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法理学 9787300287423 孙国华,朱景文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法理学 9787300287423 孙国华,朱景文主编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3.26 6.0折 55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国华,朱景文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87423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10785268

上书时间2024-12-10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国华(1925~2017),河北阳原人。法学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博士点创建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朝阳大学校友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朝阳法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宣部、 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的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高级讲师,《朝阳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法学规划小组成员。兼任全国法院业余大学、高级法官 培训中心、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中央电大、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陕西省委党校、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主讲或客座教授。孙国华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社会主义法理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苏联法的一般理论、现实法理论等。他创作了大量研究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治理论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先后发表文章200余篇,出版著作50余部,是改革开放以来法学理论领域功勋卓著的学术通家,其许多观点已成为法学理论领域的通识理论。2012年孙国华被中国法学会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    朱景文,194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与法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1987—1988,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6—1997,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教授;1999—2000,荷兰莱顿大学欧洲中心高级访问教授(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2003—2008,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法学理论研究院客座教授;2012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院特任教授;2013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等。出版《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社会学》《比较法总论》《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等著作。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法学的特点及体系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法理学的特点、学科地位及研究意义
  第四节  法学、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上编  法和法律调整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法的概念和本质
    第一节  法的词源和外部特征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定义
  第二章  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的起源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第三节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第三章  法的作用
    第一节  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第二节  法的利益调节作用
    第三节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四章  法的价值
    第一节  法的价值概述
    第二节  法的价值核心:正义
    第三节  法的具体价值:秩序、自由、平等及效率
  第五章  法律调整
    第一节  法律调整概述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方法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过程
    第四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第六章  法律规范
    第一节  法律规范概述
    第二节  法律规则
    第三节  法律原则
  第七章  法的渊源
    第一节  法的渊源概述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第三节  法的效力
    第四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第八章  法的体系
    第一节  法的体系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部门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九章  法律解释、推理和论证
    第一节  法律解释
    第二节  法律推理
    第三节  法律论证
  第十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十一章  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行为
    第二节  法律责任
下编  中国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基本原理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法制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法制发展
    第四节  法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
    第一节  法的制定概述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原则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
  第十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第一节  法的实施概述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行政执法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司法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守法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第十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
    第二节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  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
  第十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经济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市场经济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第十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政治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第二节  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
    第三节  人权保障与法治
    第四节  以法治方式发展政治文明
  第十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文化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宗教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发展精神文明
    第四节  法律文化
  第二十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和谐
    第二节  民生建设的法治保障
    第三节  社会治理创新的法治保障
  第二十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意义
    第二节  以法治方式发展生态文明

内容摘要

第五版修订说明
为体现近年来法理学研究和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发展,也更贴近本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保持第四版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对各章内容作了进一步的充实、调整和完善。第五版的修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教材的体系上,保持上、下两编的结构,但对相关章节进行了重新整理、删减或补充。上编主要阐述法和法律调整的一般原理,重在介绍法学和法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下编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基本理论,重点探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和法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本次修订增加了两章,即将“法的价值”和“法的体系”从原来的节扩展为章,突出法理学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关注;删去了“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一章,将相关内容并入其他章节。
(2)对多个章节的具体内容,作了较多充实和调整。结合近些年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步,以及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主要对下编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所充实和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学的历史发展、法的专门作用、法的局限性、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法律论证、新中国法制的发展进程及特点、当代中国法的基本特点、立法体制的发展、立法原则、行政法规制定程序、司法基本原则、全民守法、国家监督、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推进经济发展、依法执政和依规治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社会治理创新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等。尤其注重将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融入教材之中,凸显本教材致力于面对“中国问题”的。
(3)对各章中的“资料链接”“案例”等进行了更新。通过这些资料,或是进一步强调或细化相关内容,或是增加一些相关案例,或是增加一点背景资料等。
(4)对各章的“阅读文献”进行了必要的更新。这些文献或是相关问题领域中的基本文献,或是为文中某些未及展开探讨的问题提供一点指引。考虑到教材篇幅的限制,我们将部分资料转换为“二维码”链接,以便于读者查询。
经过多年的探索,国内法学院在法理学的教学中逐步区分了法理学体系的两大块内容。对这两块内容,各家的叫法不一:有的称作“法理学1(法学导论)”和“法理学2(法哲学和法社会学)”;有的称作法学导论或法学原理,法理学或法哲学;有的则称作“法理学初阶”,“法理学进阶”或“法理学高阶”等。
通常而言,“法理学1”针对法科新生,主要讲一些本的理论、概念(范畴)和知识,而不在理论上作过于深入的辨析或论证。这也就是“法学的入门课”。所谓“法理学2”则在具有一定法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法学中的一般性、理论性问题。国内法理学教材或讲授上的主要差别在这一块,各家讲法不同,见仁见智。有的可能更侧重西方法理学的学术脉络,有的则更注重探讨当今中国法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这本教材的是,尤其注重“中国问题”“中国意识”“中国理论”,重视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所提出或面对的重大问题。至于西方法理学理论脉络中的那些重要问题,本教材中也都有所涉及,但不是围绕这个主线来阐述。对于那些内容,我们倾向于通过其他专门课程(如西方法哲学、西方法理学或西方法律思想史等)来讲授。
鉴于此,我们建议,“法理学1”部分可以主要讲授本教材的上编,“法理学2”部分则可主要讲授下编。当然,这只是为教学便利而进行的大致划分,在具体教学中显然可以作相应调整。比如,上编中的一些问题如法的价值、法的概念理论等问题,可以放到“法理学2”部分进一步展开分析;而下编中的若干问题,如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等也可以放到上编的框架之中来讲授。
…… ……



主编推荐

书中附有二维码 ,将更多的资料放入其中



精彩内容
    本书是供大学法科学生使用的法理学教材,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阐述法和法律调整的一般原理。在这一编,首先说明法的概念与本质、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法的作用、法的价值等法的基础理论问题;继而阐述法学的若干基本范畴,如法律调整、法律规范、法的渊源、法律体系,法律解释、推理和论证,法律关系、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并围绕这些基本范畴阐释相应的法学原理和法律制度。
    下编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基本原理。本书着重结合中国法学理论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实践,寻求一种“面对中国”的法学原理。在这一编,首先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及实施等基本问题;进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道路及实践进程等,重点围绕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主题,阐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分析,总体上描绘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社会条件和战略图景,力求在“五大文明”建设的体系中理解法治的鲜明中国特色。
    本教材力求简洁地说明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本书直面法学的“中国问题”,努力理解和说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整体状况,阐述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法学基本理论。本书既注重吸纳国内法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注重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最新实践等融入理论论述之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