塑造东莞现在与开创东莞未来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