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53.48 4.2折 ¥ 12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罗德胤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024294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7849708
上书时间2024-12-09
不知不觉,已经在《风景读书》上写了整整一年的专栏。《风景读书》是大地风景公司开设的一个微信公众号,目的是给同行们推荐好书。这是一个纯公益和学术的事业。作为一个企业,能真金白银做学术,而且是持续地做,是相当不容易的。
一年前,大地风景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开展了一个研究传统村落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课题,我受邀参加了一次课题研讨会。那次会后,《风景读书》的几位编辑专门把我留了下来,希望我可以在她们刚刚筹办起来的公众号上设立专栏,名字就叫“罗德胤专栏”,每周提供一篇稿件。编辑们大概是害怕给我太大的压力,所以给了我比较大的自由度。内容上,可以是选读一本书的1 ~ 2 页,也可以是去看过某个村落之后的感想,或者干脆是某次会议的发言整理稿。篇幅上,只要读出来是10 分钟左右就行,短的别少于5 分钟,长的别超过20 分钟。
这算是碎片学习的一种方式。碎片学习,是近年兴起的一个现象。有人批评,有人说好。批评者的理由是:这样的学习没有深度。支持者的理由是:现代人的工作太忙,很难有大段的专门时间学习。两派观点,各有道理。从现实趋势来看,似乎是支持碎片学习的一派暂时占了上风。深入学习,一是时间的成本高,二是意志力的成本也高,做起来确实有困难。而碎片学习,尤其是用音频的碎片学习,这两方面的成本都要低多了。上班族在吃早饭、开车、坐地铁甚至等电梯的时候,都可以戴上耳机,给自己的大脑“充电”几分钟。我自己,就是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听了好些之前想读而没能读的书。
我也知道听别人摘过的书,效果必定没有自己钻进书本去认真研读的好,但是,听了总归又比完全没读要好。而且,有的书,明明之前也认真读过,但是花二三十分钟听专业研究者摘出来的内容,竟然在印象上要更深刻,感觉上也更有收获。听书这事,对于那些不想当作专业,但是又想对它有所了解的知识,还是挺有好处的。
所以,依我看,碎片学习和深入学习,可能只是两种并存的学习之道。它们之间,并不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而只是分工不同。专业性的学习要花大段时间,专门而深入,扩展性的学习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灵活而自由。碎片学习的竞争对手,不是深入学习,而是消遣娱乐——对于场景转换之间所产生的无聊,你是愿意用相声和抖音来打发呢,还是愿意学习一点新知识来打发赶赶时髦,是我之所以愿意加入《风景读书》的一个原因。我已经碎片式地学习了一两年,现在也要尝试一下,自己制作这样的内容是个什么样的感觉。不过,我在写专栏这件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私心,那就是重新捡拾起曾经陪伴我多年的写作工具。
大约在2001— 2011 年的十年间,写作是我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内容。一开始是为了拿到毕业文凭。读了博士,总得交博士论文。建筑史类的博士论文,十几二十万字总是要的。对于只写过几万字硕士论文的一个年轻人来说,这个挑战还是蛮大的。好在这样的博士论文,有着大致的体例,又依赖大量的调研,所以只要把调研工作做足,再按照体例一步步写,然后按照导师提出的意见修改,基本上就可以完成。
毕业之后,加入了清华大学的乡土组,工作是接着写作。这回变成了乡土建筑的调查报告。幸好,这依然是有榜样可模仿的。清华乡土组大约从1990 年开始,就专门从事全国各地的乡土建筑研究。陈志华先生开创的研究方法,是以一个典型的乡土聚落,或者一个文化区域内的乡土聚落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在写作体例上,通常是对聚落的地理历史、聚落构成、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等内容,分章节展开论述。按这个体例,我写了有六七年,几乎是以每年一个课题的速度,完成了几部书稿。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土组在调研方法和写作方法上,都有相对成熟的路径。当然,在这期间,陈先生对我的书稿的修改和打磨,也起了巨大作用,不但对我的整体思维有建构意义,也对我的行文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一个模仿对象,是陈先生和李秋香老师合著的一本书——出版于2004 年的《古镇碛口》。这本书在“中华遗产·乡土建筑”系列著作中,应该是属于知名度不太大的,但是它在整体结构上的完整性和逻辑推进上的严密性,对我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可以说,我那几年的书稿写作,以及后来的文章写作,都是有意无意中将《古镇碛口》这本书作为参考标准的。古人的说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有个追赶的目标总是件好事,可以让我们有明确的前进方向。
从2012 年开始,我的工作重心从调查研究转向了保护实践。保护实践和调查研究有着很大区别。调查研究是一年盯住一个地方,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深入地做。保护实践,虽然也要聚焦,但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每年在几个地方轮流转;虽然也是小团队工作,但不是一个人主笔,而是四五个人分工合作。另外,为了提高保护实践的水平,我们还得经常去看别人做的项目,尤其是有成功之处的项目。这么一来,出差考察和开会讨论就成了我的生活常态。因为出差多,自然是没法集中起大段时间,来完成一部专题书稿了。但是出差多也有好处,那就是随着看到的案例多,听到的想法多,容易产生相互比较,这就导致我自己时不常会有一些小的思考和小的发现。
在过去的几年,我对这些小思考和小发现的处理办法,是每隔三五个月,就把它们添加到上课的课件里,或者写到某篇杂志的约稿里。不管是哪种,写作的强度和频率是大不如前了。
处于这么一种状态的我,在接到《风景读书》的邀约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有可能利用这每周完成一篇的,并不算太大的压力,让自己把出差期间产生的那些小思考和小发现,更多地整理成文字呢?
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写作是需要思维上的闪光一现的,但是也离不开强迫或者半强迫的专注。如果我真的能完成每周一篇的任务,的受益人无疑是我自己。因为,我的这些不知道有用还是没用的小思考和小发现,就可以通过“必须写出来”的形式,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和更系统的整理。
这么试验了一年,算是坚持了下来。现在,我交上这份卷子,跟读者们集中分享这一年来关于乡村工作上的点滴收获。
既然是结集成书,就得有个书名。编辑们和我一起,想了几个书名,后还是觉得“走读”这两个字,既符合我边在出差边写作的特点,又嵌入了《风景读书》公众号的一个字,能反映这些文章的诞生过程,所以书名就定为《走读中国乡村》。结集成书,也要考虑到书有书的结构,这跟专栏文章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是不一样的。去掉一些篇幅较短或者信息量较少的文章,我把入选的32 篇大致分成了四类。类是对乡村文化的解读,这些文章算是我在前些年做乡土建筑研究的延续。第二类是对实践案例的分析,这些案例都是近这几年新出现的,包括我们团队自己做的项目,也包括同行朋友们做的案例。第三类文章,是对“村里开大会”这件事的反思和总结,从2016 年4 月到现在,我们已经举办了六次这样的大会,从初单纯的开会交流,逐渐发展到将会前的规划建设、会中的宣传交流和会后的运营培训都结合进来,成为一个立体而系统的事件。第四类文章,可以说是另一种方式的案例分析。第二类文章的案例分析,侧重于技术和路径,而第四类文章则重点从人的角度来展开。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而乡村的产业能不能做起来,关键又是看人,所以我们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观察和了解乡村工作中人的因素。
专栏文章,因为是每周一篇,限时推送,有的问题就来不及仔细研究与核对,所以也恳请读者们批评和指正。书中文章,大部分都以“村”为研究对象,但是有时也会讲到镇,甚至县城。本书所说的乡村,并不以严格的行政区划为标准,而是大致意义上的乡村。本书出版之前,经导师秦佑国先生仔细审阅,并就其中若干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看着秦先生用铅笔书写在文稿上的小字,我感觉时光仿佛回到了研究生时代。
后,要郑重感谢为专栏发布和结集出版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位编辑朋友:《风景读书》的四位编辑——林丽琴、刘原原、吴天颖、邓利杰,正是她们每周定时的编辑发布,鞭策了我按时交稿;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的章曲,她的及时反馈和参与讨论是我能坚持下来的重要动力。
《走读中国乡村》一书是作者在微信公众号“风景读书”罗德胤专栏的30余篇文章汇总,大致分成了四类:*类是对乡村文化的解读。第二类是对实践案例的分析。第三类是对“村里开大会”这件事的反思和总结。第四类可以说是另一种方式的案例分析,重点是从人的角度来展开。这些全部都是作者对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乡村复兴论坛经验总结的原创文章,对目前的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有启发和引导意义,且在风景读书栏目以听书的方式讲述,内容精炼,有趣味性,可读性强。
《走读中国乡村》一书是作者在微信公众号“风景读书”罗德胤专栏的30余篇文章汇总,大致分成了四类:*类是对乡村文化的解读。第二类是对实践案例的分析。第三类是对“村里开大会”这件事的反思和总结。第四类可以说是另一种方式的案例分析,重点是从人的角度来展开。这些全部都是作者对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乡村复兴论坛经验总结的原创文章,对目前的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有启发和引导意义,且在风景读书栏目以听书的方式讲述,内容精炼,有趣味性,可读性强。
第
一 章 乡村有文化
一 围龙屋里的童养媳
二 客家女人与客侨文化
三 在围龙屋里“赏丁”
四 走进清徐架火节
五 九个关键词,读懂侨乡村
六 秦岭深处的张良庙
七 来到金翼之家
八 樟林古港和远去的红头船
九 “兰芳共和国”
十 蔚县:3220 平方公里,345 座古堡
十一 永泰庄寨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
第
二 章 实践出真知
一 聊聊乌镇的“戏”引力
二 听着昆曲聊建筑,走进昆山话复兴
三 三瓜公社的电商之路
四 传统村落能否成为特色小镇
五 长在岩石上的墟里
六 自在侨乡
七 峰终定律与乡村遗产
八 为什么要在村里设计咖啡馆
第
三 章 村里开大会
一 你所不知的中国古村镇大会“内幕”
二 为什么要在村里开大会
三 “村里开大会”开启3.0
模式
四 梅县峰会后的思考
五 张良庙这个“梗”
六 张良庙“英雄会”
第
四 章 乡村同路人
一 翎芳老师的翎芳魔境
二 张景:寻找手艺,寻找意义
三 蔡志勇:如何用手机拍出完美大片
四 建在悬崖上的美术馆
五 赖声川的戏剧和一个山区县城的文化复兴
六 新农人阿海
七 奇村长和明月村:理想不远,就在脚下
《走读中国乡村》一书是作者在微信公众号“风景读书”罗德胤专栏的30余篇文章汇总,大致分成了四类:*类是对乡村文化的解读。第二类是对实践案例的分析。第三类是对“村里开大会”这件事的反思和总结。第四类可以说是另一种方式的案例分析,重点是从人的角度来展开。这些全部都是作者对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乡村复兴论坛经验总结的原创文章,对目前的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有启发和引导意义,且在风景读书栏目以听书的方式讲述,内容精炼,有趣味性,可读性强。
正版现货新书 走读鲁迅 9787503429569 中
全新北京
¥ 29.00
正版现货新书 走读京城人物 9787108049933 中
全新北京
¥ 17.82
正版现货新书 走读周有光 9787515407920 中 著
全新北京
¥ 33.11
正版现货新书 走读韩国 9787566801579 刘畅著
全新北京
¥ 17.57
正版现货 走读苏州
九五品衡水
¥ 80.00
正版现货新书 走读生 9787534795589 李福莹著
全新北京
¥ 22.40
正版现货新书 走读侯仁之(修订本) 9787515408149 中著
全新北京
¥ 40.68
正版现货新书 走读运河 9787548618065 赵乐强著
全新北京
¥ 31.89
正版现货新书 走读知味 9787308199223 王少杰
全新北京
¥ 33.51
正版现货新书 走读浙江 9787308170383 王旭烽 编著
全新北京
¥ 33.5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