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尾随者 9787521761139 默音
  • 正版现货新书 尾随者 9787521761139 默音
  • 正版现货新书 尾随者 9787521761139 默音
  • 正版现货新书 尾随者 9787521761139 默音
  • 正版现货新书 尾随者 9787521761139 默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尾随者 9787521761139 默音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9.77 6.7折 59.8 全新

库存247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默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61139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29682886

上书时间2024-12-09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尾随者》是默音睽违十年的中短篇小说集。包括8篇小说《镰仓雨日》《酒狂》《暗香》《尾随者》《附加值》《最后一只巧克力麦芬》《模仿者》《迷恋》。离婚后独居日本画插画为生的中年女性、工作之余只爱看书与喝酒的孤僻男子、不断与陌生经验相遇的返沪知青后代、剽窃别人的经历生产爆款的公众号写手……这些人有各自的问题需要面对,而原生家庭与早年生活留下的烙印,也一并影响着今日个体的抉择与行动。
集子以“尾随”为关键词,透过对个人记忆和家庭记忆的追溯,让萦绕不散的一切显现,也让读者在他者的经验里看见自我。



作者简介

默音
1980年生于云南,少时迁居上海。16岁于《科幻世界》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自学日语。中专毕业后从事过多份工作,2007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就读日本文学专业。担任出版编辑若干年,现为自由写作者。
已出版小说《月光花》《人字旁》《甲马》《星在深渊中》《一字六十春》。译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摩登时代》《家守绮谭》《雪的练习生》《京都的正常体温》《青梅竹马》等多部日本小说和非虚构作品。闲时于报刊撰写日本风土美食相关文章,主持“默音吃酒去”公号。
 



目录

镰仓雨日
酒狂
暗香
尾随者
附加值
最后一只巧克力麦芬
模仿者
迷恋



内容摘要

《尾随者》是默音睽违十年的中短篇小说集。包括8篇小说《镰仓雨日》《酒狂》《暗香》《尾随者》《附加值》《最后一只巧克力麦芬》《模仿者》《迷恋》。离婚后独居日本画插画为生的中年女性、工作之余只爱看书与喝酒的孤僻男子、不断与陌生经验相遇的返沪知青后代、剽窃别人的经历生产爆款的公众号写手……这些人有各自的问题需要面对,而原生家庭与早年生活留下的烙印,也一并影响着今日个体的抉择与行动。
集子以“尾随”为关键词,透过对个人记忆和家庭记忆的追溯,让萦绕不散的一切显现,也让读者在他者的经验里看见自我。



主编推荐

默音
1980年生于云南,少时迁居上海。16岁于《科幻世界》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自学日语。中专毕业后从事过多份工作,2007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就读日本文学专业。担任出版编辑若干年,现为自由写作者。
已出版小说《月光花》《人字旁》《甲马》《星在深渊中》《一字六十春》。译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摩登时代》《家守绮谭》《雪的练习生》《京都的正常体温》《青梅竹马》等多部日本小说和非虚构作品。闲时于报刊撰写日本风土美食相关文章,主持“默音吃酒去”公号。
 



精彩内容

《尾随者》精彩书摘
【镰仓雨日-文摘】
    妹妹从微信发了条语音过来:“听说太后要去你那儿?”
我意外地打字回复道,没听说啊。她自己来吗,不是说老人出国得有人陪吗?那边想是在忙,十来分钟后才以焦躁的语气说:“搞了半天她还没跟你讲?跟团才需要陪同,她是自由行。再说她还没到七十岁好不好。”接着来了条文字消息,四个字。
她有人陪
    我以为妈又是和她的什么老同事或者合唱团伙伴等一群人浩荡出行,没放在心上。几天后,微信收到一张自拍照,墨镜帽子围巾全副武装的老妇和圆脸戴眼镜的老头——后者头顶锃亮,寸草不生。我注意到两个细节,其一,照片用了美颜滤镜,其二,他俩戴的像是同款围巾,颜色分别是暗红和深灰。
    紧随照片来了一行字:我们马上就要上飞机了!浦东飞成田。明天一起去镰仓吧!
    对着两个感叹号,我在心里呻吟一声。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会搞这种奇袭,就是我妈。在她看来,自由职业者就该随时随地有空。我赶紧回道,明天不行,要赶个稿子。我今晚陪你吃饭。或者我们后天去镰仓?
    那边可能刚关了手机,不再有动静。我继续对着电脑,在几个素材网站之间徘徊,寻找灵感。有本小说的封面插画后天截稿。这周画了几稿,总觉得不对。原因是小说本身让我厌恶。下班后如客人般百事不管的丈夫,被家事与兼职挤压的妻子,在她灰色的日子里闪现的年轻同事,该同事带来的精神上肉体上的撩拨。故事的最后,妻子发现自己怀孕,孩子是丈夫的,两人在一个月前有过女方非自愿的性事,而她和情人尚未到最后一步。她去了医院,医生说,你毕竟是四十一岁,如果这次放弃,今后再难受孕。归程,她在电车上思索,是否该堕胎并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却在这时收到情人的分手电邮。简而言之,从头到尾看不到希望的小说。过多的心理描写,读来像在泥沼中跋涉。但我不能由于私人的阅读体验交一幅灰扑扑的画稿。和编辑还有设计师三方开会的时候,接到的要求是“描绘中年女人的生存压力,同时揭示她的细微快乐”。书名《返花》。日语特有的这个词,意思是樱花、棣棠和杜鹃等植物在冬寒乍退时误以为春天到来,提早开花。
    思绪在工作打了几个转,回到微信上。我妈不是第一次出国游玩,前些年妹妹在美国,她去待了两个月。看样子,和上次不同,她不是来投奔我,纯属顺道看看。让人犯疑的是其同伴。老头到底是谁?问一下妹妹就能知道,我忍住了。妹妹习惯用语音,每次听得我头皮发紧。她说话的嗓音、语速和节奏,都像妈年轻的时候。
    在iPad上重新起了草稿,感觉仍然不对。妈发来消息说,落地了。我点开妹妹的头像,写道,你妈来了,晚上和她吃饭。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双胞胎都像我和妹妹,习惯说“你妈”“你爸”,温毅第一次在饭桌上注意到这一细节,立即问他的新婚妻子,我的妹妹李昱——李纯的妈妈不就是你的妈妈吗?为什么你们互相说“你妈”,听着好奇怪。妹妹漫不经心地答,哦,我是这样说的吗?没注意。我替她解释道,是因为我们小时候两边轮流住吧。温毅恍然大悟般点头,又说,轮流住也够怪的。
    我们念初一那年,爸妈离婚,家被一分为二。按抚养协议,我跟爸爸过,妹妹跟妈妈。妈很快提出异议,理由是“你能带好孩子吗”。她对爸的轻视由来已久。父母经过新一轮的协商和争吵,决定让两个女儿分别轮换,一个学期待一边家里。也就是说,我如果这学期在爸位于长宁区的老房子,下学期就去徐汇区的新家。妹妹和我相反。暑假相对弹性,我和妹妹可以选择,想各自或俩人一起待哪边家里都行。暑假条款透出了居高临下的意味,妈肯定认为,两个女儿会留在她身旁。她想错了。接下来的初中的暑假,我和妹妹是在爸爸家度过的,即便屋子老旧没有空调,洗澡的热水只有涓涓细流,中午也没有保姆头一天晚上做好的饭菜,只能煮个泡面。
    毕竟,对十几岁的女孩来说,和物质生活的舒适度相比,自由重要得多。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依旧这么认为。我妈常说,你啊就是不成熟,不如你妹。
    上了高中,我就不肯再轮换了。当然不至于在明面上宣告不去徐汇住。我念的是上外附中,得住校。妹妹考取的是普通高中,妈花钱让她进了一所排名不错的民办。爸有一天晚饭喝了点黄酒,对我说,李纯啊,你妈一直说你随我,你妹呢更像她,她还一直鄙视我的智商。你看看现在!还是你有出息,不是吗?
    如果我和妹妹是同卵双胞胎,父母就不会有关于谁像谁的执念。爸得意太早,妹妹考取了复旦,且承袭了妈妈的专业,会计。我念了一所二流大学的中文系。也想过报考美术类专业,怕将来找不到工作。我的谨慎肯定不是遗传自爸。
爸下岗后的那些年很是落魄,一度当过保安。我们初二的时候,他在家附近的小学门口摆起了煎饼果子的炉子。别人的煎饼摊只做早点,我爸的摊子从凌晨一直摆到下午三四点学生放学为止。他回到家总是很疲倦,把生意的家什搁在厨房,往床上一躺。和他同住的女儿,我或者妹妹,放学回家路上有个任务,就是买菜。熟菜店称点白切鸡酱牛肉之类,菜场买绿叶菜和番茄。到家先淘米煮饭洗菜,等电饭锅跳了,喊爸起来烧菜。他炒个蔬菜,煮一锅番茄蛋汤。作为煎饼摊的原材料,家里厨房地上总搁着两大篓蛋。蛋的表面沾着鸡屎,禽类的腥气缭绕不散。从那时起,我就讨厌鸡蛋,盛汤时避开蛋花只捞番茄。妹妹倒是没受影响。
    高考前,爸特意找我谈了一次。他说,钱的事你别担心,我有钱。又说,等你大学毕业,要是想出国深造,我供你,用不着你妈一分一毫。这番话没能兑现。我刚上大二,他嫌银行利率低,学人炒股,赚来的钱都亏了。具体赚了多少亏了多少,我从来没搞懂过。
    也许我当初应该像妹妹一样念会计。在日本七年,去掉离婚前在家做主妇的两年,后面五年的个人所得税申报,每每让我困惑。关于各项扣除和经费的日文条款,字面我都懂,读起来却如同天书。
    妈那边有新消息过来,说是住在永乐町一带。我开始化妆,免得一见面又说我憔悴。从我住的大宫到市中心,需要近一个小时。妹妹也发来微信。接到你妈了吗?我回,没呢,神得很,起飞才告诉我,也没说航班号。刚和她约在银座的咖啡馆。别担心,我会具体告诉她怎么走。
    冬天的电车里,既有不怕冷地穿件皮夹克的年轻男人,也有粗毛线编织围巾在脖子上裹三圈的女孩。后者不知是怎么想的。电车里热得很。暖意让思维变得迟缓,我怎么也想不起上次见到妈是在什么时候。我是元旦还是春节回去的?总之是年初。有一天全家在粤菜馆吃饭,外甥温其年没戴围巾,妹妹因此被妈数落了一顿。小学四年级的温其年,个头和模样都像初中生,我觉得是炸鸡薯条之类的吃多了。他的妈妈忍着“春捂秋冻”的轰炸不作反驳的同时,他爸在旁边坐山观虎斗,他本人捧着手机玩游戏。我这个大姨反正是客人,自顾喝了两碗西洋菜龙骨汤。



媒体评论

既不耽于生活中人具体的苦痛,不沉溺于自怨的情绪,更不迷恋薄凉的世情和人与人之间的无法相通,而是谨慎地书写一种共同的艰难——不同情感形态都难逃开的共通困境,人与人不可能永远相互信任,这一点弥足珍贵。通过普通生活抵达一种普遍之境,这是小说渡过时间之河的舟楫。
——李伟长(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评论家)
默音的小说适合冬日暖阳下静静地阅读,调动了生活世界中的角角落落,来汇聚成一种裹挟人的感觉,它不是引路人,也不是模仿者,而是并肩而行的朋友,尽管自始至终是压抑的感觉,你也能感受到有人与你一起分担、交流。
——项静(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评论家,作家)
默音试图用《暗香》完成一次超越政治正确的道德方案设计。有分寸的距离感和平缓的叙述语调,都以真诚交流、探察为旨归,既悬置了道德预设可能造成的干扰,也阻挡了与经验特殊性有关的激进立场。她把具体经验放回人事、社会、历史交织的关系网络,以探求消除经验隔膜、情感疏离、道德固化的可能性。
——方岩(《思南文学选刊》主编,评论家)
我们已经不能再简单地从工具的层面理解网络时代的通讯了,因为通讯早已借助强大的网络媒介建构起了足以对现实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虚拟世界。如何描绘两个世界的交互关系成了许多作家在进行共时代叙事时都要面对的问题。在这一方面,默音的《模仿者》(《芙蓉》,2020年第5期)为我们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点。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虚拟世界与中国传统志异叙事中的妖魅世界极为相似的虚幻性:传统志异叙事中的人间行客往往会遇到幻化为人形的各类妖魔,人虽不知妖的本相为何物,却仍能够与其发生种种爱恨纠葛;而虚拟世界中的网友关系恰好也是如此,交往中的一方完全可以通过文字与照片的传输在另一方的脑海当中形成自身虚幻的形象,而其真实的年龄、性格、样貌甚至是性别则可能同这个虚幻形象大相径庭。
——高永淳
默音的《最后一只巧克力麦芬》发表在《钟山》2020年第1期。“大多数人即便没有读过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也从其他渠道大概知晓作家笔下玛德琳点心的片段。吃下点心时的奇异充实感,与之连接的往事的微温。”《最后一只巧克力麦芬》便是对这个文学典故的一次“故事新编”与现代演绎。小说中的巧克力麦芬是玛德琳点心的变形,充当了一个打开主人公往日记忆的触发器,追溯了他们苦乐参半、各有隐情的过往。
默音是一位非常重视小说故事性的作者,鲜少玩弄形式、技术,却能流畅自然地完成小说的核心任务:叙事,悬念的设置得当,令读者不忍释卷。她善于将一些超现实的元素编织进现实主义情境的故事中,在她的精心营构下,倒也不显突兀。这篇小说构思细密用心,草蛇灰线伏行千里,前文中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交代行到后文,抽丝剥茧,都是重要的线索与人物情节的构成;除此以外,作者也是一位热爱美食佳酿的生活家,一些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美食见闻也被她生动点睛地融入了小说文本之中。
——夏彬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