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家国天下 9787516218754 梁晓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家国天下 9787516218754 梁晓声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6.44 5.5折 4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

ISBN9787516218754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289081

上书时间2024-12-12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深度解读中国社会,与共和国同龄,梁晓声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
钟情八零年代,他以知青文学奠定底蕴。
当现实冲击理想,他拒绝浮躁喧嚣,关注现实民生,悲悯底层命运,秉持社会正义,苍劲有力。
《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用文字见证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七十年来大时代的变迁。本书的文字,都是梁晓声精心整理出来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本书主要收录了梁晓声老师精心梳理出来的从当知青开始到现在的伴随着共和国历史成长的七旬人生轨迹,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自身成长过程的感慨、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欣慰之情。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建筑工人家庭,祖籍山东荣成——父亲少年时跟随乡亲们“闯关东”,后来在哈尔滨市成家。梁晓声初中毕业于哈尔滨市二十九中学,适逢“文革”,不能继续升学也不能就业;两年后又逢“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知青”,先后做过知青班长、连队小学老师、团报道员、木材加工厂抬木工。
1974年,梁晓声被木材加工厂推荐,成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剧本编辑编剧;1988年,梁晓声调入当年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到目前为止,梁晓声创作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2300多万字,由青岛出版社结集为50卷的“梁晓声文集”——现已出版长篇部分20卷。
梁晓声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创作方面获奖多多,不少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并有不少作品被译成外文;梁晓声亦发表了大量散文杂文、随笔、社会时评,同样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反响。
梁晓声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常青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许多作品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更加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对时代的思考性越来越成为无法被忘却的文学经典……

目录
楔子  我与我们的共和国
七十年峥嵘岁月
  中国人文文化的现状
  中国——娱乐至死的代价
  扫描当代中国女性
  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一个加班青年的明天
  关于土地的杂感
  千年病灶:撼山易,撼奴性难
  社会黑洞
  龙!龙!龙!
  中国中产阶级,注定艰难
重拾文化自信
  百年文化的表情
  传统文化之断想
  指证中国文化之摇篮
  文化的反省
  论文化在政治之上
  皇帝文化“化”了什么
  论文痞的起源
  论“苦行文化”之流弊
微角度看中国
  一位法官的自白
  我那小小的邮局
  小村的往世今生
  大村官的“海选”
  演员与看客
  老水车旁的风景
  《中国病人》的调研报告
国民心性之我见
  变动的中国人
  勇于羞耻的现代公民
  我们的下一代真是“小上帝”么?
  国人辩论的表情
  国民心性之我见
  关于民间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
  关于城市建设中的符号滥觞与市民意愿表达的思考
  “野草根”祭
第三只眼看中国
  第三只眼看中国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敬畏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
  城市化进程化什么?
  中国的兵
  越民主,越成熟
  故人往事
我们生活在最美好的时代
  我的使命
  致北大“爱心社”同学们的信
  关于“体面”与“尊严”的思考

内容摘要
 《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家·国·天下]三部曲之国卷。本书是作者站在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角度,用辛辣而苍劲的文字见证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七十年来大时代的变迁。本书的文字,都是作者精心整理出来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精彩内容
 如果我们看一下历史,三万五千年以前,人类还处在蒙昧时期,那时人类进化的成就无非就是认识了火,发明了最简单的工具武器;但是到五千年前的时候已经很不一样了,出现了城邦的雏形,农业的雏形,有一般的交换贸易,而这时只能叫文明史,不能叫文化史。
文化史,在西方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干五百年,那时出现了楔形文字。有文字出现的时候才有文化史,然后就有了早期的文化现象。从公元前三干五百年再往前的一千年内,人类的文化都是神文化,在祭祀活动中,表达对神的崇拜;到下个一
千年的时候,才有一点儿人文化的痕迹,也仅仅表现在人类处于童年想象时期的神和人类相结合生下的半人半神人物传说。那时的文化,整整用一千年时间才能得到一点点进步。
到公元前五百年时,出现了伊索寓言。我们在读《农夫和蛇》的时候,会感觉不就是这么一个寓言吗?不就是说对蛇一样的恶人不要有恻隐吗?甚至我们会觉得这个寓言的智慧性还不如我们的“杯弓蛇影”,不如我们的“掩耳盗铃”和“此地无银三百两”。我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不能把寓言放在公元前五百年的人类文化坐标上来看待。公元前五百年出现了一个奴隶叫伊索,我个人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次人文主义的体现。想一想,公元前五百年的时候,有一个奴隶通过自己的思想力争取到了自己的自由,这是人类史上第一个通过思想力争取到自由的记录。伊索的主人在世的时候曾经问过他:“伊索,你需要什么?”伊索说:“主人,我需要自由。”他的主人那时不想给伊索自由。伊索内心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获得,他经常扮演的角色也只不过是主人有客人来时,给客人讲一
个故事。伊索通过自己的思想力来创造故事,他知道若做不好这件事情,他决然没有自由;做好了,可能有自由,也仅仅是可能。当伊索得到自由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的主人也快死了,在临死前给了伊索自由。
当我们这样来看伊索、伊索寓言的时候,我们会对这件事,会对历史心生出一种温情和感动。这就是后来为什么人文主义要把自由放在第一位的原
因。在伊索之后才出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生三位都强调过阅读伊索的重要性。我个人把它确立为人类文明史中相当重要的人文主义事件。还有耶稣出现之前,人类是受上帝控制的,上帝主宰我们的灵魂,主宰我们死后到另一个世界的生存。但是到耶稣时就不一样了,从前人类对神文化的崇拜(这种崇拜最主要体现在宗教文化中),到耶稣这里成为人文化,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即使耶稣这人是虚构出来的,也表明人类在思想中有一种要摆脱上帝与自己关系的本能。耶稣是人之子,是由人类母亲所生的,是宗教中的第一个非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