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9787555211945 维尼老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9787555211945 维尼老师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18.96 4.5折 42 全新

库存2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维尼老师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11945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23595813

上书时间2024-12-09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作者序
  我与心理学的缘分始于1990年,那时,虽然高考成绩达到市里前几名,考入国防科技大学,但是由于追求完美,过于执着,不知顺其自然,让我收获了“肌肉紧张性头痛”。这种头痛与我的情绪、行为等心理相关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对学习生活影响很大。不过,坏事变好事,我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心理学,以期解决这些心理相关的问题。那时看了不少心理学的书,但是却总觉得没有效果,直到我看到了一句话:直接决定你情绪和行为的并不是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认知。这让我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找到了改变自己的方法:想改变我的情绪和行为,首先要改变我对事情的认知。从此之后,豁然开朗,找到了心理成长的钥匙。几年后我才知道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原理。
  运用认知疗法,我逐渐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改进自己的行为,性格逐渐完善,也解决了不少心理问题,头痛问题也随之逐渐好转,所以,坏事变好事,心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长。这是一个长达十多年潜心坚持的过程。我去阅读心理学名著,直接向大师们学习。但是心理学界对于普通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成长研究极少,没有现成的具体方法,所以只能靠自己实践、思考、反省,每天思考的时间经常长达三四个小时以上……我也大量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顺其自然、禅宗的去执着等,这些对于心理成长都是很有益处的。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幸好我没有论文或课题的压力,没有名利的束缚,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地做研究,所有的研究直指实用有效,也经过了我自身实践的反复检验。十几年坚持在同一方向努力,收获的是厚实的心理成长体验,慢慢地,我想在心理学领域有所建树,所以,开始做一些心理咨询,并获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在与来访者的咨询中,我发现从自身成长中提炼出来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他人也是适合的。
  2004年女儿出生之后,我花了很多精力陪伴她成长,虽然育儿的路并不平坦,但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收获了一位幸福快乐、像樱桃一样甜美可爱的女儿,获得了宝贵的亲身体验,也更能理解很多父母苦于自己无法调节好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去调节孩子的情绪,改善孩子的行为,培养好的性格,不知道如何去沟通……而这些正好是我多年所专注的领域,所以,我尝试把心理学的积累和教育学结合起来,进行家庭教育的思考、研究、实践。我把自己的理念毫无保留地撰写成博文,得到了读者广泛的认可和喜爱。评价是实用、可操作性强、接地气。
  逐渐地,很多父母找我做咨询,长期的咨询让我积累了几百个有效案例。丰富的实践,让我能够充分发展、检验我的理念和方法。很多父母只是看我的博文,应用我的理念方法,自己和孩子就都得到了成长,她们感觉受益匪浅,所以又把亲身体会反馈给我;我在QQ空间说说中常常发一些事例和理念方法,每天访问量达到三四万次,不少读者热烈参与讨论,让我的观点更完善,也提供了大量可以验证我理念方法的生动事例。我无私地把我的观点奉献给读者,换来了读者无私地 把生动的事例提供给我,这是爱的循环吧。
  这些生动的案例、体会、事例很多已经收入本书,所以,这是一本只有网络时代才能出现的书,在出版之前,我的理念、方法、观点已经接受了成千上万读者的反复实践检验。
  简单来说,我的理念是:有一个亲密的、不逆反的亲子关系是“管”孩子有效的前提。父母学会用认知疗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去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顺应孩子的心理去养育,这样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对我们有了信任之后,孩子自然合作,我们再去适时适当帮助孩子,顺其自然、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
  本书适合于家有婴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父母,对于养育遇到困难、困惑的父母来说,可以找到突破困境的钥匙;对于育儿暂时顺利、成功的父母来说,可以消除隐患,防止落入育儿的陷阱;养育中大部分常见的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启示。
  这也是个人心理成长的自助读本。育儿不是简单的事情,它考量的是父母的心理、智慧。很多人也许在职场上成功,但是在家里动辄发火、打骂孩子,心态不平和;育儿方法简单、粗暴、生硬、不灵活,缺乏智慧。所以,看起是为了教育孩子,实则首先需要提升的是自己。这就是一场自我修行,如果掌握了合理的理念和方法,再“吾日三省其身”,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那么,幸福还会远吗?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太多的人坚持不下来。”送给我,也送给大家。
  维尼老师
  2014年6月

导语摘要
本书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热点问题,有理念,也有实用的方法,适合于从婴儿到大学生的家长阅读:父母如何减少自己的火气?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挫折?面对孩子过多的要求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脾气?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去帮助孩子的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何安然度过青春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各种常见心理问题如何预防和治疗?抽动症如何治疗?学校教育如何顺应心理?
  本书的理念和方法同样有益于处理好夫妻、家人、同事之间的关系,所介绍的心理学方法适合于个人的心理调节。所以也是一本成人心理成长指导读物。

作者简介
维尼老师(胡春光),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撰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受到网友广泛的欢迎,累计访问量超过一千百万次,帮助成千上万的家庭从痛苦走向了幸福。

目录
篇 调节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章 读懂孩子心理的秘诀

 第二章 调节父母和孩子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什么是认知疗法?/5

  认知疗法应用: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13

  三种思维的应用:如何应对批评、输赢、压力和焦虑/20

第二篇 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

 章 您在压抑孩子吗?

  看似爱孩子,实则在压抑孩子/26

  播下压抑的种子,收获苦涩的果实/28

  常见的压抑方式:严厉或过于严格/33

 第二章 理解、尊重、接纳的中庸之道

  理解、尊重、接纳的教育模式/39

  实例:理解尊重的道理我明白,为什么做不到?/48

 第三章 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过度执着

  家庭教育的障碍:过于执着/50

  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过度执着/52

  以幸福为出发点期待孩子优秀/58

  放低期望,降低要求/66

 第四章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

  家庭教育之道在于中庸/68

  家庭教育要讲究策略/69

  因材施教: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好的/70

  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71

  顺其自然,静待花开,不要太勉强/71

  避开育儿的陷阱/74

  从检查作业看家庭教育的学问/80

  现在教育孩子为什么这样难?/81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82

 第五章 良好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有效的前提/84

  先理顺关系,再寻求改变/85

  重视孩子的感受/87

  促使孩子“合作”而不是“听话”/89

  夫妻关系也需要理解尊重和接纳/90

  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93

第三篇 家庭教育的常见困惑

 章 是坚持规则还是顺应孩子?

  应对孩子要求的三个原则/97

  顺应孩子心理,孩子更合作/108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要有弹性/113

  养育需要学会妥协/119

  育儿新主张:跟随内心,顺其自然/121

 第二章 放下对生活习惯的执着

  生活习惯可以随性自在些/125

  按时入睡还是顺其自然?/132

  培养自理能力,但不必太勉强/135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必着急/137

 第三章 理解、理解、再理解

  宽容、接纳的基础在于理解/144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很正常,没什么/144

  孩子某些问题表现有原因——找原因,想办法/151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是父母造成的/163

  对于道德问题也需要理解和接纳/184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188

  为什么不要惩罚孩子?/189

 第四章 放下对溺爱和娇惯的恐惧

  宠爱孩子危害真的那么大吗?/193

  何妨让孩子撒撒娇/195

  顺应心理与溺爱的区别/196

第四篇 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

  无条件接纳孩子/200

  学会“共情”、同理心/207

  孩子是贪得无厌,不知感恩的吗?/208

 第二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方法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如何形成的?/211

  体验结果,改变孩子的行为/211

  学会体验式说服/212

  代币法——星星榜/215

  巧用“游戏”改变孩子/216

  多鼓励、少批评、不惩罚/217

 第三章 父母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如何能减少自己的火气/226

  实例:六字真言让我调节好了情绪/232

  孩子磨蹭时如何不发火?/234

  实例:调节好情绪,就稳住了局面/235

  实例:吾日三省吾身/236

  实例:反省自己,改变认知,就不发脾气了/237

  快要发火时怎么办/239

  发火了,就要及时向孩子道歉/241

 第四章 如何讲道理、沟通

  怎样讲道理孩子才爱听/242

  沟通的秘诀/247

  理解心理的不由自主性/250

  奇妙的认知咒语/251

  责怪孩子没有意志力用处不大/252

 第五章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情绪的奥妙/254

  孩子有情绪时,不要太较真/260

  冷处理还是冷暴力/262

  如何理解接纳孩子的脾气/264

  实例:改变孩子的紧张焦虑从父母的改变开始/273

 第六章 如何调适孩子的性格

  改变孩子的性格,从父母的改变开始/276

  实例:我改变了,孩子的性格就有了很大的变化/278

  改变孩子的性格要顺势而为/280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有偏颇之处/282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倔强、爱发脾气的性格/283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286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脆弱敏感的性格?/291

  如何让孩子做到宽容/292

  如何改变孩子急躁的性格?/294

第五篇 心理问题早知道

 章 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何让孩子爱和小朋友玩/296

  不必逼迫孩子克服害怕/297

  孩子口吃怎么办/299

  孩子自慰怎么办/300

  如何预防孩子同性恋的倾向/301

  强迫症的相关行为/302

  实例:孩子抑郁了怎么办?/305

  小心“被”精神病/306

 第二章 孩子貌似“多动症”怎么办

  这些是多动症吗?/307

  实例:自我、随性是多动的一个原因/308

  实例:有效沟通有助于改变多动/309

  实例:鼓励和帮助能减少多动/310

 第三章 抽动症的治疗

  实例:为了拯救你,我的宝贝,妈妈甘愿付出一切/311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儿?/312

  实例:顺应心理,孩子的抽动好了/315

  实例:改变教育方式,改变孩子敏感的性格/316

第六篇 孩子学习需要我们的帮助

  适度帮助孩子学习/320

  孩子不爱写作业,管还是不管?/325

  辅导孩子如何做到情绪平和?/327

  实例:作业从“不管”走向“适当地管”/331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332

  辅导孩子学习的几个主张/339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340

  先考虑兴趣再考虑习惯/342

  努力培养好习惯,但要慢慢来/344

  学习态度不好是因为兴趣、信心等有问题/345

  严格要求要像“热水泡脚”/345

  考试的技巧及心理调节/348

  实例:试卷分析是个宝/349

  实例: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350

  实例:如何不再为孩子写作业而抓狂?/353

  实例:孩子获得了快进步奖/357

第七篇 陪孩子安然走过青春期

  警报拉响:孩子进入青春期了/360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想法/361

  如何进行青春期家庭教育/362

  青春期沟通的秘诀/367

  恋爱的那些事儿/371

  实例:顺应心理,让我们安然度过青春期/374

  实例:走出逆反的漩涡/376

  逆反期:“不管”是为了“管”/376

  实例:尖子、浪子、金不换/380

  用慢慢等待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381

  给孩子一个不走歪路的理由/382

第八篇 顺应学生心理,教育更顺利

  亲其师,信其道/384

  幼儿教育也需要理解和接纳/384

  有了好的师生关系,管理就容易了/385

  如何让教育不成为一场盛大的暗恋/387

  如何让捣蛋鬼变得合作/388




内容摘要
本书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热点问题,有理念,也有实用的方法,适合于从婴儿到大学生的家长阅读:父母如何减少自己的火气?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挫折?面对孩子过多的要求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脾气?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去帮助孩子的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何安然度过青春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各种常见心理问题如何预防和治疗?抽动症如何治疗?学校教育如何顺应心理?

  本书的理念和方法同样有益于处理好夫妻、家人、同事之间的关系,所介绍的心理学方法适合于个人的心理调节。所以也是一本成人心理成长指导读物。

主编推荐
维尼老师(胡春光),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撰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受到网友广泛的欢迎,累计访问量超过一千百万次,帮助成千上万的家庭从痛苦走向了幸福。

精彩内容
认知疗法应用: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
  维尼育儿经:女儿和同学玩多米诺骨牌。没找到某个骨牌,她说了一句:找不到就找不到吧(顺其自然);摆的骨牌不小心被碰了一下,局部一下子全倒了,她说:没关系,没关系,说明我这部分摆得挺好的(很正常,没什么;坏事变好事)。三种思维已经渗透到她的心里,可以脱口而出,自如地运用啦!
  应用认知疗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坦然经受挫折。
  一位妈妈的疑惑和担心:如果我们在家里理解尊重孩子,顺应孩子的心理,不去打骂孩子,少发火,让孩子幸福快乐,顺心如意,那么孩子到了学校和社会,别人会一直尊重孩子吗?会顺着孩子吗?遇到同学或同事之间责怪、批评、挖苦,孩子能适应吗?在幸福顺利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承受挫折吗?
  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在蜜罐里长大,没大受过挫折、苦难锻炼的孩子,到了外界环境中抗挫折能力可能会差些。
  你看,现在很多孩子敏感脆弱,稍不如意就会生气、苦恼、焦虑。参加比赛,一个小失误,当场就哭了;被老师批评一句,马上就哭了;和父母玩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字写得不好,课文背不下来都会生气、发脾气……
  这让父母很担心:目前引起孩子焦虑、烦恼的都是一些小事、小挫折,孩子就这么脆弱,以后遇到了大的失败和挫折可怎么办?这些年也发生了不少中小学生因为被批评、写检查而跳楼的事件,让人怎能不担心呢?
  那么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承受能力呢?
  一般人的做法是去锻炼孩子,让孩子去经历挫折,经历多了,承受力可能会强一些。这种方法有一些效果。不过,这也成了不少父母发脾气的借口:“我在家里给你气受,你到社会上才能受得了气!”如果实在忍不住发脾气还情有可原,但不去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了就发脾气,甚至故意发脾气,经常去打骂、训斥、讽刺挖苦、打击孩子,让孩子生活在痛苦之中,就不太合理了,这样做不仅不见得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还可能让孩子留下影响一生的心理创伤。所以,这种过度的挫折教育我坚决反对。经历挫折可能会提高抗挫折能力,但是见效慢,而且效果不确定。
  那怎么办?怎样能让孩子坚强些?
  1.如何做到真正的坚强
  一般人认为,所谓坚强,就是面对苦难、挫折、失败、打压和批评时,虽然痛苦、难过、气愤、压力大、内心煎熬,但是也能忍耐。不过这样虽然“悲壮”,但是既痛苦又难以坚持。我有一个方法,可以轻松做到面对挫折时内心坦然淡定,这样不大痛苦,自然就能坦然面对了。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就能做到真正的坚强。
  真有这样神奇的方法吗?
  回顾一下认知疗法的原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认知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所以,改变了对事情的认知,就改变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所以,面对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糟糕、了不得,严重到让人无法接受,那么沮丧、痛苦、煎熬、气愤等负面情绪自然接踵而来,会觉得难以承受,甚至会被击垮;但是如果能改变自己的认知——发现这件坏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或者事情不像想象的那样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或者虽然有些糟糕,但应该接受现实,努力之后可以顺其自然,那么,自然会淡定平和些,也就更容易承受了。如果这样的思维模式成为习惯性思维,挫折失败引起的情绪波动就会少得多,我们就会变得坚强了。
  这就是“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对于小事和大事同样适用,对于孩子、成人的自我心理调节都有效。上面所说的三句话就是三种思维。
  坏事变好事:发现这个坏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
  很正常,没什么:事情不像想象的那样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
  顺其自然:虽然事情有些糟糕,但是只能接受现实,顺其自然。
  那么如何使这三种思维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呢?首先,父母要能理解、运用这三种思维,争取成为自己的习惯性思维。然后当孩子遇到不顺利、失败、意外时,结合具体事情向他渗透这三种思维,逐渐地,三种思维会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变成口头禅,他就会淡定平和地应对挫折,变得坚强了。
  三种思维1:坏事变好事
  我们遇到的挫折、不顺利看起来是坏事,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本来就有好的方面,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变成好事。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通、平常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所以在遇到事情时就想不到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道理就没有用了。
  我在遇到“坏事”的时候,会习惯于先去想想事情有无好的方面,或者有无可能变成好事,如果能找到,心情自然就轻松多了。比如有一段时间我的腿受伤了,虽然是件坏事,但是想到可以在家里安心地写作,就不沮丧了。
  关键是“习惯于”啊!这个思维并不新鲜,但需要多次有意识地去培养、联系,从而形成习惯,才会在遇到挫折时自然想到。
  孩子遇到挫折、失败、不顺利时,都是一个渗透积极思维的好机会,善于引导,孩子这时体验到的道理比我们平常唠叨时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在女儿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会借机和她探讨,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帮助她分析,或者只是简单说一句:这也是好事儿啊!
  一个小朋友常常骗女儿,她不高兴,我告诉她:这也是好事儿,让你这么小就学会识别谎言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