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典籍里的中国(共4册) 9787545566222 有书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79.6
5.0折
¥
159.2
全新
库存699件
作者有书
出版社天地
ISBN9787545566222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59.2元
货号31324230
上书时间2024-11-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有书,最具有影响力的终生教育领创者,致力于帮助人们持续、系统、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让人人都能享受有书相伴,终身成长带来的美好生活。
拥有6000万用户,10万个书友群,遍布中国100个城市,共读书籍累计阅读次数超过1.5亿次,共读书籍累计阅读人数超过4500万。
旗下有书公众号签约大量优质作者,《名著》专刊累计发布400余篇原创文章,2000万人在线订阅,每一篇都斩获10万+阅读量,各大媒体平台相继转载,引领读史、学史之风。
目录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第一章 传奇帝王
秦始皇嬴政:毁誉参半的千古一帝—003
汉献帝刘协:从傀儡皇帝到济世郎中—014
梁武帝萧衍:“菩萨皇帝”一心向佛—023
唐高宗李治:被父亲和妻子的光芒遮挡—031
宋仁宗赵祯:“仁”是对君主最高的褒奖—038
宋徽宗赵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045
明神宗朱翊钧:从小就是玩弄权术的高手—053
第二章 痴情君主
汉宣帝刘询:为挚爱隐忍复仇一063
光武帝刘秀:皇后的位置属于阴丽华—071
北齐后主高纬:“无愁天子”的痴情—078
隋文帝杨坚:只和发妻生孩子—085
宋英宗赵宗实:青梅竹马情谊深—093
第三章 伪装高手
越王勾践:为了复国,敢尝大便—109
新帝王莽:不停表演,直到称帝—116
晋宣帝司马懿:装病夺权,做三国最大的赢家—123
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欺骗父母—132
唐宣宗李忱:沉迷于伪装无法自拔—140
宋太祖赵匡胤:不给部下黄袍加身的机会—148
第四章 历史名臣
萧何:自污以求自保的第一功臣—157
陈平:“盗嫂昧金”的传奇丞相—164
荀或:身在曹营心在汉—172
魏徵:唐太宗的一面镜子—179
寇准:性格决定仕途—186
方孝孺:灭我“十族”,我也不写—194
张居正:尽心辅佐却死不瞑目—202
第五章 最佳拍档
齐桓公和管仲:从仇敌到君臣—215
吴王阖闾和伍子胥:两副躯壳,一个灵魂—224
刘邦和张良:一切尽在不言中—232
刘备和诸葛亮:鱼到南阳方得水—240
苻坚和王猛:耐心磨合,共襄大业—247
《典籍里的中国·文人圣贤》
第一章 诸子百家
儒家:不曾断绝的百家之首—003
法家:目标是“法治天下”—011
墨家:崇尚简朴,博爱互助—018
阴阳家:不是算命的—028
纵横家:谋士培训机构—036
第二章 思想名人
董仲舒:“独尊儒术”提出者—045
朱熹:“四书”出于此—053
王阳明:唯心主义“阳明学”—061
黄宗羲:君主专制的改革者—068
第三章唐宋八大家
韩愈:有文采,有勇气—077
柳宗元:春风得意后的孤独—085
欧阳修:千古伯乐—092
曾巩:带着全家入仕途—099
王安石:一场失败的变法—106
苏轼:独一无二的苏东坡—114
苏洵和苏辙:父与子—122
第四章 艺术名家
李延年:小人物的青云志路—131
王羲之:书圣爱大鹅—139
顾恺之:神一般的点睛之笔—146
欧阳询:隶书到楷书的跨越—154
米芾:癫狂书画家—162
赵孟:书画全能,却身份尴尬—170
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177
第五章 诗词背后
《离骚》:路曼曼其修远—187
《凤求凰》:一日不见,思之如狂—196
《归园田居》:复得返自然—205
“三吏三别”:人生无家别—213
《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220
《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229
《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37
《满江红》:臣子恨,何时灭—24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253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263
《典籍里的中国·名士知己》
第一章 人生知己
管仲和鲍叔牙:知我者你—003
程婴和公孙杵臼:生死大义—011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019
庄子和惠子:求同存异—028
羊祜和陆抗:信任不疑—036
白居易和元镇:灵魂相依—043
柳宗元和刘禹锡:一生挚友—052
第二章 竹林七贤
山涛:心逐竹林,兼济天下—061
阮籍:纯孝赤子,能哭能歌—068
刘伶:酒徒狂士,放浪不羁—075
嵇康:风姿独秀,高风亮节—082
向秀:静默如水,以柔克刚—091
王戎:一半君子,一半小人—098
阮咸:音律神才,与器流传—105
第三章 绝世美男
何晏:天生丽质,不用涂粉—115
潘安:盛世美颜,公子无双—122
卫玠:因为太好看而被看死—129
独孤信:能文能武美少年—137
兰陵王:美貌需用面具遮—144
第四章 名士僧道
荆轲:这个刺客没武功—153
姜维:诸葛亮的接班人—161
王衍:皎皎名士,跌落神坛—168
祖逖:闻鸡起舞,有志之士—175
桓温:与豪门的恩恩怨怨—181
法显:西天取经第一人—188
鸠摩罗什:身如污泥,心向莲花—195
玄奘:虔诚真挚的朝圣者—205
第五章 名人典故
伍举:楚材晋用—215
重耳和介子推:足下—222
冯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30
苻坚:投鞭断流—236
范蠡:鸟尽弓藏,兔死狗烹—243
房玄龄和杜如晦:房谋杜断—250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
第一章 巾帼英雄
花木兰:代父出征,建功沙场 — 003
陈硕真:带民起义,自封女帝 — 011
冼夫人:戎马一生,心怀大义 — 017
梁红玉:抗金女将军 — 024
杨妙真:一手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 031
唐赛儿:率兵起义,沙场称杰 — 037
第二章 独立逆袭
芈八子:善抓时机,有格局 — 047
钟离春:齐国大安,丑女之力 — 054
卫子夫:低开高走的人生 — 060
郭女王:没错,我就叫女王 — 067
冯太后:绝处逢生,开创盛世 — 074
秦良玉:撕掉女 标签 — 081
第三章 身处皇家
武则天:功过是非由人说 — 091
上官婉儿:历史上唯一的女宰相 099
杨玉环:天姿惹出安史乱 — 106
张丽华:聪明美貌是催命符 — 115
孝庄太后:康乾盛世奠基人 — 121
第四章 王室公主
平阳公主(西汉):一生三嫁得良缘 — 131
平阳公主(唐):不爱红装爱武装 — 137
文成公主:远嫁和亲换安宁 — 144
高阳公主:机关算尽为情迷 — 152
太平公主:最有权势的公主 — 158
福康公主:心病难医,郁郁而终 — 166
长平公主:花季之年遭断臂 — 174
第五章 咏絮红颜
庄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183
班婕妤:腹有诗书气自华 — 190
班昭:“二十四史”唯一的女作者 — 197
左芬:因才华而入宫为妃 — 204
谢道韫:有才气,有志气 — 211
苏蕙:创璇玑图,玄机无限 — 219
李清照:千古才女酒一壶 — 226
管道升:书坛眷侣,才子佳人 — 234
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 — 241
内容摘要
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生生不息,绵延不断,根本在于一代代先贤将文化、精神、品格浓缩在竹简,在纸张,在字里行间,一代代华夏子孙以典籍为媒,在经典中汲取向前的力量,薪火相传。
典籍不应束之高阁,因此《典籍里的中国》从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里面,选取“文化圣贤”“帝王将相”“巾帼佳人”“名士知己”四个维度,解读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让典籍不再晦涩难懂,让现代人爱上历史,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多读经典,于个人而言,可以拓展我们人生的长度和宽度;于民族而言,可以夯实我们的文化厚度,把中国人的精气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帝王将相:君臣交手,波诡云谲,王朝命运的启示录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对他们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今人或有借鉴可取之处,或有警示告诫之意。他们是毁誉参半的传奇帝王,他们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专情君主。他们尽心辅佐,他们沉迷伪装。性格迥异,身份有别,是经天纬地、互相成就的顶级搭档,是操纵人心,反目相杀的两面君臣。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王朝的命运。
文人圣贤:思想艺术,文脉传承,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盛宴中国文化,离不开诸子百家,离不开思想流派,是音律书画,是诗词歌赋,藏身于字里行间,植根在中华儿女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历代典籍对圣贤、思想、艺术的记载极为重视,这些记载成为我们当今中国文化的基础,并将传承后世。
名士知己:笔墨横姿,超然洒脱,浮华中追寻精神内蕴淡泊名利,君子谦谦,这是名士的风度。高山流水,元白之交,这是知己之遇的渴求。不论地位阶层,追求自我塑造,灵魂共鸣,是中国文人的终极梦想,也是安抚浮华人世的一剂良药。
巾帼佳人:红装不让须眉,贯穿古今的女性颂歌中国女性是历史中不可抹灭的存在,她们独立果敢,富有思想,却不限于一面,咏絮之才,巾帼之躯,更有开创盛世的魄力。她们生于不同的朝代,虽束缚于封建礼教,但生而平等从来都印刻在血液中。撕掉标签,是对世界的勇敢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精彩内容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汉献帝刘协:从傀儡皇帝到济世郎中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山阳,县名,属河内郡,故城在今修武县西北),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
——《后汉书·孝献帝纪》01亡国之君220年,一个中年男人被魏国的文臣武将逼迫,无奈答应把皇位禅让给曹操的儿子曹丕。这个中年男人就是大汉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谥号汉献帝。
逼宫这种事,哪怕新君主心里是这么想的,明面上也不能由他发起。所以,曹丕的亲信便心领神会,充当起逼宫篡位的急先锋。当汉献帝看到昔日熟悉的面孔目露凶光时,顿时产生变故将至的崩坏感。
在位三十年,汉献帝用尽一切办法阻挡帝国的陨落,最终却落得一个令人扼腕的结局。叹息和同情之外,人们更多的是对他的抨击:“你这个亡国之君,真是昏庸无能,大汉就是亡在你手上的。”千百年来,对汉献帝的评价似乎比那位“此间乐,不思蜀”的安乐公好不了多少。人们在赞颂曹操、刘备、孙坚等人的英雄壮举时,总会顺带嘲讽下这位帝国最后的守护者。
《三国演义》问世后,揶揄和抨击的力度更是变得无以复加。可当我们穿越历史的帷幕,让被偏见蒙蔽的双眼触碰到每一幕悲欢离合时,一切积重难返的偏见都显得有些片面,一切冷若冰霜的旁观者语都显得不辨情由。
汉献帝,真的不是一无是处的亡国之君。
02灵帝的选择汉献帝名叫刘协,生于181年,他的母亲是王美人。王美人出身名门,姿容俏丽,举止端庄,进宫之后颇受汉灵帝宠爱。当然,这在正宫何皇后眼里是不可容忍的。而且,王美人不仅是她的情敌,还是她的政敌,这就注定王美人的宫廷生活危机四伏。
王美人怀上刘协的时候,何皇后就搞小动作下药让她流产,可惜最后药效并未发作。于是,何皇后就密谋更狠毒的计策。有一天,王美人如往常一样喝下汤药,结果当场身亡。这时候,刘协尚在襁褓之中,世界在他眼里模糊而又新奇,他根本不知道失去母亲意味着什么。
转眼间,刘协和刘辩都长大了。刘辩就是何皇后的儿子,算是刘协同父异母的哥哥,可和弟弟相比,刘辩这个哥哥举止轻浮,言谈乏味,完全没有帝国继承者的气质。这一来,让老爹汉灵帝犯了愁:虽说自古废长立幼都是取祸之道,可这当哥哥的完全烂泥扶不上墙,该如何是好呢?思来想去,灵帝还是对现实妥协了,把皇位传给了刘辩。这个决定,究竟是否正确呢?没关系,汉灵帝并不需要为这个抉择担责,因为很快就有人现身搅局。这个人,就是董卓。
03九岁的小皇帝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又被宫里十个太监密谋杀害,史称“十常侍之乱”。
何进被杀,他的老部下袁绍、曹操等带着人马进宫问罪,发生了打斗。十常侍残部带着刘辩、刘协等人逃出皇宫。
正当大家在荒野里逃窜时,奉命进京勤王的董卓率领西凉铁骑呼啸而至。别看刘辩已经当了皇帝,但他毕竟年幼,在宫里也没经历过战事。一见西凉军的阵势,顿时双腿发颤,舌头打结。
董卓见状,心里既得意又失望。汉室倾颓,国运衰败,这是他的机会——可这刘辩确实也太没有人君之相了,就算当个傀儡也看着难受。
这时候,刘协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将军勿要多疑,他便是当朝天子,我是他的弟弟。”董卓一听,继续问道:“既是天子,何故狼狈逃窜至此?”刘协笑了笑说:“宫中突生变故,敌情难料,故而暂时避祸。”一番对答后,董卓摸了摸胡须,心想,此子才有帝王之相。不出一年,董卓就把持了朝政,并且逼迫刘辩退位,改立刘协。坦白来说,如果是天生怯懦无能之辈,不可能在董卓面前如此冷静从容。更何况,刘协还真的只是个孩子。
190年,年仅九岁的刘协登上了皇位。同年,袁绍、曹操等人组建了一支讨董联军,两边开始了一场大战。
作为汉朝的臣子,袁、曹等人当然不是针对刘协,而是看不惯董卓独断专权。董卓自己也知道,纵有二十万铁骑随身,也难以抵挡滔滔不绝的天下民怨。于是,他干脆火烧洛阳,带着刘协和部下人马迁都长安。
192年,董卓被部将吕布和司徒王允联手杀掉。董卓一死,朝廷又陷入新一轮的权力洗牌。王允和吕布无法有效控制局面,不久后,长安又落入董卓旧将李傕、郭汜等人之手。眼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协依旧从容不迫,并一步步展现出他的帝王之道。
04“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迁都长安时,纵容部下在洛阳城烧杀抢掠,让昔日的繁华国都变成了灾难的海洋。这一切,刘协都看在眼里,他绝对不想让自己的子民再陷入类似的苦难。
194年,长安爆发饥荒,饿死许多人。刘协闻讯,下令开仓放粮赈灾,然而还是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对此,刘协十分气愤,他怀疑是御史侯汶从中作梗,便亲自调查此事。果不其然,侯汶一直在克扣朝廷赈灾的粮食,于是刘协下令对其廷杖五十,长安粮食危机才得以化解。
在此期间,李傕和郭两个人渐生嫌隙,武装斗争的势头愈演愈烈。刘协派人从中调停,结果两边都不买账。
刘协心里清楚,李傕、 汜都是行伍出身的大老粗,没什么政治素养和文化修为。但是,他也借此明白一个痛彻心扉的事实:在没有武装的支撑下,他的皇帝权威永远不会得到确立。在他心里,时刻梦想着一个能在武装上给予他无限支持的人。
196年,这个人出现了,他就是曹操。当刘协和大臣们无可奈何地前往曹操驻地许昌时,汉朝的权柄其实已经落入了曹家的掌控。
刚十五岁,刘协就失去了作为国家统治者的几乎所有权力。在此之前,尽管风云变幻,但他至少还保留了绝地反击的可能。无论董卓、王允,还是李傕、郭汜,都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掌控刘协。但是,后来居上的曹操似乎做到了,于是便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实。
难道就这样了吗?当然不会,刘协从不主动屈从于任何人,他有着天子与生俱来的倔强。
05无力的抗争200年,车骑将军董承跟王服、种辑等人受衣带诏,密谋推翻曹操的统治。此事的发起者是董承,但幕后推动者正是刘协。
这几位候选人都是政治认同和军事实力兼备的人选。可惜天不遂人愿,受衣带诏的计划最终暴露。董承、王服、种辑皆被处死。
失败一次,刘协就垂头丧气了吗?当然不会,他又开始等待第二个机会。这一次,发起者变成了他的夫人伏皇后。
对于曹操的残暴专权,伏皇后很是担忧,便写信给自己的父亲伏完,希望他仿效董承,带头推翻曹操。很不巧,这事情也很快败露,伏皇后还因此赔上了性命。但很有意思的是,这次曹操也没向刘协讨要说法。
第一次事变,完全是刘协幕后策划。第二次事变虽然看上去是伏皇后的个人作为,但如果没有刘协的默许,这件事肯定不会发生。常言道,事不过三。如果再出现类似的事件,曹操对天子的态度会不会发生改变?会不会废黜天子,代汉自立?不管怎么说,刘协可能预感到了:历史就是要让他见证汉朝的谢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